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曹家边的麂子和野猪(星星)

编辑推荐 【星星】曹家边的麂子和野猪(星星)


作者:谷在亮 白丁,18.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发表时间:2025-09-20 19:32:57
摘要:回顾在曹家边的插队生活。

在我插队的曹家边有一种野山羊,俗称麂子。这灵动麂子很可爱,椭圆带尖的头颅,眉清目秀,一对机敏的耳朵像雷达,两只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一身淡咖啡色的毛,好漂亮。腿细而有力, 善于跳跃。
   我曾好几次遇到过它,那是在爬山的时候,快到山顶,突然同它打上了照面,还没来得及细瞧,它已经蹦离了,警惕性真高。
   一次我们到离村子四里多地的礼和牌耘禾,那里只有两户人家。因为路远,大家都带了中饭,中饭就在田头吃,不来回跑,浪费时间。
   那天,正当大家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惊呼,发生什么了?原来一只麂子误打误撞地跑到田里吃禾苗,禾苗虽然鲜嫩,但你已入险境。
   只见老俵们手举禾耙,迅速对它形成了包围圈,切断了它逃上山的路。麂子在山地上可以蹦跳得很快,可在水田里就遭了殃,细长的脚陷在泥里失去蹦跳的优势,在老俵的轰叫声中本就胆小的麂子已晕头转向,脚一软,“噗”的一下跪倒在田了。老俵们一拥而上,举起禾耙,毫不留情地打死了它。
   可怜的麂子,很快便成了老俵们的一道美味佳肴。中午每家都分到一勺辣椒炒麂子肉,老俵们都吃得兴高采烈,可我却没对它动筷子。一只活泼可爱的麂子,就因为不慎啃吃了几株禾苗,竟遭此杀身大祸。悲哀,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这样的事后来还发生过几次,胆小的麂子为什么总犯浑呢?为什么要跑到水田里来呢?哀其不幸,怒其不聪。
   相比麂子,野猪的破坏力就大多了。没到秋收季节前,野猪就闻着稻香蠢蠢欲动了。它们吃不了多少,但破坏力大,把稻田踩踏得一塌糊涂,好好的稻穗被踩到泥里,好心疼。曹家边山高水冷,稻谷的产量本就不高,被野猪这样一折腾,真是雪上加霜。
   为了对付野猪,队里在山上搭起草棚,里面放有锣和鼓,用敲锣打鼓来吓退野猪。自从我们来这里插队,队里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几位上海知青。对我们来说,这是个美差。不但可以不要下田干活,还可轮流睡觉 。我们时不时敲两下鼓,打两下锣……果然有阵子不见野猪来捣乱。
   可好景不长,白天它们不来,清晨和晚上它们就会来,庄稼仍会受损失。为了遏制野猪的猖獗,队里就会组织人员打野猪。一般会有二三十个手持柴刀的壮小伙,在三四名有经验的持鸟铳老俵带领下进行。
   打野猪可是个危险的活,弄不好会出人命,因此队里一般不让我们知青参加,但有一次我获准参加了。
   那天得到报告,说群礼下的山坳里有野猪在活动。事不宜迟,队里立马组织好人马出发。拿鸟铳的在几个关卡设伏,所谓关卡就是野猪逃跑时大概率会经过的地方,这个老俵们有经验。我们这些手持柴刀的在狗吠的引导下负责赶野猪,野猪一般是群居的,几十个人齐声呐喊,声势浩大,躲在冬茅草丛里的野猪突然被惊吓,嚎叫着,一股脑儿没命地四散逃窜。野猪皮厚肉糙,像锯齿般的冬茅草也阻挡不了它们逃命。我们就更起劲了,“欧——欧——”叫声和着野猪的嚎叫在山沟里回荡。不一会儿,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我猜想闯关卡野猪可能中枪了。接连又是几声枪响,我想今天肯定有收获了。
   果然一头两百多斤重的野猪倒在关卡血泊之中,只见它面目狰狞,微睁双眼,嚎叫声渐弱,四肢还在不停地抽动,又长又大的嘴巴露着两颗弯曲锋利的獠牙,让人不寒而栗,要是被它戳中岂不一命呜呼。
   野猪被兴高采烈的村民抬到村里,烧水褪毛,开膛破肚。这只野猪共中三枪,最致命的是在心脏部位,根据铁条上的号码,是符先义打中的,他是最有功劳的,分得20斤野猪肉,其它两枪分别打中肩胛和腹部,每人分得15斤。我们这些起哄赶猪的每人一斤半。
   野猪肉和家猪不一样,皮相当厚,且坚韧,皮下就是精肉,没有肥肉,所以它才这么强悍。可再强悍也抵挡不住鸟铳中的铁条。
   老俵教我把野猪肉红烧,然后放上野生的香菇,做浇头,下面吃。果然美味,但肉质还是有点柴,不过这在当时已经很不错了。
   50多年前,在曹家边,我没吃麂子肉,却尝了野猪肉,这算爱憎分明吗?
  
  
  

共 15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以知青视角记录了曹家边山区麂子与野猪两种野生动物的生存际遇,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情感投射,展现了特殊年代下乡知青对自然生灵的复杂情感。文中麂子被描绘成眉清目秀的灵动生物,其误食禾苗遭捕杀的细节,与野猪破坏庄稼后被围剿的暴力场面形成鲜明对照。作者既以机敏的耳朵淡咖啡色的毛等具象描写呈现麂子的可爱,又以皮厚肉糙面目狰狞等笔触刻画野猪的凶悍,这种差异化描写为后文的情感反差埋下伏笔。文本中禾耙包围与鸟铳设伏等场景,生动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区村民与野生动物冲突的生存图景。 作者对麂子与野猪的情感呈现鲜明的矛盾性:面对误入水田的麂子,作者目睹其被禾耙击毙时心在隐隐作痛,甚至拒绝分食鹿肉,这种共情源于对弱小生灵的无辜遭殃的悲悯;而面对破坏庄稼的野猪,作者却参与了围猎行动,并在分得野猪肉后记录下红烧香菇的美味,这种接纳则掺杂着对生存现实的妥协。文中哀其不幸,怒其不聪的感叹,既指向麂子因本能陷入人类陷阱的悲剧,也暗喻知青自身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当作者最终品尝野猪肉时,爱憎分明的自问暴露出更深层的困惑——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性对自然的道德评判往往让位于生存本能。这种情感张力在50多年前的时间标注下更显沉重,使得文本超越单纯的动物叙事,成为对特殊年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叩问。佳作力推。 编辑:紫云朵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5-09-20 20:08:27
  祝贺新作发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