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再苦的日子也要开出花(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再苦的日子也要开出花(散文)


作者:米缸有米 童生,53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5发表时间:2025-09-23 14:11:17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很闭塞的小山村里,住的是祖辈留下的老屋里,那屋子很破旧而且很低矮。每赶上下雨天,便有水滴从房檐上漏下来,叮叮咚咚地敲打着接水的盆钵,竟自成音律。这样的天气,母亲下不了地,她就坐在小凳上缝补衣物,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仿佛那雨声是专为她伴奏的。
   姥姥是个裁缝,自己开了个裁缝铺,母亲从小耳濡目染,针线活做得也很好。破旧的衣服经她的手,便能焕然一新。她有一手绝活,能在补丁上绣朵小花,或是蝴蝶,或是几片叶子。她说:“衣服破了,补上便是,但若补得好看些,穿的人心里也舒坦。”于是我的衣裤上便常有这些小花小朵,在同学间竟成了稀罕物。他们有时也会笑话我一个男孩子每天穿着带花朵的衣服说我“女人女气,丢人”我才不在乎他们的说笑,我却觉得那补丁上的花儿,比他们穿的新衣服更好看。
   父亲为了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一年四季在外打工,有时会出外干一些木匠活。但很少给家拿回钱来。在我从小的印象里,父亲只是个称呼而已。而母亲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母亲不仅要抚养我和弟弟还要赡养奶奶和爷爷,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她每日除去工厂做工,还买了一台二手缝纫机,在家里做一些缝纫的活计。夜深人静时,我常被哒哒的缝纫机声唤醒,从门缝里望出去,只见母亲弓着背,在昏黄的灯光下踩着机器。
   冬天的时候,我家都要烧火炕,每年都要买煤买柴。但钱是有数的,每次买的煤都不够用,只能在冬天到来前去山上捡一些柴禾,有时母亲还会去我家前面的锅炉房捡一些煤胡。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家里的煤不多了,如果省着点用还能够用。只是这样的话,家里的火炕就不能时常点着。我们一家人睡的大铺炕凉点也能对付,但爷爷和奶奶年纪大了不能着凉,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去了郊外拾柴。她说,越冷的天出去捡柴的人少,柴禾越好捡。怕冷的人不会出门,这样我们就可以多捡一些预备着。爷爷奶奶房间里面的火炕必须要天天烧,不能停。
   那天的天气也冷得邪乎,不仅刮风还飘起了大雪,大雪片子夹杂着风,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我和弟弟缩着脖子,不住地抱怨,并磨叨着说啥想回去。母亲却笑着宽慰我俩道:“你看,这风虽冷,却把树枝都送来了,省得我们上树去折。多省事呀!”
   那天收获挺大,一下午功夫就捡了两大捆树枝木头。回家的路上,路过锅炉房,母亲让我和弟弟先回家,她要去锅炉房捡一些煤胡。我说母亲:“天太冷了,你也回去吧!”母亲却坚持去了锅炉房。我和弟弟只好背着满满的两捆柴禾,先回了家。傍黑的时候,母亲才挎着一篮子煤胡回来,她的脸冻得通红,她把煤胡放下地上,脚来回踱着,手不停搓着站在炉子前不停地打着喷嚏。她满足地说:“真好呀,这些柴和煤胡够给你爷爷奶奶烧热炕了。”歇息片刻,母亲还急忙去了爷爷奶奶住的屋,给他们炉灶里添了柴禾。
   最难忘的是那个除夕,别人家都在准备年夜饭,我家却异常冷清。本来家里杀了一头猪父亲在外也挣回一些钱,能过个好年了。但在年前爷爷病了,检查出胃里长了一个瘤子需要手术。卖了猪肉加上父亲拿回的钱,给爷爷交了手术费和住院费。但在出院时,还借了乡亲两千块钱。但过年了怎么也要吃顿饺子吧,母亲拿出最后一点钱,去集上买了一块豆腐回来,又下地窖拿来储存的白菜,她将豆腐切成碎丁,把大白菜剁成馅,加了两勺猪大油包了饺子。母亲又炒了白菜片,拌了白菜心,那顿饭简单至极,母亲却摆得整整齐齐,还在桌上放了只小瓶,插着几枝早开的迎春花,她说:“日子再苦,年总要过。你看,春天不是来了吗?”那一刻,昏黄的灯光照着她瘦削的脸庞,我却觉得她比任何人都富有。
   母亲不识字,却深知读书的重要。她常对我说:“我这一辈子是困在这里了,但你得走出去。”为了给我买书,她接更多的活计,常常做到深夜。我有时醒来,看见她揉着酸涩的眼睛,在灯下穿针引线,便暗自下定决心,定要读出个名堂来。
   中考那年,我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学费虽不多,但对我们家当时的那种情况也是很难拿出来的。我打了退堂鼓,我和母亲商量不行就在家附近中学读吧,这样不用住校还能省钱。母亲却对我说:“儿呀!钱的事我会想办法的。”母亲想了想,回娘家筹钱了,但姥姥家里过得也不富裕呀!但善良的姥姥把自己的老货一对银镯子给了母亲,母亲拿着去了市里的金银首饰店卖了这对镯子,把钱塞到我手里:“拿去交学费。镯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将来你有出息了,给你姥姥买更好的。”我捏着那还带着母亲体温的钱,眼泪流了出来。
   高中三年,我刻苦读书,每当我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就会想起母亲从姥姥家拿来的那对银镯子,想起母亲和我说的话。最难忘的是我高考那天,母亲和姥姥坐了四个小时大巴车赶到我学校看我,塞给我几个煮鸡蛋:“吃了吧,补补脑子。”我剥开鸡蛋,还是温热的。后来我才知道,为了赶早班车,凌晨三点母亲就起床给我煮鸡蛋,然后和姥姥一起步行十里路到车站坐了大巴车来看我……
   我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离家的前夜,母亲为我整理着行装。所有的衣服她都仔细检查过,扣子重新钉紧,边角细细缝过。在一件衬衣的内侧,她绣了一朵小小的向日葵。她说:“想家的时候就看看这朵花。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你也要永远向着光明。”
   大学四年,我做过家教,发过传单,睡过图书馆。每当感到疲惫不堪时,便摸摸那朵向日葵,想起母亲的话。毕业后,我在城市找到了工作,安了家,准备给姥姥买金首饰的时候姥姥却去世了。后来我接母亲和父亲来城里住,她和父亲住了些日子说啥住不惯,但在我这住的那些日子,母亲却闲不住,在阳台上弄了好几个泡沫箱子,在里面种满了花,说是“城里地方金贵,更要见缝插针地种点花草”。
   如今,每当我遇到难处,总会想起母亲在漏雨的屋里哼歌的样子,想起她在寒风中拾柴时满足的笑容,想起那顿只有豆腐大白菜的年夜饭。她让我明白:苦日子就像板结的土地,但只要肯用心耕耘,总能开出花来。这些花不一定艳丽夺目,却自有其坚韧与芬芳,能在最荒芜处绽放希望。
   那些花,或许很小,很不起眼,但足以让再苦的日子,也有属于自己的芬芳。

共 24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深情的回忆性散文,作者以质朴而温暖的文字,勾勒出一位在贫寒岁月里坚韧、乐观、充满智慧的母亲形象。文章通过“漏雨听音”“绣花补丁”“寒夜拾柴”“豆腐年夜饭”“卖镯助学”等生活细节,生动展现了母亲如何用爱与巧思,将清苦的日子过得生机盎然。她以针线为画笔,以生活为画布,在补丁上绣出花朵,在困境中播种希望,无声地教会孩子“即使身处贫瘠,也要让灵魂向阳而生”。文末“苦日子里开出的花”这一意象,既是母亲生命哲学的凝结,也是平凡人生中闪烁的人性光辉,感人至深。全文情感真挚,于细微处见伟大,值得细细品读。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23 14:11:32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09-23 14:11:43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