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锤房二三事(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锤房二三事(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举人,310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发表时间:2025-09-14 15:01:33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快节奏里,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你多久没和院里族亲拉过闲呱了?你多久没在晚饭后站在村口听老人们侃大山?你多久没注意村头两排大树绿了黄,黄了绿?你多久没有听到黄昏时独属乡村的喧嚣了?你多久没站在屋顶看太阳升起落下,霞光满天?

父亲计划过秋前,把新院房顶再捶一遍,不耽误秋收晾晒玉米。
   因前年那场大雪加之寒流造成温差大,屋顶被冻了化,化了冻,最后耐不住“折磨”脱了相。混凝土里的石子和沙一片片裸露在外,像是脑袋上的斑秃。前檐更是惨烈,整个脱落了。
   粘完前檐板,父亲赶紧找锤房的施工队。第一家施工队,价格比市场价高出几块,被父亲婉拒。第二家施工队,价格总体适中,但需要主家自己提供几十米的电缆线,被父亲以找不到为由拒绝。第三家施工队,价格最低,设备各方面也比较完善,但工期得延后一天,而且,挂电话前,施工队长说了一句。
   “把砂石料备齐别耽误事,然后还有一件事,要准备七八个人的早饭和午饭。”
   父亲看我一眼,随后哈哈一笑“光管饭哪成?只要把活干好了,还得有好酒嘛”施工队长在电话那头一笑回应。
   挂断电话。我对父亲说:“这种包工的活怎么还兴管饭,而且还是两顿?”
   父亲说:“就是一个兴许,我们之前出去上楼板,公路以北主家就不管饭,并给出理由‘上楼板不是我叫你们来的,施工队叫你们来的,你们找施工队管饭。’在公路以南,主家会主动管饭。三十里铺这边捶房都兴在主家吃饭,但吃两顿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嗐!无所谓,早饭不必太麻烦,炒两个菜,烧点汤,熥点馒头就行。中午饭要弄得丰盛一些。”
   其实,捶房管饭倒也不是新鲜事。在我们当地乡下建房时,打地基,东家要管饭,上梁,东家要管饭,再就是捶房,东家要管饭,也有东家盖完房之后还会再管一顿,算是谢工宴。
   如今捶房为图省事,都是包工给施工队,按平方拿钱。
   以前可不是这样,不管是捶房还是泥房。都是主家找亲戚朋友以及院里族亲来帮忙。是不需要给付工钱的,只管饭便可,还都是管两顿。因为那会儿没有太多机械介入,所有活基本靠人工,效率自然很低,一座屋顶连通旁屋,多数时候需要干一大天,有的甚至要两天。
   捶房时候很热闹,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下面和砂石料的多是年龄大一些的人,一是为了安全,二是和料这活,没有太大技术含量。只需要按比例配好,手脚勤快即可。
   屋顶上会有两拨人,一波是掌板师傅,这可是技术工,房顶厚度,平整度,光滑度,全由他们掌权。还有一波是壮工,都是一些年轻力壮的人,他们要往屋顶上拔料。干这些活的人除力气大,也必须眼见劲儿够足。毕竟站在屋檐处,提这么重的沙灰,危险系数很高。而且拔灰很需要技巧。
   这个时候,男主人通常也在队伍其中。而女主人及族亲女眷则在厨房忙碌。为干活的汉子们,准备美酒佳肴。平时干活利索,厨艺优秀的妇女会站锅台,负责掌勺。上年龄的,手头活儿一般的人,就负责择菜,烧火,顺便给施工的男人们送水送茶。
   如今大多都是混凝土房顶,而且对屋顶要求越来越高。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专业施工队。他们有专业设备搅拌罐,可以把砂石料搅拌的极其均匀。他们会用吊车吊石料,效率高,安全系数大。他们有电磨子,替代人工掌泥板,磨出的屋顶既光滑又平整,速度极快。
   之前一座四间平房顶,要干一整天甚至更久。如今,一座二百平方左右的屋顶,一上午就可以结束工作。不管是从效率还是成果方面,都大大提高。
   父亲起初打算找院里族亲帮忙,人数不够再在劳务上调派几个人,后来一想,今非昔比。院里族亲都有固定工作,让人家帮忙,人家就得请假,为难。以父亲性格,定然不会这样做。
   父亲说:“就是叫你叔们来帮忙,我也会按师傅钱给他们开工资。毕竟人家都没闲着,都在挣钱。”
   我知道,父亲想法和我一样,相比于专业的施工队,他更倾向于族亲间帮忙。倒不是为了省工钱,而是喜欢那种浓郁的人情味。一众亲友边干活,边说笑,大家都洋溢在浓郁的乡情氛围里。中午时分,整座农家院弥漫着酒香味,饭香味,茶香味,平时浓烈呛人的烟味也显得柔和很多。
   如今城镇化日益加重。农村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一人有事,全院帮忙。就连村里丧事上,有很多人不管是因个人原因还是工作原因,都选择在劳务上花钱调派顶替,看着抬棺队伍里越来越多的陌生面孔,我总感觉怪怪的,心里泛起一种淡淡的失落,曾经的乡情,在时光里悄然消逝。
   在时代发展的快节奏里,很多东西都悄然改变。你多久没和院里族亲拉过闲呱了?你多久没在晚饭后站在村口听老人们侃大山?你多久没注意村头两排大树绿了黄,黄了绿?你多久没有听到黄昏时独属乡村的喧嚣了?你多久没站在屋顶看太阳升起落下,霞光满天?
   如今的我们,好像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事,我们用金钱去提高效率,去节省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又在电子娱乐里,灯红酒绿挥霍掉。
   我不知道这样省下来的时间有什么用?
   看似大家都在赶时间,实则时间还如以前那样不紧不慢地走,只是我们在赶着自己狂奔,奔向一个谁也逃避不了的终点。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言归正传。
   父亲第二次打来电话特意嘱咐我,准备好馒头,准备好酒菜,别误了明天锤房的事。
   我答应着挂断电话。
   想着明天屋上屋下热火朝天的场景,想着午饭时工人们推杯换盏,想着我站在梯子上看着光滑的屋顶。它摆着一副冷冷的面孔,对着天空诉说着……曾经的温热,随秋风慢慢飘散……

共 20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捶房”这一北方农事习俗为切口,通过父亲整修屋顶的琐碎过程,层层剥开乡村伦理与时代变迁的褶皱。作者并未流连于“手艺消逝”的陈旧叙事,而是将“管饭”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放大为观察乡土社会人情冷暖的棱镜:从前“管两顿”是互助契约,如今“加两顿”却成了市场博弈的润滑剂;从前屋顶上飞扬的是族亲的笑骂,如今只剩吊车铁臂的冷光。当施工队长提出“七八个人的早饭和午饭”,父亲一句“还得有好酒”的爽快,实则是传统乡谊对现代效率最后的倔强妥协——饭桌仍在,却再无人深夜盘桓于村口的老树下“拉闲呱”。文章结尾,光滑的混凝土屋顶“冷冷的面孔”与记忆中“霞光满天”的温情形成刺眼对照,提示我们:技术可以一日捶成新顶,却无法复刻那些被岁月捶打出的人情纹理。在城镇化高歌猛进的当下,本文以克制的哀而不伤,为读者留出一声喘息:当我们用金钱节省时间,省下的时间究竟该用来怀念什么?或许,答案藏在下一顿尚未散场的农家饭里。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14 15:02:49
  以“管饭”作眼,冷观乡谊被市场稀释;混凝土屋顶愈光滑,人情纹理愈粗粝。一篇非常感人的作品,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14 15:03:23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创作丰收!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09-14 22:51:43
  冬阳老师你们那锤房,和我们这差不多,花工钱再管饭这也提现了乡里乡亲那份温暖。好文拜读学习了!
4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9-15 18:40:44
  感谢芹芹森老师辛苦编发与精美点评。文后留评给小文锦上添花。遥问安好。
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09-15 18:41:16
  感谢付姐到访留评,是啊,好怀念以前那种淳朴的乡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