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住宿问题(散文)
一
近两年没去老家看望母亲了,该回去了,我把时间定在七月底。
每次探亲,严格意义上说,除非我自己见外,否则,还不能说是出门在外。母亲在妹妹家里,我的主要落脚点,肯定是妹妹家。妹妹家,广义上讲,也算自己家。妹妹家房子不算大,七十多平方,两小居室,但有一个还算比较大的客厅,客厅的一角,放置了一张床,妹妹说,是为了家里万一来人好将就住下。
虽然这些年我回去的次数增多,但每次我都不住在妹妹家里。不是见外,理由一大箩筐。一是我毕竟来自两千多公里之外,远来的“和尚”即使不会念经,那在我们当地的习俗中,也算是座上宾。每次,妹妹妹夫都让我睡他们的大床,他们睡客厅的床,怕我休息不好。我听出了他们言语中的真诚,但这不行。在我的观念里,主卧里的床不能轻易让出来,没有为什么。二是我经常带着电脑,随时想写点什么,喜欢身边安静点,吵吵闹闹,会吓走灵感的。其实,兄妹们都能理解,我没有说出口的是怕母亲经常喊叫、絮叨。母亲是脑梗后遗症,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谈举止。这种想法不能拿到桌面去说。我不讳言,我腋窝下也夹着鲁迅先生“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但这次回去探亲之前,我却犹豫起来。一会儿,想到住店的好处,想住店,一会儿,想到住妹妹家的好处,又想住妹妹家。翻来覆去,犹犹疑疑,拿不定个主意。那就两手准备吧,妹妹那里没什么,想住就住,如果要住外面,要先找到合适的住处,最好预定下来,有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味。过日子讲究衣食住行,如果这四个字排列顺序有讲究,于我而言,出门讲究的是住行衣食。住最重要,出行其次,凭现在的生活条件,穿衣吃饭根本不成问题。
二
以前,我像无头苍蝇,凡事百度,现在有进步了,遇到出行方面的困难,知道找携程。我先找找有没有锦江之星、汉庭、如家、全季等等这样快捷实惠的酒店。结果是,这样全国著名的没有,倒是有几家地方著名的连锁店,介绍大同小异,我要选的大床房或双人房,价格一般200元左右(约定俗成,按每晚每间房计算,下同),似乎不比大城市里便宜多少。那种无窗房倒是低价,100多元,但我从心里不喜欢,它剥夺了我瞭望的权利。大学刚毕业那阵儿,我自费回哈尔滨母校多次,就住在学校附近小旅店的地下室里,没有窗,逼仄潮湿,灰暗的记忆,挥之不去。
这次回家和上次回家间隔只有不到两年,从携程上看,大小酒店宾馆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悄然出现在县城的大街小巷,令人有些眼花缭乱。不知道这智能排名怎么个排法,排在第一名的B酒店毫无疑问地引起我的关注。它是黑龙江省一家大型商业集团所投资建设,对面就是和它同名的商业广场。前年我回老家时,多次散步经过那里,那时,它还处在装修阶段。离奥体中心200米,晨起过去散散步锻炼身体非常方便。据我所知,它是县城里唯一一家有地下停车场,有特色总统套房的酒店。符合我期望的房间价格是200到300元之间,它有多间这样的客房。它没有标明自己的星级,但旅客的一句留言很打动我——“没想到县城里有一家让你能感受到五星级感觉的酒店”。这间接肯定了它的设施环境和服务都是一流的。
看着B酒店,想起G酒店。这G酒店的整体外型都和B酒店近似,近二十层高,直插云霄那种,瘦削挺拔,看外表很难不叫人想到公寓楼。前年回老家时,我还到服务台问过,价格300元到700多元不等。但它有明确的定位,铭牌上清清楚楚镌刻着“四星级”。有几次,我还看着门口拉着横幅,大意是“热烈祝贺某某会议胜利召开!”看来生意兴隆。门口没安装电子广告屏,够环保的。这家酒店离妹妹家很近,来去方便。另外,这家酒店的原址是林业局招待所。冥冥之中,牵扯着我的一份旧情。
刚大学毕业分到县林业局那会儿,起初我被安排进住进局招待所。平房,我住的房间大概二十多平方,房间里摆了四张木制单人床。有时,就我一人住在里面,我把那张学生课桌似的长条桌摆在床前,用于写信或写作。很希望有人住进来,帮我消化孤独,等有人住进来,我又觉心烦意乱,我不喜欢别人瓜分我的宁静。住了大概有半个月,我搬进了办公室。并不算大的办公室挤进了一张床。床是最小的家,上班的路因此变得神话般的近,从我的“家”到办公桌不足五米。
因此,对这家酒店我很有好感。当然不是奔星级酒店使劲,我是一个经常仰望星空的人,根本不在乎三星四星五星,我有满天繁星。
每日浏览排行榜,民宿也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家乡的民宿也就这两年才发展起来,多半是小区住房改造成的。和酒店环境相比,我更喜欢这种家居的温馨,连房型都和居家一样。有家民宿,四五十平方,各种设施齐全,才不足100元,这更让我心动。年纪大了,没创收能力了,能省则省。我一直有个观念,省钱不丢人。碰巧的是,这个民宿就在妹妹家所在的这个小区。毫无疑问,这家民宿也被我列入重点选择入住之列。
三
这次出行,要绕道伊春,又在哈逗留两日,最终决定,不带笔记本电脑,担心弄丢。丢了电脑,事儿大,丢了电脑里的资料,事儿更大。因为这些文字,都是无价之宝,两层含义:其一,难以变现,当然无价;其二,多少钱都买不到。以前回家探亲,都带着电脑,以至于在火车上每次如厕都要背着电脑包,好像故意要引起小偷注意似的,无意炫耀,有意得瑟。这次,索性不带电脑了,也顺便给眼睛和颈椎放个假,免得它们每天忍着痛硬扛。
既然不带电脑了,住酒店的理由就打了对折,没了“业余工作”,就无需一个独立的环境了,也没必要要求周围一定要那么安静。如此,等于在携程上白忙活几天了。最后决定,干脆就住在妹妹家了,不过一周时间,就别酒店和妹妹家两头折腾了。妹妹也是这样想的,住家里,陪母亲、吃饭、洗衣都方便。家里的床小是小了点,人睡着了,在哪儿都一样,床再小,梦都可以做得很大。
我当然婉拒了妹妹妹夫要我住在主卧的盛情,就住在客厅的床上。头一天还不适应,床的软硬、包括枕头的高低都需要去适应,尤其是母亲夜里不定时的喊叫,都会叫我突然惊醒,而后难以入睡。次日就有点习惯了,甚至有两次妹妹搀扶母亲去卫生间,声响很大,常常浅睡眠的我竟不知晓。我想,难怪有人一定要耳朵里塞着耳机才能入睡,难怪有人一定要开着电视机听着电视才能入睡。现代人的内心实在太孤独了,任何一种声音萦绕耳边,是噪音,也是陪伴,是无形的情,特别的爱。母亲的病情时好时坏,有一天出奇地安静,老人家夜里一次未醒,但我却突然醒了一会儿。我离主卧近些,睁开眼睛,夜色笼罩中,借助卫生间门缝泄露出的一丝灯光,我打量了妹妹妹夫这个小家,他们夫妻俩辛苦经营几十年的小家。忽然想起了托尔斯泰那句名言的前半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我恍惚中意识到,自己睡在故乡的土地上,头顶是故乡璀璨的星空,心中忽然滚过一股火山岩浆般的热流。听到妹妹妹夫均匀的呼吸,吸进的是惬意和甘甜,呼出的是疲惫和辛劳。多少年了,我都记不清楚了,两人悉心照顾着年迈多病的老母,默默付出,从无怨言。虽然我自己也贡献过力量,但钱这东西,已经沦落为没有温度的数字了。几次我要起来照顾母亲,都被妹妹妹夫拦住,他们说我不知道怎么弄。其实,他们知道我睡眠不好,是有意让我别动,尽量躺着好好休息。自惭形秽的是,自己回来看望母亲一次,还挺骄傲的,有时还拿出来说一通,跟同学同事朋友文友显摆显摆。
有几日,太热,本想来东北避暑结果差点中暑,妹妹家的一只老电扇勤奋地转着,我还是每每大汗淋漓。有时,睡着睡着会热醒。妹夫想到过要安装空调,但如果安装空调,要排到半个月以后,那就没啥意思了。儿子电话里说,实在不行还是去住宾馆吧,有空调,我坚决说了“不”。积习难改,我每天都起得早,一日,我有了一个新发现。妹妹有时怕听不见母亲的叫声,干脆就和母亲挤在一张小床上,我从客厅看过去,母亲越来越瘦小,就像妹妹身边蜷缩着一个睡熟了的孩子。想想母亲的一生,很是难过,一个人要老成孩子,要经历怎样的长大啊!?
母亲时而糊涂时而明白,夜里起来她也会向我这边看几眼。隐约中,不晓得她是否知道这边住着他的儿子。还能这样陪伴母亲几次?辗转反侧时,我的思路清晰起来,以后再回来探望母亲,住在哪里,已经有了答案,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