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76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发表时间:2025-09-20 15:44:39

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农贸市场,我常去。那地方初进,你会觉得很脏乱,泥水横流,人声嘈杂的,但我总觉得这里有许多让我喜欢的烟火气,它会让我想起东北的红专早市。我会觉得我一下子从飘渺的云端落到了实在的土地上,连呼吸都觉得通畅了许多。
   这家市场是在两条马路之间,占了一条窄巷。大门口写着早四点到晚九点。这个集市做买卖的商家似乎都很勤奋,其中有摊贩推着车来,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紧接着卖菜的、卖肉的、卖熟食的各自排开阵势,很像列阵等待顾客前来检阅的士兵。
   休息在家的时候,我喜欢逛这里的早市。进入市场我喜欢专爱直奔卖青菜的小摊面前凑,因为这里商家卖的青菜大多是自家的农家菜。在这些卖菜的农村人里,有个老妇人,说话口音东北味十足,有个五六十岁的样子。头发每天都梳得溜光,她总是喜欢穿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坐在小马扎上,面前摆着几把青菜、一筐土豆、还有十来个西红柿。别人的菜都水灵灵地闪着光,显然是洒过水的;她的菜却沾着些许泥土,显出本真的模样,别看她的菜不洒水,而且带着泥垢,但买她菜的人却贼多,她的菜也总是最先卖完。后来我才知道,这老妇人的菜都是自家院子里种的,从不施农药,城里人识货,自然争相购买。
   我喜欢买她家的菜,蹲下身那一刻我问:“阿姨,今天的青菜好啊。”
   老妇人便笑出一脸皱纹:“今早天没亮就摘的,露水还没干呢。”
   我买了她的菜,她便额外塞给我一小把葱:“送你的,炒菜香。”
   这样的馈赠几乎每日都有,不值几个钱,却让人心里暖烘烘的。老妇人说,她儿子在城里安了家,非要接她去住楼房。“可我舍不得那几分地呢,一天不摸土,手就痒痒。”说着她便张开手掌给我看,那掌心上布满了老茧,像是土地留下的印记。
   市场中间是卖肉的摊子,姓王,人们都叫他王老大。据说他娘生了他们哥三个,他下面还有个最小的妹妹,今年正在上大学呢。老娘是个庄稼人,家里有农田,他下面的三个弟弟都在家种地,只有他是个杀猪卖肉的。他在家里是老大,他负责父母的赡养,妹妹也是他负责供上大学。他为了他的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到现在也没有娶媳妇。他在这个市场已经卖了二十多年的肉,嗓门极大,一刀下去,说要半斤绝不会给人八两。每天据他说,两点就起床去乡下宰猪,他从不去宰猪场收猪,他都去乡村人家收猪,提前和人家约好,相中了的猪他和人约好时间,一早骑车去杀,杀完用摩托车托回来。一天卖两头猪。他收猪讲究质量,货真价实的农家土猪,肥肉膘油汪汪的白亮。尽管他卖的肉比其他摊位贵一些,但现在的人都讲究原汁原味,也不在乎块八毛的,因此他的摊前总是围满了人,这个要肋排,那个要后腿的。我喜欢吃肉,知道他的肉好,别的摊我也不去,去市场买肉直接奔他摊位。他人也实在,谁买他的肉无论新老客户他都不会不缺斤少两,还给人高高的秤,卖家都信服他。
   最热闹的要数熟食区,那里有两个炸大果子的摊位,一个摊位是人们叫她于嫂子,她个头不高,矮墩墩的,小眼睛,别看个子不高吧,是个大嗓门,一声喊能让满街市的人都能听见。他男人是个瘦高个,大眼睛,和她站在一起一高一矮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俩不光炸大果子还炸油炸糕,糖果子,套环。他们的儿子在一边卖豆腐脑,豆浆。每天都会和他妈一唱一和地喊形成了一道风景。他妈一嗓子:“油条——果子——油炸糕了!紧接着她儿子吆喝:“豆腐脑——热的——!”
   两个人的那声音此起彼伏,穿透市场的嘈杂,准确无误地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老于嫂子炸的果子金黄,糖果子酥脆甜香,他儿子卖的豆腐脑嫩得像婴儿的皮肤,配上特制的酱料,吃一口,满嘴生香。
   我超级爱吃他家的糖果子,爱喝他家豆腐脑。每次去,于嫂子看见我来,从不问我直接就让她男人给我夹一个糖果子,紧接着给我端一碗热乎的豆腐脑放在我的面前。吃完他家的豆腐脑和糖果子,我并不急着走,还会给同事带一些,单位上大夜的同事也喜欢吃他家的果子和豆腐脑。每次我拿给他们,他们都会毫不客气的吃个溜干净。有时为了吃他家的果子和豆腐脑,同事休班会结伴而来,吃完饭,我们一起逛市场,从头逛到尾。看来来往往的人,有的行色匆匆,有的悠闲自在地逛,这场景日复一日地上演,看似单调,却蕴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市场的尽头一角,有个修鞋的老人,姓冯,每天戴着一副老花镜,埋头修补各式各样的鞋子。他的摊子不大,但他的修鞋的工具却十分齐全。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吃完果子豆腐脑,随便逛街的时候,走着走着护士长的鞋跟走掉了。我就领着她去了冯师傅的修鞋摊,冯师傅看来活了,急忙戴上老花镜接过鞋子,细心地补起来。不一会儿,鞋跟就牢固如初。“三块钱。”他说。护士长惊讶地问了句:“什么?三块!”递过钱去,心里感慨:在这动辄几十上百块的年代,还有这样廉价的劳动。
   “老师傅,您这手艺快失传了吧?”护士长问。
   老人推推眼镜笑了说:“不会的,只要有人穿鞋就有人修鞋。”
   他的话简单却深刻。是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些东西是必需的,总有些人坚守着看似微不足道却不可或缺的行当。
   雨天的市场里也是格外热闹的,卖菜的看雨来了,会急忙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塑料布盖住自己的货物,然后你帮我我帮你的在摊位上支起一片天,买菜的看雨来了,也不着急回家,这个时候的菜会减价处理。他们打着伞,小心翼翼地避开积水处。专门找一些自产自营的卖菜的临时摊位,正准备收摊的问着价钱,一兜子菜也就几块钱,便宜的很。
   一个雨天,我下班回来,本来想进市场里买点菜的,但管理市场的门卫告诉我说,天不好,市场里卖菜的都已经收摊了。门口卖菜的一个阿姨,也把菜装进车里正要骑上车回家。这时,一个浑身湿透没打伞十七八九岁的男孩子急火火跑过来,问阿姨有冬瓜吗?说要买个冬瓜回家做汤。
   “都收摊了,明天再来吧。”一边的门卫告诉男孩子。男孩子听后当即就抹起了眼泪,他哽咽地小声说:“我母亲病了住进了医院,医生说她没有几天了,今天就想喝冬瓜排骨汤。”
   卖菜的阿姨听后,赶紧跳下车,重新打开了已经收上车的那些菜袋子,并安慰着那个男孩子道:“妈妈想喝冬瓜排骨汤,就是快好了。别急呀,孩子,阿姨这有新鲜的冬瓜。”
   卖菜的阿姨选了个嫩绿上面还带着白璞的冬瓜,没有称就直接装进袋子,随后又放了几根香菜对他说道:孩子,不要钱了,快回去给妈妈煮汤吧。”
   此时,年轻人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他连声和卖菜的阿姨道着谢。卖菜的阿姨却连连摆手,突然又像想起了什么说:“你等等。”然后她对着卖肉的摊位喊道:“王老大,你摊上还有排骨吗?给我来一块!”
   那天,王老大把准备带回家一小块精排送给了那个年轻人……
   其实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太喜欢逛市场的人,但我却喜欢逛这个地方。因为这个菜市场不仅有人间烟火味,也更有人情味。在这个市场里,我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卖农家小菜的乡下人,也有下岗后学做烤鸭如今生意红火的大叔,还有一边看摊一边写作业的中学生。他们或许为生活所迫,或许只是找点事做……但在这个喧闹而朴实的市场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最真实、最温暖的生活故事,让我懂得了: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共 28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细腻温暖的我文字,描绘了一处寻常菜市场里不寻常的人间百态。市场虽外表杂乱,内里却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与浓厚的人情味,卖自家菜的老妇人以带着泥土的蔬菜守护着本真,卖肉的王老大用二十年的坚持诠释着诚信,于嫂子一家的吆喝声里浸透着生活的热情,修鞋匠冯师傅在飞针走线中延续着匠人的坚守。而雨中赠冬瓜的片段,更是将市井中人性的善意推向高潮,让琐碎日常闪耀出动人的光芒。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将市井烟火转化为深刻的人生体悟:在这里,买卖不只是交易,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温度传递;嘈杂不只是喧闹,更是生活最本真的交响。这些平凡人物的坚守、互助与热爱,共同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最坚韧、最温暖的底色。文章最终揭示:真正抚慰人心的,从来不是远离尘嚣的理想国,而是这烟火人间里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关怀。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0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20 15:45:0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20 15:45:20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3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5-09-20 21:12:07
  温情总在乡野市井之中,跟着荷叶的文笔徐徐而行,体味人间的烟火温情。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