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家乡的小溪(散文)

精品 【酒家】家乡的小溪(散文)


作者:单培文 探花,1297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发表时间:2025-09-11 15:27:35

家乡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最深处积水成潭,一两米;最浅处,仅及脚踝。听老一辈人讲,百年时间内,小溪从没有干涸过。
   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喝小溪里的水长大。家里碗橱下,一口大水缸,陶瓷材料,若是空的,敲起来“嗡嗡”响。不过,空的时候极少,每天都装满水。每天早晨,父亲总要早早地起床,拿过水桶和担钩,到小溪里挑水。水桶木材拼搭而成,请木匠打制;担钩类似于扁担,只是两头铁环相连,环底有钩子,便于钩住水桶。
   挑水要趁早,等不得天亮。一旦东边太阳升起,主妇们开始忙碌,到溪水里洗菜、洗衣,那水不再适合饮用。只有大清早,水质干净,才没有污染。父亲常常第一个起床,家里太穷,只有不停地忙碌,才能养大五个孩子。他挑水时,用水桶荡一荡水面,去除杂物,水桶倾斜,溪水入内,再借助肩膀的力量,腰挺直,担钩一提,水桶上岸,刚好大半桶。多了无益,一路上会荡出来;少了不行,浪费工夫。
   一路有上坡,几十级台阶,父亲双手一前一后,扶着担钩,慢而稳地走着,直到家里,“哗啦”倒进水缸。几个回合下来,水缸满起,足够我们一家人日常的饮用。渴了,总是顺手拿起一个干净的碗,直接舀一碗溪水入嘴。
   如果人在外边,也没关系,小溪蜿蜒如长龙,总沿着山谷而下,稍微走些路,就到溪边,蹲下身子,弯下腰,洗洗手,掬两口入嘴,非常甘甜。
   小溪两岸,都是农田。农田伴随小溪,小溪灌溉农田。家乡人勤劳,每隔一段路就要修筑一座溪坝。那些年,没有水泥钢筋,全是笨重的石头。溪坝必须牢固,每年梅雨季节,溪水猛涨,如猛虎下山,冲刷所遇到的一切。若是溪坝不能做到稳固如磬,必定坝倒田塞,再也无法灌溉。
   修筑溪坝时,全村齐动员,每家每户各派一名壮劳力。大家绝不偷懒,两人一组,用铁线圈抬石头。实在太重,就四五个人合力,听着“嘿哟嘿哟”的口号起身、行步,黝黑的肌肤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成为一面镜子,闪耀人的眼睛。石头与石头之间也要横比竖搭,找寻最好的切合点,让溪坝形成一个整体。
   有了溪坝,溪水的水位就得到抬升,但要微比其低,绝不能超过农田。灌溉前,还要砍来树枝,捡来小石块,搭一个临时坝,将水引入。临时坝易搭好拆,需要时建,不要时拆,洪水一冲即消失踪影,还小溪通畅,不给溪水愤怒的理由。
   有了溪水,年年稻田丰收。家乡属南方,土里生金,一年三季——两季稻谷,一季油菜。人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对于家乡来说,这句俗话并不吻合。三月上旬,春寒料峭,家乡人已借助塑料大棚的原理,早早下秧,给秧苗保温。如此,春天即可播种,夏天就可收获一季,同时播种第二季,秋天再次稻谷金黄。如此,才养育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这些,离不开溪水不知疲倦的滋润。功劳薄上,不能缺少它的勋章。
   要问,童年最喜欢哪里,肯定是小溪,特别是暑假。天气炎热,太阳火红火红的,没有云朵的遮挡,任凭我们呼唤,也喊不来一阵风,或是唤来一场雨。这个时候,我们总喜欢呼朋引伴,到小溪里玩,恨不得从早到晚,都扎根在小溪之中。
   游泳必不可少。大多是午后,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间。我们选择较浅的水潭,不足1米,没有危险。深潭从来不去,要不然会被父母训斥,甚至拿竹枝鞭打。家乡百年光阴,从没听说过淹死人,小溪总如温顺的女子,只是供养,从来报复。
   到浅潭处,脱掉衣服,留下小裤衩,从高处“扑通”跳下水。一个接一个,像下饺子一样。偶然,我们为了夸耀本领高超,还想爬得更高一点,远处传来一声吆喝:“哪家的调皮仔,这么不要命。”一听这话,我们乖乖地爬下来,不敢再犯险。
   我们还要比潜泳。虽然水不够深,但下潜没有问题,比谁憋得久,比谁潜得远,比谁能抱出一块大石头。潜久了,水里猛地蹿出一个头,张着圆圆的嘴,大口大口地呼吸,把大家逗得哈哈直笑。
   溪水里鱼虾成群,一条条,一只只灵动极了。每次看到它们,总让人想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样的美句,用来形容家乡的小溪,毫不为过。童年时,我们总要拿着畚箕,来到河里。没有鱼网,太贵,贫穷的我们根本买不起。畚箕多用竹子制作而成,砍来竹子,削成篾丝,一根根拼搭而成,非常实用。
   来到小溪,看看哪里鱼儿多,先筑坝。捕鱼的坝简易,捡一块块石头,筑在水中央,像语文的“一”字,连接两岸。当然,要留一个缺口,用来放畚箕。一个人守在那里,另一个人拿长长的棍子,从上游径直而下,拼命地打水,拼命地驱赶,嘴里还喊着“噢嬉,噢嬉。”的声音。这声音,是家乡人用来赶鸡的,我们现学现用,用来赶鱼。鱼儿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总有一两条逃进畚箕中。守鱼的伙伴眼疾手快,哪怕耽搁一秒,鱼儿就会逃走,再也难以捕捉。提起畚箕,鱼儿在里面活蹦乱跳。
   我们也会钓鱼。家乡落后,没有小商店,找来母亲的缝衣针,学着电视里的样子,烧红后用老虎钳夹着掰弯,还细心地凿一个小倒钩,用来钓鱼。鱼饵多是蚯蚓,翻开墙根的大石头,总能看到小蛇模样的蚯蚓,装进小盒子,带到溪边。钓鱼时,取一小截蚯蚓,穿在鱼钩上。只要耐心等待,总有鱼儿上钩。
   鱼儿抓回家,我们很少吃,因为量太少,根本不够母亲烧,最后全便宜了母鸡,填进它们的肚子。母鸡咯咯咯,多生几个蛋,间接养育我们。
   家乡的小溪,如我们的母亲,用宽广的胸怀,滋润心田,灌溉农田,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
  

共 21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个人都有童年的回忆,那些快乐时光虽然远去,若打开回忆的闸门,仍会倾泻而出。这是一篇怀念童年美好时光的文章,具体说是关于家乡一条小溪的回忆,细腻地描写父亲早早起床,早早归来,给全家人备上清澈的溪水的勤劳身影;全村齐动员,修筑溪坝的生动场景;孩子们在小溪里游泳捉鱼的有趣画面。这条家乡的小溪,如同母亲,用宽广的胸怀,滋润心田,灌溉农田,带给人们无限的快乐。文章短小精悍,还是一如既往地生动有趣,能勾起读者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人生长河并不一帆风顺,一些深藏的记忆往往能在痛苦中抚慰人的心灵,低迷时不消沉,在失败中不放弃,永远保持乐观和奋进。推荐阅读!【编辑:千里寻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11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09-11 15:30:09
  谢谢单老师赐稿酒家,秋祺!
2 楼        文友:山泉        2025-09-11 15:45:48
  文章短小精干,清爽流畅。
   寻梅老师的编按,越来越精进了,画龙点睛,确实不错!
   问好单老师!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