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绛溪流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绛溪】我的草木情缘(散文)

编辑推荐 【绛溪】我的草木情缘(散文)


作者:吉言 布衣,33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1发表时间:2025-09-14 22:45:36


   泽润写字楼西侧有一片整齐的绿化带,那些植物叶子像杜鹃,但它开的是金黄色小花,还有一股浓郁的香味。2013年的一天,我和同事路过那片绿化带时,我有意无意的问了一句,同事告诉我那是海桐花,我听后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小时候拾柴草,拔猪草,割牛草,天天与山藤野草荆棘杂木打交道,却大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为什么不费点儿时间认识一下它们呢?再说,认识植物与我喜欢的风光摄影和户外活动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动力与坚持皆源自热爱。那些年,我几乎将所有可支配的业余时间都用在植物上。寻找,拍照,辩识,分科建档,不亦乐乎。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驱车前往近山荒野,海滨沿岸或是湿地公园,有时还去当地的大山名园,期盼着一次次与陌生植物的美丽邂逅。什么汗如雨下,饥肠辘辘,精疲力尽,什么险象环生,遍体鳞伤,等到相机里装满了图片,回首向来潇瑟处,山头斜照却相迎,千难万险,都淹没在收获喜悦中。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爱上植物后,无论随处可见的荆棘杂木、荒野乱草,还是园林栽培的花卉绿植,都成了我收集认识的对象。在我眼中,那些荆棘杂木荒野乱草与那些名花名木奇花异草一样,都是植物界的一个物种,都是构成植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黄岛地处沿海,海岸线全长300多公里,离我居住较近的薛家岛,海岸线就长达50多公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很多滨海特有植物,因此也就成了我寻找植物的重点区域。那几年,我几乎每天早晨都沿着海岸线一米一米地过滤,生怕错过一个岩缝,漏掉一棵陌生的小草。收获自然颇丰,滨海珍珠菜、滨旋花、玫瑰、海滨山黧豆、大叶胡颓子、单叶蔓荊、珊瑚菜(北沙参)、青岛藨草、全缘贯众、补血草和烟台补血草、碱蓬、盐地碱蓬、碱地肤、滨麦、筛草、鸭嘴草等,都是别处少见或滨海特有植物。近些年沿海线的开发开放,有些植物已经很难找到了,当时拍摄的一些照片已成为珍藏。
   我曾专门爬上海拔500多米的山顶去寻找一棵小草。家乡北山上有一种喜生于贫瘠湿润薄土层的小草,其高不过三、四十厘米,细弱如线,稀疏的三、四个叶片像蜻蜓翅膀,每到秋后就变得褐红,在秋风中摇摇曳曳一副萧瑟景象。那种小草牛羊不屑一顾,割草拾柴者无从下手,当地人叫不上名字。因为我在青岛的山坡荒地一直没发现它的踪迹,于是便借回老家之机,专门登上北山去寻找到了那种小草——裂稃草。
   一些稀有珍奇植物往往藏身于高峰深谷或人迹罕至的地方,要一睹它们的芳容,就必须舍得力气,不畏艰难,还要敢于冒险。
   老家的当阳住南山悬崖之上有一种当地人俗称“万金”的常绿灌木,根部常成疙瘩形状,秋后叶子褐红,裂开的果实萼片像金箔,很美,但叶剧毒,常有山羊误食而死。当地有的植物爱好者想挖了作为盆景,多因惧怕山崖险要而却步。为了弄清那种植物的大名,我冒着濛濛细雨,手脚并用攀爬上了近乎直立的当阳住崖峰,终于又见到了它的身姿,从此知道了它的正名———小花杜鹃。那次,穿坏了父亲一双半新的胶鞋。
   黄岛的周家夼西山虽然不高,但上面的植物种类很多,我曾在那个山坡上见到过几株茶,不知是逸生还是前人曾在那山上种过。山上最险要的那段植被很茂密,我想,那里肯定会有惊喜,于是决定一探。我从山顶拽着灌藤小心翼翼半走半滑的后退着下行,可谓步步艰难,在那段近乎垂直的断崖处,曾脚下打滑悬空,险些坠崖。那次冒险值得,我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家黄花菜、金钱蒲、崂山溲疏和粉花绣线菊。最让我惊喜的是发现了一棵挂满果的榛子,据《山东植物志》,山东只产毛榛,青岛2015年的植物普查也未见有榛。
   那数年,我见到了1500多种野生和园林栽培植物,山东境内的大多数野生和园林栽培植物都能知其科属叫出名字了。
  
   二
   我和植物有缘。我想,如不是有缘,为什么在当地生活了几十年的村民都难得一见和官方普查都没发现的植物,我第一次到访就出现在眼前呢?那些植物们好像与我有了约定,它们或是跻身于茂密的灌丛中,或是隐藏在岩石下,或是聚集在阔叶林下的腐壤里,或是高攀在陡峭的岩崖上,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我与那些植物的每一次邂逅,都是兴奋激动不已,像见到了神交多年的老友。我用新奇欣喜的目光凝视它们的时候,感觉它们也在亲切地向我问候。
   听说过青岛百合吗?它是中国百合科植物的特有种,仅产于山东胶东半岛和安徽的小部地区,已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稀有濒危植物名录。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小珠山海拔约500米的一个山坳里,它孤傲地挺立在一片山草之中,火红的花朵像灿烂的笑脸,一轮叶片像飘起来的绿色裙裾,对,它就是美丽的舞者!它的形态气质,让我想起了张九龄的那句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你看它藏在深山,无忧无虑,与世无争,不亢不卑,不为谁香,不为谁媚,不为生存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与满山草木共沐阳光雨露,共享大地的滋养,这不正是张九龄想要的吗?
   你见过绶草吗?那是一种非常美丽的兰科植物。那天我刚刚走出一片黑松和白檀的混交林,远远看见草丛里有株小红花,走近它时,一下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我立刻想到了《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只见三、四片翠绿的条形叶子托起一根花葶,一排粉红色的小花整齐的排列着螺旋而上,还真像巧手编织的绶带呢!别看它高不过三十厘米,可全株上下透着高贵的气质,让人既爱怜又仰慕,怪不得现代的《诗经》译注都说《防有雀巢》中的“邛有旨鷊”(鷊,绶草)是美丽的谎言!
   我第一次见到野生玫瑰,是在一个海拔200多米山坡上。当时,看到远处有一丛红,我急忙走过去,只见粗壮的花枝上长满了腺毛和皮刺,十几支紫红色的花朵怒放着,弥漫出淡淡的芳香。我认出那是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但一时叫不出种名,这反而让我更加惊喜。后来,我在海滨的礁石旁和近海灌丛中见到了它的同胞姊妹,及到秋天看到了它的果实,才确定那就是被国家列为稀少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的玫瑰。
   太子参又叫孩儿参,《中国植物志》里的正名叫异叶假繁缕,以根入药,有滋养强壮、补气养血、健脾生津、调肺润燥功效。黄岛的很多当地人都听说小珠山上有产,但没有人见到过。我第二次登小珠山时,就发现了一片太子参群落,那些高不过二十厘米的石竹科植物,一株株顶着翠绿的叶片和五瓣白花,静静隐居在疏林下,看起来那么恬适。为了避免人们对它们的打扰,我接受了兔儿伞被采挖的教训,一直未敢泄露它们的生境信息。
   此外,我还见到了许多稀少植物和《山东稀有濒危树种种质资源名录》中的植物,诸如花楸树、水榆花楸、刺楸和深裂刺楸、红楠、白檀、三桠乌药、胶东椴、辽东段、小叶鹅耳枥、锐齿槲栎、流苏树、黄连木、大叶胡颓子、崂山樱花、三叶木通、算盘子、粉花绣线菊、及己、中华秋海棠、山东贯众、骨碎补,等等。此外还首次发现了野生的榛子、合欢、东南茜草、海金沙、裂叶绿豆、白花胡枝子(变种)、印加孔雀草、黄花婆罗门参和长啄婆罗门参等《山东植物志》未收录和官方植物普查未发现的物种,这算不算我和植物的缘分呢?
  
   三
   我与植物接触期间,并不都是惊喜和收获,也有心痛和惋惜,甚至对有些植物的伤逝至今不能释怀。
   刺楸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我第一次见到的是一个刺楸群落,大大小小有七、八棵,最大的一棵主干上挂着国家二级珍危植物保护牌。我第二次去那个山沟时,看到挂牌的那棵刺楸被拦腰锯断,锯下的树头和树枝横七竖八地躺在顽石摞磊的山沟里,靠枝干体内原有的养分发出了很多嫩芽,蔫蔫的附在枝头上,像些趴在已经死去的母亲怀里吃奶的奄奄一息的婴儿。我当时还纳闷锯树人的用心,后来才知道刺楸的嫩芽是上好的野味。人呐,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儿私欲,就把生长了几十年的珍贵树种摧残成了这种模样,真让人无语!
   我还见过两棵美丽的花叶鸡桑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据说鸡桑木能驱鬼辟邪。
   与刺楸和花叶鸡桑相比,兔儿伞的遭遇更惨。那天,我在一个山包的刺槐林里穿行,当就要走出树林时,一片新奇的草本植物让我眼前一亮——它们一棵棵挺直的茎杆顶着一片圆圆的成伞骨状深裂的叶片,看起来像巧手剪出的剪纸作品。那些刚刚出土的幼苗,叶片还未完全伸展,上面布满柔柔的白毛,像些刚刚出世的精灵。我想,它们应该和来黄岛这片热土落户的居民一样,也是择地而生的物种。第二年的春天,我再一次登上那个山包,想看看那种植物的花是什么样子,可当我找到它们曾的“家”时,却只看到了一片翻动过的新土。我瞪大眼睛使劲的在周围搜寻,希望能发现幸存者,结果让我大失所望。也许那个物种从此与黄岛告别了,呜呼!
   与兔儿伞遭遇相似的还有珊瑚菜。珊瑚菜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在银沙滩附近有很大一片,春华秋实,也是银沙滩的一处别样风景。珊瑚菜俗称北沙参,一个“参”字,给它招惹了杀身之祸,芸芸众生中总有一些“明白人”。虽然珊瑚菜的后代们还在那里前仆后继,但那一个个深深的坑穴却让人触目惊心。现在,不仅已没了大片的珊瑚菜群落,恐怕不久后,想到那里看看珊瑚菜的模样都困难了。
   除了人为的破坏,生存环境的变化也给稀少濒危植物的生存造成了危机。
   骨碎补是一种美丽的蕨类植物,也是一味具有补肾,活血,止血功效的常用草药,《本草纲目》等历代本草书籍都有收录。因其稀有,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前,我认为它只生长在花盆里,没想到在小珠山的一个山沟里遇到了它,那像侧柏一样的叶片,密密麻麻地覆盖了大半个岩石,依然一片微型森林。裸露在外的根部毛茸茸的像猴尾一样曲回盘结,看来它们已经在那里生长了很多年。几年后我又去看它们时,已是稀稀落落,多是裸露的毛毛根了,可能是因为旁边的沟水断流,其生境不像以前那么湿润的缘故。
   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植物,人类就走不到今天,也无法延续。我们可以向植物索取,但不可无度。不要说一草一木微不足道,森林草原、绿地青山都是一草一木组成。人类只有与植物和谐共生,才能走的更远,活的更好。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地球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四
   头脑里的一个闪念,耗去了我整整十年的业余时间,想起来有些可惜,但总算是干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这十年,我历经一次次冬寒暑热,雨潇雾浓,爬高山,登险峰,涉水岸,下湿地,进园林,拍摄了1500多种植物的十几万张照片,留住了植物们一年年的春华秋实,一次次的枯荣轮回,以及我与它们缘会时的美好。
   十年的学习,让我从一个植物方面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植物爱好者。我利用学过的《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知识,借助于《中国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图像库》,整理出了一份203科,1097属2715种21亚种33变种的《山东植物名录》,并试着将山东本土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作了分类,还为三个种以上的属编写了检索表,这为我查找和辨识植物提供了极大方便。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我读《诗经》,发现里面提到了很多植物,怪不得孔子说,读《诗经》至少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因此,对《诗经》里提到的植物多了些留意,也因此,以前眼中那些普通的灌丛树木、野菜野蒿,多少都带上了些感情色彩。
   你看,当众多草木还在沉睡,迎着早春的第一缕阳光开放在荒草野地里的蓝色小花,不就是《大雅·緜》里“堇荼如饴”的“堇”吗?《说文解字》释“堇”说,“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食之甘。”没错,“堇”就是俗称“顶针花”的紫花地丁,它不仅是古人餐桌上的上等野蔬,也是历代穷苦人家的救荒野菜。看到它,心里有些感激的意思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个征夫返家途中的一声感慨,开了杨柳文学意象的先河,让杨柳成了离情的寄托,以至于我看到垂柳,就想起“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就想起“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就想起“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当然,杨柳也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的风景……
   现代的《诗经》译注本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注释或是各说不一,或是不知其否,或是多说并列,或是明显错误。我看了几个《诗经》译注版本和几本关于《诗经》植物的散文集,发现都是如此。有的植物在不同版本的文字工具书里的解释也不一致,甚至错误。如是,我萌发了考证《诗经》植物的念头。借助于现代网络的便利,我参阅《尔雅•释木•释草》及郭璞《尔雅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说文解字》、《尔雅注疏》、《本草纲目》等多种古籍资料,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撰写了55篇有关《诗经》植物的文章,发表在《百家号》《搜狐号》、《一点号》等自媒体平台上,点击量虽然不是很高,但有些文章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和《召南·驺虞》“彼茁者蓬,壹发五豵”里的“蓬”,几乎所有的《诗经》译注本和现代的文字工具书都说是指菊科的“飞蓬”,我的《被冒名顶替的蓬》一文发表后,有个网友在评论区说,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他很长时间,多亏我那篇文章为他释疑。一些网友鼓励理我继续写下去,并建议整理成书。
   写到这里,想起了《江山文学网》的作者们。不论是颇具水准已经不愧为作家称号的老会员,还是初次执笔的文学新人;不论是“走马兰台类转蓬”的白领阶层,还是“汗滴禾下土”的乡下素人,不都是为着自己心中的那团火热,利用“枕上、马上、厕上”的时间在坚持吗?植物们在适宜自己生存的环境里,以自己的方式扎根、生长、绽放,活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也要学着遵从自己的本心,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爱好的事情,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诠释生命,用自己发出的光照亮自己并惠及他人,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光彩。这也算是这些年从植物身上悟出的心得吧。

共 550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了这篇文章,小编才了解到作者原来有喜爱各种植物,寻找各种植物,研究各种植物,用照片用文字记录保存各种植物的习惯。为了这个爱好,作者耗费了自己十余年的时间,“历经一次次冬寒暑热雨潇雾浓,爬高山,登险峰,涉水岸,下湿地,进园林,拍摄了1500多种植物的十几万张照片,留住了植物们一年年的春华秋实,一次次的枯荣轮回,以及与它们缘会时的美好。”作者正是因为这份锲而不舍不畏险阻的坚持,才让这篇文章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如此赏心悦目。此文,对众多的植物介绍令人印象深刻大开眼界,加上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表述每一种植物都是如此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具有知识性文学性,带给人特别的视觉效果与舒适的心里感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每一种植物都是具有生命与灵性的,它们与我们共同身处在大自然的世界里,与人类一样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生存,展现自己的生命之美。通过这篇文章,作者也旨在呼吁大家,爱好环境保护自然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最高最美的境界。此文具有科普性,知识性,文学性等等,一篇文情并茂活色生香沁人心脾正能量的精彩佳作,编辑力荐。【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5-09-15 08:33:17
  一篇非常不错的作品,给佳作点赞,问好老师,创作辛苦了,文章已申报精品。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5-09-15 08:36:30
  文章结尾部分,作者由植物及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江山文学网人,希望大家都能像植物那样以自己的方式扎根、生长、绽放,活出了生命的美丽,我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也要学着遵从自己的本心,尝试着做自己喜欢爱好的事情,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诠释生命,用自己发出的光照亮自己并惠及他人,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光彩。这也算是这些年作者从植物身上悟出的心得。给作者点赞,领悟蕴含禅意哲理,深刻!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吉言        2025-09-15 09:10:29
  谢谢叶社长精彩点评和肯定。辛苦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