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父母的依恋(散文)

编辑推荐 【文璞】父母的依恋(散文)


作者:杨柳岸心醉 布衣,221.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3发表时间:2025-09-19 20:50:27

吃过午饭,儿子麻利地洗净了锅碗筷,说要走了。年轻人睡觉多,早晨不愿早起我理解。可周日吃过午饭,不午休就走,我不太理解。心里微微不舍,又不好意思说别的,委婉地劝道:“刚吃了午饭,睡醒午觉再走不好吗?去市里百十来里地,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很宽余。”
   “车上午睡不是一样吗?睡醒了,也到了。”
   “中午去车站路上还有点热,睡醒就不太热了。”
   “去车站路上扫个小黄车骑着,班车上有空调,都不热。”
   听儿子拿定主意,我不好再勉强,只得说:“那随时联系,回到出租房发微信。下午记得出去锻炼健身。”儿子答应一声便收拾行李,我站在一旁,目光不自觉地落在他身上——他叠衣服的手法还是我教的,行李箱拉链拉合的声响,像一声轻叩,敲得我心里空落落的。
   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后,入职省会一家公司。他白天上班,晚上在市里租房居住,每个周末回县城与我和妻子团聚。我最初以为,下午五点半下班,周五他坐网约车或者班车,傍晚就能回来。哪想他经常周六早晨吃过早饭,休息一会儿才坐班车回县城,到家就十点多了。妻子总会提前把他爱吃的酱牛肉切好装盘,我则守在门口,听见楼道里的脚步声就赶紧开门,可每次看到他略带疲惫的神情,到了嘴边“怎么不早点回”的话又咽了回去。八点上班,周一早晨早点起床,坐班车或网约车误不了事,可儿子总是周日吃过午饭就要离开,连妻子特意炖的银耳汤都来不及喝两碗。
   唉,回家时磨磨蹭蹭不积极,离开时雷厉风行痛快得很。毕竟孩子大了,些许细节,不好埋怨,暗自伤感。
   突然间,我心里一惊:我心里不快,是因为不舍啊!不舍,不就是黏人吗?我还不到六十岁啊,怎么就对儿女这么依恋?2018年女儿完成学业,留在北京工作,每到法定假日就回家。女儿回家自然高兴,但那时没怎么觉出特别盼她回来。哪知2023年女儿结婚后,每每不到法定假日,就不由得与妻子议论这个假日女儿是不是回来,哪天回来,回来住几天。又不好意思直接问,打电话时拐弯抹角地套取口风,从话里话外推测人家的意思。得到肯定的答案就欣欣然心里吸了蜜一样甜,算计女儿回家的钟点,早早打扫干净她的房间,把她上学时最喜欢的碎花床单铺好,去菜市场挑选最新鲜的蔬菜准备可口的饭食;得到否定的回答则黯然神伤,背地里埋怨几句“嫁了人就忘了家”,顿觉偌大房子空荡荡的,连客厅里的挂钟滴答声都显得格外清晰。
   我读大学时,每次开学时父亲都嘱咐我,到校后给家里写信,平常多写信。我开始还好,入校马上写信,最少每月一封。慢慢懒了,也觉得学校生活平淡,没什么可写的。一次大二开学后,一个多月没给家里写信,也没多想。不久我接到了姐姐、姐夫的来信,信中抱怨我好久不写信,说父亲每天都要去村口的邮筒旁转两圈。读着信仿佛看到老父亲坐在公路旁的石块上,微风吹动他稀疏的白发,如冬天的茅草,透着沧桑。他的目光不时望向西边——那是县城邮局来车的方向,看到送报人过来,就赶紧上前打问,有没有我的信。送报人摇摇头,老父亲失落地佝偻着身子,缓慢地走向农田,背影在田埂上拉得很长,像一根被岁月压弯的扁担。
   我心中愧疚,赶紧给父母写信,诉说生活和学习的这事那事,从课堂上的趣事讲到宿舍的糗事,并作了解释赔了不是,表示以后一定经常写信。等放假回家时,与父母闲聊起来。母亲坐在灶前烧火,火光照着她满脸皱纹,,她一边添柴一边说话,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抱怨“爹娘生养的孩子,又不是红毛野人,怎么能一个多月不给家里写信?”我再次做了解释,可当时对父母的心情,真是理解不深。
   大学毕业时,与所有的同学们一样,我渴望到广阔的平台大有作为,希望留到省、市工作,不愿回县。我感到父母确实支持我,帮我整理求职资料,叮嘱我在外照顾好自己,似乎又不是十分积极,父亲曾旁敲侧击地说“县城的新公园快建好了”,母亲则总说“家里的老房子还能再收拾收拾”。那时年轻不懂事,对父母的模棱两可的态度不理解,只觉得他们不懂年轻人的抱负。多年以后,看着自己的儿女逐渐长大走远,才慢慢理解了。姐姐嫁到外村,一年也回不来几次,父母以七十岁高龄艰难地供我读完大学,他们盼着儿子有大平台大发展,不愿因自己的私心耽误我的前程,但内心特别渴望我留在身边,能经常看到儿子身影、听到儿子的声音,能在饭桌上多添一双碗筷,在院子里多一个说话的人。如果远离他们,二老是何等的孤寂!理解了这些,我不再为没能留在城市工作遗憾,不再羡慕留在省、市单位的同学,反而为回到县里父母身边,陪他们走过最后一段时光而庆幸欣慰。
   儿女幼年时黏父母,是出于爱的本能,是对父母爱的表达,也是对父母之爱的精神需求。父母老来黏儿女,何尝不是对儿女的深情依恋?一样的感情!渴望儿女多回家看看,早回来、晚点走,又不愿意耽误儿女的工作,影响儿女的正常生活。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性吧。
   自己幼年时多么依恋父母,老年的父母就多么依恋长大的儿女。这个道理,儿女们什么时候能明白?是不是也要等他们年老时,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算计着儿女归期,才能读懂当年父母眼中的期盼与失落?
  

共 20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像一汪温热的泉,将父母对儿女的依恋写得细腻又戳心,道尽了中国式家庭里最朴素也最深沉的情感轮回。文中的“我”从对儿子早走的不解,到惊觉自己的“黏人”,再到回忆父亲等信的身影、理解父母当年的矛盾,层层递进间,揭开了一个扎心却真实的真相:儿女长大后的“步履匆匆”,与父母日渐浓重的“守望期盼”,从来都是并行的轨迹。儿子叠衣服的手法、父亲村口的等待、母亲灶前的抱怨,这些细碎的场景,藏着两代人未曾说出口的牵挂。 最动人的是“情感轮回”的顿悟——儿女幼时黏父母是本能,父母老来黏儿女是深情。当年“我”嫌写信麻烦,如今却算计儿女归期;当年不解父母的“模棱两可”,如今自己也成了那个“拐弯抹角套话”的人。这种转变,不是岁月磨平了棱角,而是终于站在了父母的位置,读懂了那份藏在“不勉强”“不抱怨”背后的不舍。 文章没有刻意煽情,却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看见自己的影子——或许是那个匆忙离家的儿女,或许是那个目送背影的父母。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时光里的双向奔赴:父母用一生的守望,换儿女一次迟来的懂得。文章采用以小见大手法,语言质朴无华,于平淡中藏深情,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中,自然流露对亲情的顿悟,引发读者强烈共鸣。感谢作者赐稿文璞,期待新作。【文璞书苑编辑:别似幽居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9-19 20:52:22
  温暖永远!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2 楼        文友:静净        2025-09-19 21:38:36
  好温馨的一篇散文,自己做了父母才能感受到那种亲情的依恋。好文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7:10
  感谢您驻足留评
3 楼        文友:优雅如枫        2025-09-19 21:50:21
  父母与子女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别离,但爱一直都在,在每一个拐角处,在模糊的背影里。文章道出天下父母的一片情,触及人心,令人感动。美文欣赏学习点赞!
喜欢伴随着晨曦的脚步聆听世界的声音,闻着文字的馨香穿越时空的隧道,做一个灵魂有香气,骨子里有正气,举止优雅的女子。
回复3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7:40
  如枫社长的留评这样精彩
4 楼        文友:石寸雨        2025-09-20 08:22:41
  儿时离不开父母,老来离不开儿女,双向之亲,家喻户晓,情感文章,值得一读。欣赏。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回复4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8:07
  您说得对
5 楼        文友:海宁        2025-09-20 09:03:25
  可怜天下父母心。写出了所有父母的心声,质朴温暖,真挚感人。欣赏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8:27
  感谢支持鼓励
6 楼        文友:寂寞看风        2025-09-20 09:40:06
  很多做儿女的读了这篇文章,应该深思父母的那份家的依恋。
回复6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9:32
  儿女是不是能像父母爱儿女一样?
7 楼        文友:杨柳岸心醉        2025-09-20 15:26:18
  感谢幽居人社长精彩编者按。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