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乡村的夜晚(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乡村的夜晚(散文)


作者:吴雪儿 童生,509.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发表时间:2025-09-10 21:07:22
摘要:风把一些东西吹走,又把一些东西带来,比如吹走了尘土,比如带来了树叶。牛羊入圈的时候,太阳便把老墙上的影子一截一截收拢,天就黑了。

风把一些东西吹走,又把一些东西带来,比如吹走了尘土,比如带来了树叶。牛羊入圈的时候,太阳便把老墙上的影子一截一截收拢,天就黑了。
   几个晚归的人,踩着“嘶嘶嗡嗡”的虫鸣,行走在崎岖蜿蜒的小路上,“咚、咚、咚”一步一个脚印踏得那个实在啊。
   夕阳的余晖宛如一条粉色丝带,由深渐淡徐徐落下帷幕,一片暗灰从广袤的天际弥漫而来。星星点点亮起的橘黄色光芒,把沉寂在夜色里的村庄叫醒了。吊在堂屋屋顶的灯泡“啪嗒”一声打开,瞬间一束温暖映在窗棂上,丝丝缕缕散布开,然后透过窗户洒到院子里。
   歇工回家的汉子,卸下驴车,双手拍打抖落一身的灰尘,推开庄门,把锄头挂在屋檐下,算是把一天的日子打上了结。时间仿佛也被他们暂时挽了一个活结,挂在屋檐,停止了走动。
   夜色愈来愈厚重,嗅觉还是能辨别出谁家的烟囱里冒着炊烟。那阵子,迎面吹来的风掺杂着炊烟的味道。乡村的日子向来是从炊烟里升起,又从炊烟里落下,如果哪一天,一个村庄没有了炊烟,那就没有了生息。
   夜晚的宁静,最初是被一群孩子搅乱的。他们三五成群相互召唤,最后集中在村头那棵老杨树下,手心手背分成几队,开始捉迷藏。对乡下的孩子来说,捉迷藏的游戏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童年不可忽略的一笔浓墨重彩。因为爷爷的爷爷、父亲的父亲就是这样玩过来的,一场游戏更像是乡村深邃的呼吸、涌动的血脉,源源流淌。
   在乡村,夜晚是一个神秘的巨大的游乐场。孩子们像调皮的猴子一样上蹿下跳,大树上、磨盘下、草垛里、老墙后,许多地方都暗藏着他们的身影。时间长了,影子渗进去,抹都抹不掉,于是便成了一生的记忆。
   夜色渐浓,屋里的灯光相继灭去,土炕上发出此起彼伏的呼噜声,这是劳累了一天的庄稼汉发出来的鼾声。孩子们精力充沛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你追我赶的身影根本停不下来,夜晚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耐着性子由他们喧哗玩耍。
   月亮有时候来得早,有时候来得迟,有时候甚至一整夜都不来,但一点不会妨碍孩子们的兴致。他们太熟悉自己的夜晚了,就算伸手不见五指,照样能走过穿插在村落里的那些拐拐弯弯的小路,然后推开自家的庄门,甚至不会发出一点响动就窜进屋里,跳上土炕。麦草煨的火炕暖暖的,钻进被窝,一会儿功夫就进入梦乡了。
   村庄不嫌弃孩子们无拘无束的闹腾,它只管安详地沉浸在夜色里。树木、小草、庄稼舒展身躯,尽情地往高往壮长着,等天大亮了看去,它们好像真长高了不少。我不知道河道里的石头有没有长高一点,反正奶奶家院子里的石碾子从来没有长大过一寸。
   夜色笼罩下的村庄,很多鸟都睡了,屋檐下、树杈间,抑或墙头的草丛里,都有它们的暖巢。村里有一种鸟,有夜晚鸣叫的习惯,凄凄地,一两声,或者就一声,就像一个长期失眠的人唉声叹气一样。它的叫声从村东头,又或从村西头飘过来,听着人心里发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村里人最不愿在深夜听见这样的鸟叫声,可鸟不管,听与不听,它就要叫。不知道它们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声音里为何总是充满孤单和幽怨。
   夜深人静时分,整个村庄都睡熟了,只有我一个人醒着。我躺在土炕上辗转反侧,一点睡意没有。烦躁不安的心绪让我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到底是谁偷走了我的睡眠?是月亮?是星星?突然一声清脆的“呱——”的声音传来,我双目圆睁,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又是“呱——”的一声,确实是鸟鸣。深更半夜这声音听起来极不舒服,我绞尽脑汁地寻思这鸟是站在墙头、树梢,还是在某一个山梁上凄厉地叫着?我想,但凡我能懂一点点鸟语,我定会毫不犹豫地爬起来,穿好衣服出门去,问问它们到底在说些什么——是说和这个村庄有关的事情,还是和人有关的事情,或者只是它们鸟类的事情,又或者真的在传送某种神秘的预言?不过这种鸟的叫声很少听到,如果忽然有一夜,村子里传来这样的鸟叫,预示着村里要死人。会死谁呢,人们无法知道,仿佛这鸟是专门来传递人生死信息的,来自天上,或者来自地狱,说法各异。所以人们从心底里敬畏这种鸟,也讨厌这种鸟,谁也不愿意这鸟落在自家的墙头上“呱——呱——”地叫,那样一来恐惧感油然而生,弄得人好久不得安心。
   我在乡下生活的岁月里,仅仅只在那个失眠的夜晚听到过这种鸟叫,但我忘了第二天谁死了,好像也没死谁。但我记得那叫声的确很渗人,我不知道它叫给谁听,是不是每个村庄都会有这样一只鸟,掌管着人间的生死。后来离开村子到了城市,再没听到过这种鸟叫,不过现在我倒不觉得害怕了。如果真有一只鸟叫能预告归宿,其实,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免得面对死亡时惊慌失措。
   神秘也罢,渗人也好,不管如何,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乡村的夜晚。月亮圆满的时节,白花花的亮堂着。村里的景象虽然不如白天那么真切,却更显宁谧寂静,一样美轮美奂。驴、牛、马和骡子们嚼着石槽里的青草,发出“噌、噌”的声音,这声音就像一串音符般悦耳动听。
   月亮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有时候从打开的天窗间溜进屋里,静静地看着那些安详入睡的人们。谁若翻个身,就会把一片月光压在身下,接着又一片月光盖过来,把梦都盖住了,梦境好美。此刻,大人小孩,都甜蜜着,幸福着。
   风在这样的夜晚就很无聊了,仿佛失去了刮的兴趣——因为没有人在乎刮什么样的风,于是风便“簌簌”地去吹那些凌乱在地上的枝枝干干,或者去吹一条一条向外向内交错的道路。有时猛然用一下力,也会吹落一些墙皮,拽下几片树叶来。风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人们:夏天又少了一半,秋天快要到了。这是季节变换中的清风,冰冰凉凉里夹带一些温暖。偶尔风也会生气地憋着一股子劲,近乎破坏性地、狠劲地吹打着夜晚的一切,一瞬间庄子里狼藉不堪。蜷缩在门口的狗子们被惊动了,听着满世界传来的声响,“汪、汪、汪”嚷成一片;那些靠墙而立的农具被风吹倒,相互碰撞发出叮铃当啷的声音;树叶们毫无秩序地瑟瑟抖动摇曳成一团。然而睡在屋里的人始终无动于衷,他们即便听到了外面的各种动静,也不会慌,转个身,继续酣睡。
   风刮了一夜,终于累了,晨曦来临时停下了。人们睡眼惺忪地打开门,一股尘土顺着屋檐落下来——还是那些熟悉的土,只是经风拨弄,田间的土落在了院子里,院中的土落在了树叶上。乡下人不怎么讨厌尘土,落就落下来呗,又不碍啥,拍打几下,又随风远去了不是。
   我很久没去乡村了,因为炊烟不在了。那些过往许久的乡村的夜晚,才是我内心深处最美的回忆。生活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我再也没见过如乡村般那么清澈的星空,连同一声地道的狗吠也听不到。城里的灯光连在一起,或一片一片灯火通明,让人炫目;或一幢一幢拥挤着,从缝隙里透出,有一种压迫感。全然不像乡村的灯光,星星点点,安然地、优雅地、晶亮亮地悬在夜色的宁静里。灯熄了的时候,乡村就睡了,和人一样,开始进入一种休眠的状态,不像城市的夜晚,乱了章节,昼夜交错,似乎永远不得消停,显得疲惫而苍老。
   我常常在深夜里把记忆的闸门一一打开,往事如泄洪般汹涌而来,一幕幕,一桩桩,全是温暖祥和的画卷。一闭眼,思念深深处,依然是乡村的夜晚。好想把乡村那一幅幽邃深远移栽进意念里,保存一份质朴。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城市一隅“农耕”出一片乡村的夜晚,植入一滩蛙声,然后细心种植和收割有关乡村的景色——就像城里人把乡下的大树移栽进公园一样,展现一幅明艳艳的自然美。
   灯熄了,月光透过高楼大厦的缝隙洒进房间。即便是丁点儿的柔软,却温暖了全身,因为恍惚中,我把它当成了乡村那一抹橘色光芒。
   在城市待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五光十色的魔影幻术无论如何也成不了记忆的主角,对于它们,我只是瞬间性欣赏。可我发现,那些久违了的乡间故事像是渗进了我的骨髓,怎么也流逝不掉,就连那一声孤独的、幽怨的鸟鸣都变成了一曲美妙的天籁,整夜整夜回荡在不眠的夜空里。多么渴盼某一个夜晚,能再听一次那凄美的“呱——呱——”的鸟叫声,哪怕它真的是对死亡来临的预告。
   童年,乡村的夜晚,我的想念!
   (原创首发)

共 31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字里行间的炊烟、虫鸣与月光,是作者为乡村夜晚写下的“时光标本”。风收影子、灯亮窗棂,汉子挂锄、孩童迷藏,那些带着“咚、咚”脚步声与“噌、噌”嚼草声的细节,让乡村的夜有了呼吸与温度;而那声幽怨的鸟鸣、月下酣睡的人们、风卷尘土的晨昏,又藏着乡土最本真的安宁与神秘。当城市的霓虹取代了星点灯火,当钢筋丛林遮住了清澈星空,作者对乡村夜晚的想念,早已不是简单的怀旧——那是对“把日子打上结”的从容、“影子渗进记忆”的厚重、“炊烟里藏着生息”的质朴的深切眷恋。文字如慢火煨炕,暖着每一个在城市里怀念“月光压在身下”的人,也让我们看见:有些夜晚从未远去,它藏在记忆的屋檐下,等着我们在某个失眠的时刻,轻轻推开那扇挂着锄头的庄门。推荐阅读【编辑:清风一缕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一缕情        2025-09-10 21:08:50
  烟火裹着时光,乡村的夜,是藏在记忆里的暖。
回复1 楼        文友:吴雪儿        2025-09-11 08:36:02
  谢谢老师费心编辑以及对小文点评鼓励
2 楼        文友:清风一缕情        2025-09-10 21:09:49
  一字一帧乡土月,念的是从前,是心安。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