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现代诗歌 >> 【丁香】九三阅兵观感(自由诗)

编辑推荐 【丁香】九三阅兵观感(自由诗)


作者:德年黄土地 布衣,43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发表时间:2025-09-09 17:04:07
摘要:作者以自由体诗抒发了自己对九三阅兵的观后体会。

时间的妙钟嚓嚓作响,
   我坐在电视机前,
   焦急地等待着,
   阅兵的壮阔,
   看看什么是大国气象。
  
   屏幕中,
   众字型的观礼台,
   蔚为壮观,
   五万人的观礼佳宾,
   秩序井然。
   多色礼服组合成一副
   波澜壮阔的祖国山河画卷。
  
   天安门广场的寂静
   比礼炮先抵达我的胸膛
   我看着电视屏幕钢铁洪流还未出现
   但某种震颤
   已经从地板
   传至我的脚心。
  
   直到第一个方阵出现,
   那些军人的眼睛。
   像被同一个信念,
   淬炼过的黑曜石。
   百人的脚步声,
   踏成一个心跳。
  
   我的心
   突然被什么狠狠抓了一下
   我坐直身子,
   方阵如山移来,
   一百步、
   一千步、
   一万步,
   这不是数字,
   是无数双脚印的叠加。
  
   整齐划一的队伍,
   这是纪律与协作的力量。
   每一个动作的背后,
   其实都是,
   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与坚持,
   而取得的辉煌。
  
   从南昌城头的石板路,
   到朝鲜战场的冻土,
   再到此刻,
   长安街洒满阳光的柏油路,
   每一步都象刻刀,
   把历史刻进大地的肌肤。
   这不是普通的步伐,
   这是整个民族心跳的节拍。
  
   曾几次到红色基地,
   接受红色教育。
   从井岗山纪念馆,
   到延安窑洞,
   记忆最深的是那把,
   陈列着已经锈蚀的军号。
   而此刻那支军号,
   却突然在耳边嘹亮响起。
   我终于听见了,
   那不是解说员的声音,
   不是战机轰鸣,
   是另一种声音从地底涌来。
   是草鞋踏过雪山的吱呀响、
   是绑腿布条摩擦的沙沙声、
   是战马嘶鸣后沉重的喘息。
   这些声音,
   我从未亲耳听过,
   却在此刻如浪潮般,
   拍打着我的耳膜。
  
   镜头掠过年轻士兵的脸庞,
   汗珠从帽檐下滚落。
   我忽然看见的是,
   80年前某个战士脸上的煤灰。
   他枪管反射的阳光,
   恍惚间变成西南联大学生,
   夜读时的那盏煤油灯。
  
   观礼席中,
   一位白发老人,
   缓缓举起右手敬礼,
   那一刻,
   仿佛看见无数透明的身影,
   在他身后列队。
   那些先辈们衣衫褴褛,
   额上缠着血迹斑斑的绷带,
   但目光坚定。
   他们透过岁月的毛玻璃
   凝视着今天的阳光。
  
   阅兵结束,
   离开电视机。
   我听见自已的脚步声,
   忽然变得沉重而清晰。
   那不是我一个人的脚步,
   而是汇入了一条浩荡的河流。
   这条河从历史深处流来,
   向未来奔腾而去。
  
   那一刻
   我深知我们的责任,
   时代的担当。
   是某种沉睡的精神破土而出,
   那些古老的脚步声从未远去,
   他们就在我的脚下,
   等着被我们接过来传下去。
   每一个踏踏实实的脚步,
   都是对历史最深情的回应。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原创首发

共 1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诗以“阅兵仪式”为核心场景,通过电视屏幕前的个人视角,将现实与历史、当下与记忆交织,展现了“大国气象”背后的民族精神与历史传承。诗人从等待的焦灼到观看的震撼,通过方阵、军人、观礼老人等意象,串联起南昌起义、朝鲜战场、红色基地等历史片段,最终落脚于对先烈精神的致敬与民族凝聚力的赞美。主题深刻,兼具个人体验与宏大叙事,将个体情感融入集体记忆,彰显了“历史长河中个体与民族命运相连”的宏大立意。 全诗结构大致分为四个层次: 1. 等待与场景铺垫:电视机前的焦灼等待,描绘观礼台的壮观与广场的寂静。 2. 方阵的震撼与历史联想:从方阵出现到脚步声引发的共鸣,引出历史回溯。 3. 记忆的唤醒与声音的意象:通过军号触发历史声音的听觉想象,连接不同时空的奋斗场景。 4. 现实与先烈的精神对话:镜头转向老人敬礼,以透明身影象征先烈群体,完成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对话。结构层层递进,从现实到历史,再回归现实,形成闭环,情感与思想在循环中深化。这首诗以阅兵为切入点,通过密集的意象、时空的跳跃、感官的联动,成功构建了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的对话,展现了从历史到当下的精神传承。其艺术手法的创新与情感表达的深度,使诗歌兼具磅礴气势与细腻触感,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9-09 17:07:14
  这首诗通过感官的多维互动,将视觉、听觉、触角多个立体多维画面进行展现,符合现代诗的互动和跳跃,增强了诗歌的动态感。
回复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9-09 22:16:10
  感谢老师倾情编辑,编按画龙点睛,高度概括了诗歌深意。
2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09-09 17:14:02
  我翻看了作者之前写的几首诗,写法上还很传统,严格地说与真正的现代诗是有区别的,缺乏现代诗的美感,建议作者还是多写一点自己擅长的体裁,毕竟写诗是要有灵性的,你的诗中少了现代诗的灵魂。如果要写得更好,那就多请教,多阅读一些好的诗歌,在要写诗的时候先读上一百首诗再写自己的诗,那样,你写出的诗一定会注入现代诗的灵动。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回复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09-09 22:18:22
  谢谢老师指教,将虚心习作,感恩指导。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09-10 12:08:20
  愿祖国更加强大,人民更加幸福!
4 楼        文友:江山编辑部        2025-09-11 21:35:14
  经检测,该作品疑似AI生成内容占比:80.1%
   自2025年3月1日开始,疑是AI生成内容的占比超过50%的作品,不能列入征文。
江山编辑部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