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书店(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书店(随笔)


作者:长白山 布衣,13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发表时间:2025-09-15 18:45:37
摘要:原创首发

近日回老家小城,因为退休了有时间,在家住的时间较长,空闲的时侯想找一本书来打发一下闲暇的时光。按常理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轻松容易的事情,手机里的书籍可以说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但我有一个习惯喜欢读纸质书籍,喜欢闻书籍的墨香,更喜欢手指触摸纸张的感觉。一本喜欢的书捧在手里或放在书橱里,有点像儿童拥有玩具一样,不仅心里感到满足且常常爱不释手。遂决定到小城新华书店去看一看。
   自离开故乡之后,再也没有踏足过小城的书店。尽管一晃过去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但是当年书店的影子在脑海里依然历历在目。书店是临街的平房,门面不是很大,门楣上方有一块写有新华书店字样的牌匾。这是小城里唯一的一家书店,也可以说是全县的文化集散中心,无论是学生课本还是其它书籍都要在它这里进行周转。书店里的面积也就是百十平米,一排木质柜台把顾客和书籍隔开,柜台后面是一排贴墙的书架,书架上摆放着一排排待售的图书,想买那本书由售货员给拿取和结账。在这里想看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买书的绝大部分是学生,他们的作息时间是同步的又喜欢一起扎堆活动,小城里没有什么娱乐场所和设施,去书店消遣是相当一部分孩子的首选。唧唧咋咋一屋子的孩子,售货员忙不过来,根本就没有时间搭理你,把书拿到手里赶紧交钱,否则立马走人,绝大多数孩子买书和我一样都是盲选。如果买到了一本喜欢的小人书会高兴好几天到处炫耀,不称心也会郁闷好几天,怪自己走眼选错了。由于当时老家是在一个小镇上,离小城约十余华里,去新华书店的次数不是很多,一年也去不了几次。为了省下往返四角钱的火车票钱,常常是和小伙伴们结伴步行到小城里买书,来回就得一天的时间。仔细回顾一下,从小学到中学在这个书店里,一共买了三十几本小人书和三部长篇小说。
   老家的小城与中国多数的小城一样,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模样,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过去低矮的平房已经荡然无存。新华书店是在原址重建还是移到别处无从知晓。好在小城不大出租车从东跑到西超不过十元钱,想找到它很容易。查了一下高德地图,离家住的地方约一千五百米,步行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决定步行到新华书店。新华书店的原址已被商场取代,它搬到了另外一条街上。这条街沿街的商铺和饭店都是二三层的楼房,新华书店是一个二层小楼。我到书店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两点钟,进门一楼,是一个开放式的选购厅,依墙书架和柜台摆放的都是教辅类的书本和练习册。室内只有三个人,收银员不在柜台上,坐在屋角的沙发上与一个中年男子唠嗑。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妇女在书架前翻阅资料,或许她是一位老师在为学生遴选教材。在一楼没有看到想买的书籍,随即到二楼。二楼的面积与一楼一样,也是百十平米。这里没有柜台只有依墙的书架。靠楼梯一侧摆放了几组艺术书架,上面有插花,和几部装订精美的书籍,为这小小书店增加了不少艺术气息。
   整个二楼就我一个顾客,非常的安静,只有我轻走的脚步声和翻书声。我从头到尾仔细的浏览的一圈。发现这里除了文学书籍之外没有一本专业书籍,哪怕是通俗易懂的财经类和管理类书籍没见到一本。文学类书籍除了如《红楼梦》《简爱》等中外名著之外,多数是中学生选读的如《呼兰河传》《哈利波特.魔法石》等小说。国内新出版的小说很少可以说寥寥无几,都是过去的老版小说,国外的小说更是难觅踪影。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选了林海音和梁晓声的散文集。这期间没有一个顾客上楼,只有与出纳唠嗑的中年男子上楼来了一趟。我猜测他大概是这家书店的经理。他上楼没有做别的事情只是绕着艺术书架走了一圈就下楼了。可能是因为我在楼上停留的时间太长了,不放心过来看一下。交完了款出门,这个书店里除了工作人员再没有一个顾客。
   唉,小城书店的命运是全国书店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酒店和饭店比比皆是,不用寻找抬头即是。如果你想找一家书店会非常困难,原有的书店不是缩小门面,就是消失的无影无终,能够存活下来的书店也都是艰难求生。在往回走的路上,我的内心犹如打翻了一个调味瓶五味杂陈。当年那个少年,常常向往挤满孩子,人头攒动的新华店一去不复返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明亮眼神成为了遥远的过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毫不留情的把一个个行业扫地出门甚至不留一点痕迹,新华书店这个曾经作为知识集散中心的高地还能够支撑多久,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当今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轻松了。为了一本小人书,一群少年饿着肚子,跑了一天山路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2025年9月14日
  
  
  

共 18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对童年在书店买书经历的回忆饱含深情,像为省车票钱和小伙伴步行去买书,买到心仪小人书的兴奋,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在描述如今书店的变化时,流露出的失落与感慨也十分真实,极易引发读者共鸣 ,如“当年那个少年,常常向往挤满孩子,人头攒动的新华店一去不复返了,一双双渴求知识的明亮眼神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情感自然流露,不做作。将过去书店的热闹场景、简陋但充满活力的布局,与现在书店的冷清、书籍种类匮乏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时代变迁对实体书店的巨大冲击。比如过去书店是孩子们消遣的首选,“唧唧咋咋一屋子的孩子” ,而现在“整个二楼就我一个顾客”,鲜明的反差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主题深度。对过去书店的门面、内部布局,以及现在书店的位置、楼层分布和店内陈设等都有细致描写,使读者能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两个不同时期书店的画面。像对过去书店 “一排木质柜台把顾客和书籍隔开,柜台后面是一排贴墙的书架” 的描写,以及现在书店二楼 “靠楼梯一侧摆放了几组艺术书架,上面有插花,和几部装订精美的书籍” 的描述,都十分生动形象。总而言之,这篇随笔以作者重回故乡小城寻找新华书店、选购书籍的经历为线索,通过今昔书店的对比,抒发对时代变迁下实体书店命运和知识获取方式变化的感慨,整体情感真挚,引发读者对时代发展与传统事物变迁的思考。佳作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9-15 18:46:12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