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但但耙牛肉(散文)
重庆小吃丰富多样,以麻辣鲜香著称,有代表性的小吃如:重庆小面,碱水面配红油辣子,可选择豌豆杂酱、牛肉、肥肠等哨子,奇香无比,吃过的人都说好吃;酸辣粉,以红薯粉为主料,酸辣开胃,通常会加入黄豆、肉末、榨菜等配料,解放碑对面的“好又来”酸辣粉就非常有名,与其他地方的酸辣粉有不一样的感觉; 重庆小汤圆,红糖醪糟汤圆搭配现炒芝麻馅,香甜可口,是怕麻辣的最好选择,山城步道边的“山城老汤圆”颇值得品尝一次;红糖糍粑,油炸糍粑裹上黄豆粉,淋上红糖浆,口感软糯,是火锅店常见的解除麻辣最有效果的饮食;还有熨斗糕,用米浆烤成焦黄,形似熨斗,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带有淡淡的米香和甜味,解放碑周围的“熨斗糕老烧饼”能让你品尝到正宗的味道;冰粉凉虾,手搓冰粉带有气泡,凉虾形似小蝌蚪,两者浸泡在红糖水里,还可加入山楂片、葡萄干等配料,是夏日消暑佳品;现炸酥肉,猪肉裹着麻辣面糊炸至外表微焦,可直接吃,也可涮火锅,花椒嵌在肉里的酥肉味道会更加美味。烤苕皮,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以酸萝卜加上耳根菜为经典搭配,苕皮烤到起泡,口感糯叽叽还带焦香,吃过一次记忆犹新,肯定不会忘记。还有一种小吃叫“但但耙牛肉”,大多数人可能没有吃过。“但但”为店名,“耙牛肉”为菜名。“耙”在重庆方言里指“软烂”,意为“炖得很耙软的牛肉”,品尝一次,令人回味无穷。
“耙牛肉”在重庆由来已久,因长时间炖煮使牛肉达到耙软入味、入口即化的口感。但但耙牛肉,其前身为堆金村的“坝坝滋补牛肉”。导游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年重庆双碑嘉陵厂高大的烟囱冒出来的蒸汽还在江面上飘扬时,工厂效益很好,职工罗秀兰的铝制饭盒里,总装着给值夜班丈夫炖的牛肉。后来厂里效益下滑,丈夫总说“牛肉嚼着费牙”,罗秀兰便琢磨着以牛三线等部位、先浸泡后腌制再压制的做法,在高压锅里多压十分钟,再用豆瓣酱、八角炒出红油,炖到牛肉能用筷子轻轻戳透,连筋络都化在汤里为止。
有天丈夫带了两个工友回家,罗秀兰把炖好的牛肉盛在粗瓷碗里,撒上香菜。工友们吃得额头冒汗,连汤都泡了米饭,喝的一点不剩,说“罗姐,你这牛肉耙得太巴适了,要是能开店,我们天天来吃”。这话像颗种子落进罗秀兰心里,一直萦绕在脑袋里。
二零零零年丈夫下岗,家里没有了收入,日子一天天难熬,她咬咬牙,在堆金村租了间十平米的门面,门口支起煤炉,招牌写着“秀兰耙牛肉”。头天只卖了三碗,她没灰心,每天天不亮就去屠宰场挑牛肋条,回来先泡两小时去血水,再按老方法熬炖。炉子的火要温,不能急,炖到锅里的牛肉泛着油光,筷子夹起来晃悠悠的,才算好。有回下雨,一个老街坊带着孙子来吃,孩子嫌辣,嘴唇通红,额头直冒汗。罗秀兰就舀了碗原汤,加了勺红糖说:“娃儿吃这个,不辣还暖肚子”。后来老街坊成了常客,逢人就说“秀兰家的牛肉,老人娃儿都能吃,好吃的很”。几年后年门面翻新,儿子说要改个洋气的名字,罗秀兰不同意,说就叫“耙牛肉”,儿子小名叫“但但”。人家吃的就是这个耙劲儿,后来人们顺口叫“但但耙牛肉”。
如今店里条件变化大,高压锅换了电磁炉,可炖牛肉的时间一分钟没少,煤炉变成了燃气灶,豆瓣酱还是选巷尾那家老作坊的,配料亲自动手,不容外人插手。常有年轻人来打卡,举着手机拍锅里咕嘟冒泡的牛肉,罗秀兰就站在柜台后笑着说:“娃儿们慢点儿吃,别烫着嘴唇,我们这牛肉炖够了时辰,有嚼劲有咬头,不着急入口的。”江风吹过双碑的街巷,耙牛肉的香味,送进了千家万户的窗户里,飘进了路人的鼻孔里,啧啧称赞,一饱口福,大快朵颐,“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味道”。
此次去重庆,看到许多以前没有见过的8D立交桥梁,吃了许多北方人没有吃过的特色小吃。“但但耙牛肉”听名字,就觉得与众不同,吃起来更是少有的别有一番滋味。牛肉品质优良,鲜货现点现做,牛肉块大且煮得十分耙软,入口即化。牛筋炖得特别软烂入味,糯糯叽叽,富含汁水,香可入肺。配菜也很出色,如香菜牛丸子,煮在锅里吸满汤汁,口感极佳,每位食客都有同样的感受。
我们四个人,老板(据说是“但但”的侄子)介绍给我们实惠的九十八元四人套餐,包含招牌但但耙牛肉半斤、带皮牛肉、梅林午餐肉及四个素菜,性价比高,经济实惠,我们几个满嘴流油,砸吧着嘴巴评头论足,称赞其味道鲜美分量足,特色美味就是有特色。能让人均几十元就实现牛肉吃到爽,是一家深受周边街坊和游客喜爱的特色小餐馆。
但但耙牛肉是重庆一道特色小吃,虽然不能和其他小吃齐名,绝对是一道与众不同的美味。有幸来重庆的朋友一定要品尝一下这道菜,真的是“与众不同”,其特色是“耙”,感觉只可意会。
但但耙牛肉虽然是家常做法,食材也很普通,牛腩或牛蹄条、泡椒、泡姜、香料、红烧调料大众化食材,随处可买到。步骤也简单,牛肉焯水后高压锅压熟或普通锅炖至口感软烂,泡椒泡姜炒出红油,加牛肉翻炒,加水及调料慢炖熟后,冷藏定型后切片,搭配汤汁涮火锅,即刻食用,但味道就是与众不同,心随意走,意随心知。
但但耙牛肉这道菜,虽然是牛肉经过精心炖煮,肉质软糯细腻,同时又保留了牛肉的嚼劲,口感独特。但是在当地很受欢迎程度,依然超出了它的味道,几十年如一日,熬炖时间不会少一分一秒,配料不会减一毫一克,人如此心,心如此理。听导游介绍说,正在申报世界非遗项目,我们几个人一路感慨,良久默默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