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曾经】我是电工(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我是电工(散文) ——我的电工履历之一(故事两则)


作者:一杯白水 童生,768.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4发表时间:2025-09-11 08:21:34

一、很荣幸,我当上了“伪军”
   我们乡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办电的。那时候的批电政策是以排灌为主,综合利用为辅。你想安电,必须先到水利局申请打机井,指标到手后,再到农电局以给机井配动力的名义申请办电。全乡七十多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几百亩土地。每个小队打一眼井都不能解决多大问题,而能批下来的指标却屈指可数。井位分散,电力线路自然分散。每眼机井配给一台变压器,却根本没有把变压器台筑到机井旁边的。办电实际上解决的却是老百姓的米面加工和生活照明的问题,由此还生出了“以井赖电”的俗语。有了电,就得有人管理。小队电工、大队电工、公社电工应需而生。
   我们队通电最晚,那时候已经用不着以打机井的名义了,电力网络覆盖了全公社的各个小队。承蒙队长的高抬,在贫下中农的子弟实在干不来的情况下,把我拔出来委以重任,让我当了小队电工。这时候,其他小队的师兄都有了四五年的工龄了。半年以后,又蒙大队领导的慧眼垂青,我升任大队电工,成了各位师兄的头子。又过了一年,上级决定在各乡镇成立农电管理站,简称电管站,将大队电工择优选录上来,集中使用。若论资历,又是我最浅,但是,我不但被“择优录用”了,并且还当上了会计,负责相当重要的电费发行和财务工作。从电之路上,实现了三年三台阶。
   进了站里,我才搞清了电管站只是个群众的管电组织,并非农电局的下派机构。农电局的下派机构叫农电所,也是每乡镇一个,人数三至四人。这两路人马汇在一起,合署办公,对外统称“农电”。这就像学校里的老师,虽然站在讲台前同样给学生授课,却有公办和民办之分;我们也是一样,腰间都别着一把钳子,在老百姓面前挺牛的,在内部,却有“所人员”和“站人员”的区别。身份不同,待遇自然就不一样,甚至是相差悬殊,所以我们就有了“伪军”与“皇军”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并且也公开地有了这两种称谓。
   “所人员”和“站人员”的领导是同一个人,既是所长,也是站长,统称所长,是这个大门楼里的最高司令长官。所长的任期没有规定,有的所长在一个地方一干就二十多年,这类所长肯定是优秀的,放在那里领导放心,那个所也必是标杆单位,轻易不动人。而有些所的人员就不稳定了,像走马灯似的,你来他走,谁也扎不下根。我们所在开头几年间就是这样:五年里换了四任所长。
   农电的工作主要是两大块:一是线路设备的安装检修与维护,“所”里专有一人负责这块,官称“设备管理专责人”,简称“某管理”;另一块是每月抄表收费,保证如期上缴,也有一位“所人员”监管此项,官称“营业管理专责人”。加上所长,一个所仨人,都有角色,活的就是“站人员”了。
   “站电工”的工资、经费等都不用农电局负担,而是用随着电费贴收“电工经费”来解决。这个“群众管电组织”就必然有账目,于是应需而生,每个站都选拔出一个伪军担任会计。但是财务大权还得由所长和农电局的“总站办公室”掌控,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报账制度,因此在农电内部曾流行“所管站,站管饭”的俏皮话。后来各站会计的主要业务是负责“二次发行”(即用户的电费这一块),这个业务量很大,责任也不小。我从进站到退站,干了二十年的会计,前六年还得包片,会计业务仅给我多加了五元钱,后十四年兼“二次发行”专责人并负责后勤,成了单位的管家婆。
   二十年中,我与两位所长共事时间较长,一位十年,一位五年。多是愉快默契的合作,当然也有对人对事看法的分歧。在工作中,我既要维护所长的威信,把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好;又要维护我们伪军弟兄的合法权益,把我们应得的工资及待遇拿到手。其中的细事就不在此细说了。
  
   二、“之下”以外的得益
   我在农村当了二十多年的电工。1984年各乡镇成立电管站时,我是首批入选的人员之一,此前是我们小队和大队的电工。入站后,我就一直当会计,前六年还兼职外勤包片,后十四年兼职“二次发行专责”。二十年来,我没在钱物和账目上出过差错,因而我得以“超期服役”一直干到我那个岗位被电脑自动化取代而终结撤销。说句大言不惭的话,我得到了农电局和电管站历届领导以及各乡镇同行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全乡各村广大用户的好评;并且,在我即将退出“仕途”的时候,还在管制了我家二十来年的新发堡村党支部加入了共产党,实现了我政治身份的彻底改变,这一点使我感到很骄傲。
   人在总结成绩的时候,都是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几个“在什么什么之下”,最后一小点属于自己的努力,我当然也能不例外。但我除了那些“之下”以外,还得益于一个人的榜样作用,我自己知道,我的看人对事的观点和方法在极大程度上都是受了他的影响。他就是我们村任期最长资格最老的党支部书记,名叫纪洪明。
   他掌权时,正是我父亲被管制被改造的期间,双方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阶级斗争”。正是由于他对党的政策的正确理解和准确执行,正是由于他对“群众专政”这个武器的有分寸的恰到限点的使用,使我对他不仅没有丝毫的仇恨和敌视的心理,倒是相反,我常常对他感恩戴德,他给我树立起了一个很正面很高大的形象。
   在这里我不想提他与我父亲之间的历史隔阂和恩怨矛盾,但是我却想说两件与我家没有关系却对我触动极大印象极深的事情。我在农电所这个小社会里“混过来”的二十年间,在“处理人事”和对待工作上,当年那两个我也亲身在场亲眼所见的情景一直是我的镜鉴。
   文革期间,家住梨树县大孤山的四类分子翟某,竟然贼胆包天,偷了生产队的一头猪仔,连夜弄到我们大队其亲戚家,随后就被跟踪而来的人拿获。我们大队是阶级斗争意识非常强的地方,不要说四类分子,就是一般社员,也不敢惹这类的祸。那天晚上,恰巧我们大队正在开会,批斗四类分子。大孤山来的领头人是一位大队副主任,也不含糊,要求借这个热锅把他们的这个敌人也批斗一下。我们大队的领导同意了,喝令这个老翟头也弯腰站到挨斗的人排里。
   这个老翟头,千不该,万不该,不该领着他的十四五岁的儿子。大孤山的人就把他的儿子也推到了他的身旁一起站着。就在这时,纪书记走了过来,一把拽出了那个小孩,问道:“他也是四类分子吗?”“他和他爹一起偷猪……”“和他爹在一起也不一定就肯定是参与了偷猪。即使是真的参与了偷猪,也不能放在一起批斗,我们不能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纪书记铿锵激昂的几句话使大孤山的副主任张大了嘴巴:想不到这位批斗大权的主宰者竟然这么讲政策!多年以后,已经是黑龙江省某农场场长的那个小孩子,给纪书记写来了一封数千字的长信,向当年救了他一驾的恩人表示感谢。从这件事上就足可以看出纪书记的高人之处。
   1973年,那正是农业学大寨的盛期。在那提倡大干苦干的年代,我们公社竟搞了一次科技支农活动:培养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我想那肯定也是上级的精神,试验地点设在靠近榆树台镇的常青大队,人员需要四至五名,在全公社范围内抽调。全公社足足有六千
   多名社员,可真是千里挑一。我们队的小夏,以“根正心红苗壮”又读过初中的优势,在纪书记的力荐之下,光荣入选,其荣耀真不亚于考进清华园。我也有幸奉命为试验基地送了一次物品,亲见了那个令人倾羡的场所。裱得雪白的屋子,窗明几净,培养基放在用塑料布罩起来的小棚内;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帽子白口罩,就像医生一样。他们的工作就是观察白僵菌的发育情况,每隔几小时做一次记录;若说干活,也就是往培养基上喷点水。这与在烈日下光着膀子撸大地的人相比,他们简直就是神仙。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差事,可惜,我们的小夏没干下来。
   一天,社员们正在大地里铲地,生产队的大喇叭响了。大队的广播员喊道:一队的夏××注意了,叫你马上回到常青大队!广播员一遍一遍地喊着,很怕听不见误了事。正在铲地的老夏受不了了,向组长请了假,去找他儿子。原来那差事虽然清闲,但是很寂寞,小夏忍耐不住,跑回来上南岗子和小孩子们打鸟去了。
   又过了几天,小夏扛着锄头,也和社员们一块下地了。大家问他:你怎么回来了?他诺诺地说:结束了。不一会,纪书记扛着个锄头来到了地里,当着几十个社员的面,劈头盖脸将小夏暴剋了一顿。大伙这才知道:不是试验白僵菌结束了,而是小夏的美差结束了。纪书记问他:改发货票是怎么回事?他说:去买东西,半路上丢钱了,想把丢的钱补回来。纪书记训斥道:你怎么就这么巧呢?你知道那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吗?那是贪污!这回你把票子拿家去报销去吧,这样还能少损失点,少挨点处分。你忘了毛主席教导我们的,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了吗?你是在犯罪!训到最后,纪书记叹了口气说:年轻人干点啥,怎么就让人撒不开手呢?
   一帮人鸦雀无声地边铲地边听着,最后的这句话在我心中激起了震动。我想:你为什么不用我呢?你用我试一试,看能不能撒开手。但是,他们不能用我,因为我是四类分子的儿子。如果真能执行“区别对待,重在表现”的政策,会计这个工作我起码能早干二十年。
   1964年,农村搞“四清”运动。我队会计被查出贪污了六百五十元钱,数额之大,排全公社第二。这样的人肯定是不能再用,令工作队犯愁的是没有接任的人选。我是我们队唯一的中学毕业生,但是不能用;有两个想干的,可惜干不来。打算从外队调人了,可是人家嫌我队工分价值低,人又爱鼓捣事,婉言谢绝。研究来研究去,想起下年还有一个中学生要毕业,未必能升上学,即使考上了,家里也供不起,这个缺就给他留着吧,今年再让这个“四不清会计”代理一年。第二年那个中学生真的就回来当了会计。
   最后我的被“任用”,也还是多亏了纪书记。1979年,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我父亲被解放了。第二年,纪书记就在众人还余悸未消的心态中,果敢地提拔我到大队当电工。那也是个令人眼热的岗位,我立即就想起了小夏。心里竟然升起了一股十足的自信感和自豪感。
   我非常敬重他感激他更想亲近他,我总想去看望看望他,可是一直没有适当的机会。我不能因为他提拔我当了电工就提着烟酒去溜须他,那样做,不但违背我的做人品格,也会引起他对我的反感和藐视。当我接到我的党员身份转正的通知的时候,这一下机会来了,这才是我最好不过的见面礼。
   他在任期间,从来没有也绝不可能培养我入党,但是,我始终对那个组织的痴诚向往,我努力修炼自身,在做事的时候自觉按照章程中的标准去对照,却是太多地受了他的影响并以他做为我身边的楷模。
   我去看望他的时候,他早已卸任多年,早已没有了当年一言九鼎的威风和权力,并且银须白发老态龙钟,年逾七旬。他听说我入了党,成了“和他是同一个阵营”的战士,既高兴又惊讶。他握着我的双手,像是面对一个起义反正人员:“我得重新认识你。”我笑了笑,对他深鞠一躬:“我没给您老人家丢脸。”
  

共 42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文以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鲜活的细节和深刻的观察,勾勒出中国农村电力发展初期的历史图景,同时折射出基层社会的权力结构、身份认同与人性微光。文章以“伪军”自嘲的幽默笔触,揭示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体制困境,又通过纪洪明书记的个案,展现了政策执行中的人性化温度。文章开篇以“伪军”与“皇军”的对比,生动描绘了农电系统内部的二元结构。电管站作为群众管电组织,其成员(“伪军”)与农电局下派人员(“皇军”)在待遇、编制、权力上的巨大差异,本质上是计划经济时代“政企不分”体制的缩影。这种身份区隔不仅体现在工资福利上,更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所人员” 负责核心业务监管“站人员”承担具体执行,形成“所管站,站管饭”的微妙权力格局。这种结构性矛盾在财务机制上尤为突出。电管站经费依赖电费贴收,会计虽由 “伪军”担任,但财务大权被所长和农电局掌控,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作者二十年如一日的财务坚守,既是对职业操守的践行,也暗含对体制漏洞的无声抵抗。这种“非正式治理”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基层具有普遍性,既维持了基本运转,又埋下了权力寻租的隐患。作为一篇非虚构作品,《我是电工》的价值在于其“微观史学”意义。通过个人记忆重构集体历史,作者以电工视角展现了农村电力网络的建设过程、基层治理的复杂生态、社会身份的流动变迁。这种“自下而上”的叙事,与官方文献形成互文,为理解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农村提供了独特维度。语言风格上,文章兼具幽默与深沉“伪军”“皇军 等比喻的运用,在自嘲中暗含对体制的批判;对纪书记的细节描写,则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基层干部的立体形象。这种亦庄亦谐的写作风格,使严肃的历史主题呈现出鲜活的文学质感。总之,《我是电工》是一部个人史,也是一部农村电力发展史、基层治理史、社会变迁史。作者以电工职业为轴,串联起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制度演进与人性光辉,既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层矛盾,也讴歌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普惠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从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启示。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11 08:22:13
  欣赏佳作!祝好!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2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11 08:22:35
  欢迎赐稿柳岸,柳岸因你而更精彩!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09-11 08:22:59
  《我是电工》是一部个人史,也是一部农村电力发展史、基层治理史、社会变迁史。作者以电工职业为轴,串联起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制度演进与人性光辉,既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层矛盾,也讴歌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普惠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从中汲取基层治理的智慧启示。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回复3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5-09-11 11:51:56
  谢谢老师用稿!可惜的是,我自己审稿不细,有两处丢字,极易让读者上帝不解。
4 楼        文友:老百        2025-09-11 16:59:40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同时,为了便于交流,请作者进柳岸文友交流群。QQ:858852421,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一杯白水        2025-09-11 19:37:20
  谢谢社长!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