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以“宝黛”观世间之爱(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以“宝黛”观世间之爱(随笔)


作者:凤凰脚下 秀才,100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5发表时间:2025-09-18 08:45:08
摘要:原创首发

一部红楼,终梦一场,始于荣华,无奈终于悲剧。在贾府盛衰的悲剧主线中,爱情更算是一条重要脉络,为整部红楼添上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不论是否读过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名字总有所耳闻。从更深层次去感悟,观照现实生活,于此悲中又或有喜可寻。
   爱或许是一见钟情和一眼万年。黛玉初进贾府,两人同在贾母房中,同止同息,形影不离。初相见,宝玉便言:“这个妹妹我见过。”黛玉心中也想:“好生奇怪,倒像是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两人情窦初开,互有好感,或许遇见即是缘分,那一眼,便注定了,你,会在我的生命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无言便相识,一眼便相爱,不论是上天的安排或是缘分的情结,这便是爱情最美好的起点。
   爱或许是心灵契合和三观一致。两人共读《西厢记》,虽有拌嘴误解,但西厢戏语沟通了双方的心灵;挑选大观园居所时,宝玉最喜那富丽堂皇的怡红院,体现他对于华丽的追求,这同样反映在黛玉身上,其衣饰无一例外都十分贵重华美。步伐一致的人才不会走散,心灵契合与三观一致便注定了是天意让宝黛走到一起。
   爱或许是灵魂相通和内在交流。黛玉化诗为魂的文化气质,她努力圆满自己生命的样子,以及她人格上的高贵与纯洁,都体视了她内外兼修之美。正是这内在精神上的魅力吸引了宝王,初相识,或许会更关注外在之美,而随着内在情感交流的加深,更重要的便是两人真心理解,仿佛有一种灵魂相通之感。交流的过程是心灵的相融,相互了解亦在相互磨合。我们是否真正适合,关键在于,你的灵魂、脾气、三观、教养是否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们又是否能接受对方的一切。真正的爱,关键在心而绝非仅限于形。
   爱或许是相互考虑和自律、克制。黛玉葬花,作《葬花吟》以诉内心苦闷及对木石姻缘前途的绝望。但无论如何,她不会把情绪发泄到宝玉身上,更不会直接将问题抛给宝玉,不顾他任何感受。黛玉探望被打的宝玉后,含悲写了三首题帕诗,将自己对宝玉的爱情毫无保留写了出来,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温存与体贴。现实亦如此,爱情是两个人共同努力得来的,两人势均力敌,而决不会是一方高傲自大另一方卑躬屈膝。同样,真正高标准的爱就是我决不允许自己成为你讨厌的样子,而会自觉自愿自律地约束自已,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尽管室黛之爱如此坚固,甚至到了生死不渝的地步,但爱情终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家长的意志。本是宝黛爱情的护佑者,却也由种种因素转变为了反对派。失去贾母的支持,宝黛之爱也变得孤立无援,“焚稿断痴情”,终梦一场。悲情的结局更让人珍借宝黛之爱的美好。反观当下,也许爱情本就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像宝黛那样“好事多磨”,但无论如何,两人共同努力,总能使爱情更加如意。
   以“宝黛”观世间之爱,虽为悲剧,但对现实终有所启发,金玉良缘,木石前盟,天意使两人相遇,爱更需两人共同去努力,这才称得上世间真正的爱。

共 11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核心围绕“宝黛爱情对现实的启发”展开,从“一见钟情”“心灵契合”到“相互克制”,将古典爱情拆解为当代人可感知的情感维度,尤其结尾“爱需共同努力”的观点,让经典解读跳出文本,直接关联现实爱情困境,容易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作者还以“宝黛爱情的美好特质—悲剧成因—现实启示”为脉络,分点用“爱或许是……”的句式串联核心观点,从相遇、灵魂到相处,层层递进地剖析爱情的不同阶段,结构清晰,让读者能快速把握文章核心。对“这个妹妹我见过”“葬花吟”“题帕诗”等经典情节的引用,未停留在简单复述,而是结合情感解读(如“心照不宣的温存”),既体现了对《红楼梦》的理解,又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避免了“为引而引”的生硬感。推荐欣赏。【编辑:安子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子川        2025-09-18 08:54:58
  感谢赐稿丹枫,问好作者,期待继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