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我这个父亲(散文)

编辑推荐 【东篱】我这个父亲(散文)


作者:柳如清风 白丁,2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发表时间:2025-09-10 05:38:21


   看着儿子渐渐高大的背影,感觉与他的距离却在慢慢拉开,彼此间的亲昵感也在悄悄流失。明明记得他还在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时,转眼间就长大了,快到令我来不及记起那些成长的具体细节。闭上眼回顾他的成长过程,则是断断续续的片段组成潦草而模糊的印象,浮光掠影般闪过,恍然如梦。
   在父母的眼里,子女永远是长不大的小孩。我的意识里,也认为儿子还是不懂事的娃娃,对他所做的任何决定都觉得不放心,脑海里也时不时想起他孩提时的模样,抱着他去妇保院打点滴,配合他钻进被窝玩“躲猫猫”,摩托车带他去城区逛夜市,拽了他下水学游泳,或陪他坐肯德基大快朵颐。最难忘是每天傍晚下班到家,还没进门,一听摩托响,他就踉踉跄跄奔出来,张开双臂往我怀里扑,嘴里喊着:“爸爸抱!爸爸抱!”让我疲惫的心瞬间融化。通常这时候,我会把他托起,高高举过头顶,转上几圈,听他咯咯的笑声,感到生活如此美好惬意。有一年抱他回老家,当时需要去南站坐班车,临近年关,车少人多,驾驶员为应付客流超载接受检查,叫我和其他两位年轻人到站外的路口上车,我便把儿子交给老家出来办完年货返程的阿婆,儿子见我丢下他离开,急得在车上哇哇哭喊,听得我心都碎了。
  
   二
   如今他长大了,自然不再喊“爸爸抱”了,也不再对我亲密依赖,甚至连一起作伴的机会更少之又少。父子之间不知何时起有了一层莫名其妙的隔阂。如今他更愿意一个人独来独往,享受独立自由的空间和乐趣,或关起房门打游戏,或拖着拉杆箱出发坐动车回学校,或约上小伙伴外出东游西逛,或漫不经心地去健身房锻炼。这多少让我怅然若失。
   有一次,趁他在客厅沙发打盹之际,我偷偷坐一侧端详他的圆脸和浓眉,他幼年嗦奶嘴、抱奥特曼,童年打陀螺、滑滑梯,少年学自行车、练珠心算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清晰如昨。我心里不由掠过一丝愧疚,遗憾于自己当年没有花更多时间陪伴他,几乎忽略了他的成长。此刻,我犹如一个弯腰在稻田自顾劳作的农民,当抬起头时,见一列高铁从眼前呼啸而去。
   有一次我看着他说:“老爸想再抱抱你。”他嘿嘿一笑,挺直身子说:“你抱啊!抱得动才怪!”我一把抱住了他,可他壮实的身体确实令我白费劲,反倒他猛地像鲁智深拔柳树一样把我“拔”了起来,那强劲的臂力使我真切感受到儿子真的长大了。
   儿子幼年特别顽皮,也像我小时候一样犟。犟的孩子容易激怒父母。为此年轻而急躁的我曾打过他几次,事后又懊悔不已。去年难得和他同处一室,我冷不丁问:“爸爸以前打过你,你记得吗?”我的脑子里浮现出鲁迅《风筝》里的片段,满以为儿子肯定会像鲁迅弟弟一样回答“不记得了”,谁知儿子却说“记得的”。我继续问:“是不是恨过爸爸?”他说:“再恨也是爸爸啊。打我肯定是我不懂事,你是为了我好。”我有一种被宽恕的释然,同时又加深了内疚,为当初的粗暴而自愧。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暴力,孩子可能永远记在心里,就像当年父母对我的体罚,至今仍留在我记忆深处,虽有委屈,但不怨恨,尤其当自己为人父母之后,便更理解、体谅他们的不易。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啊!
  
   三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扮演好父亲这个角色,怎么跟孩子沟通的,而我历来遵循“顺其自然”,父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像亲密无间的哥儿们,有时是互相调侃又拆台的损友,有时又转换成“债权人”与“债务人”,有时候升级为剑拔弩张的敌人。吵吵闹闹过后,又和好如初。作为父亲的我,心里也充满矛盾,一面期盼儿子快快长大成熟,另一面又幻想他保持原来天真可爱的模样,带他去放风筝、游泳、钓玩具鱼、乘海盗船。我真的很怀念曾经跟他一起勾肩搭背演绎亲情交融的那段时光。我忽然懂了,为什么有隔代亲。因为做父母的年轻时错过了与子女们的温馨互动,老了就在孙辈身上找替补。
   天下的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严酷的现实前,只会不断降低目标和修正标准,到最后剩下自我安慰。从古至今,做父亲的对子女的要求也各有不同,陶渊明诗中责备儿子,乃是恨铁不成钢;李商隐寄望儿子“弃文学武”,出自委屈和无奈;苏东坡希望儿子“愚且鲁”,仅是牢骚话而已,而鲁迅确实不希望儿子做“空头文学家”,傅雷则鼓励儿子做个坚强的人,勇于攀登艺术高峰。怎奈子女禀赋各异,良莠不齐,如能长成人中龙凤,出类拔萃,固然可喜,若降为普通一员,也最正常不过。但我们往往总是一厢情愿地根据自己的观念,用心良苦地给孩子设计人生蓝图,至于孩子能不能按照父母的设计图行走,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就我而言,只要他不走邪路,不违法犯罪,有一技之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觉得很好了。
   鲁迅先生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父亲的我,并不完全“父爱如山”,有时候也如水,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只不过很少显露,像新疆的坎儿井,藏在深处,涓涓流淌。
  

共 19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子莫若父。作者看见儿子渐渐高大的背影,自然回想起他成长的历程。在作者的意识中,儿子还是不懂事的娃娃,自己曾陪着他玩耍,他受委屈了要哇哇大哭。如今她长大了,忽觉父子间多了一层莫名其妙的隔阂。偷偷打量儿子的圆脸和浓眉,心中不由掠过一丝愧疚,自己没有更多时间陪他,几乎忽略了他的成长。儿子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倔强,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打过他,但他认为是父亲为自己好,虽有委屈,但不怨恨。作者坦言自己的养儿之道,顺其自然,有亲密无间,也有吵吵闹闹。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没必要给他人生模版,定下条条框框。就作者而言,只要儿子不走邪路,不违法犯罪,有一技之长,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觉得很好。父爱如山,但也柔情似水。不显山,不露水,只埋藏在深处。文章很有见地,文笔更显老练,精彩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09-10 05:40:40
  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肩负着养家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文中或许有答案。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写作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09-10 09:57:56
  这篇写父爱的文章,格调特别,最重要的是真实,那些生动的细节,包括父子关系的叙述,都是非常细腻,有东西可读。父子之情,如涓涓小溪,无声流淌。做一个好父亲,可能是每个父亲心中永远的理想,但父亲的理想,最终都要不断修正,这就是父亲的难处和美好,美好需要这个父亲去感悟,不是硬犟,把孩子拉到自己的设计的框架。怀才抱器拜读佳作,问候老师秋安!
怀才抱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