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璞】百里画廊看乌江(散文)

精品 【文璞】百里画廊看乌江(散文)


作者:廖德惠 白丁,1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发表时间:2025-09-24 16:27:13

【文璞】百里画廊看乌江(散文) 早就听说在贵州黔西的群山之间,藏着一座悬崖下的村寨——化屋村,又名乌江源百里画廊,那里风景如画。惦记着去化屋村已经很长时间,趁着侄儿结婚的机会,约上从武汉赶过来的涛儿、灵灵,带上孙女翕翕,一起出发。
   化屋村观景台在进村的路上,一到观景台,我们都忍不住惊呼,“哇噻,太漂亮,太壮观了吧?!”站在这里,可以饱览化屋村的景观,可以俯瞰三江交汇宽阔清澄的湖水,正对面是气势恢宏的大鹏展翅的峡谷雄伟画廊,层层云雾之中,特色民居鳞次栉比,山水风光旖旎如画,游船行过碧江荡漾,游客络绎不绝,这里就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三面临水,后靠绝壁,四周都是刀削斧劈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包谷,哄饱肚皮不赚钱”,当地流传的这段话,道尽了化屋村曾经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凄苦。
   过去,只有一条用手扒着才能爬出去的天梯,村民出行不方便,要么借船走水路,要么靠手攀岩,几经辗转,历经艰险。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持续精准发力,化屋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功摘掉贫困帽子,昔日的穷山沟已蜕变为生态旅游的明珠,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到化屋村考察调研后,这里成为了贵州乡村旅游重点村,吸引着无数游人。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观景台赞叹:真是一幅天然山水画,乌江不愧为贵州母亲河!站在江边,还引用了诗人赵希迈的诗句:江崇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来形容化屋村的生态之美,可惜今天天气阴,有点雾蒙蒙地,待会还是要把车开到那底下去,那里有一个码头,近距离的去在江边玩一下,于是,我们沿路而下。
   曾经的化屋村,因交通闭塞,被称为贫困孤岛,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修建了通往外界的村道,被称作“二十八道拐盘山乡村路”,当地村民又叫“三十八弯”——村路的修筑,将这座秘境与外界相连,使村民出行时间从徒步几个小时。车行大概十来分钟,道路全长8公里,从海拔1400米下降到海拔900米,依靠弯转和大坡来完成,真是又弯又陡又斜,恰似螺旋样一路而下,用孙女翕翕的话说,“感觉坐过山车一样”——坡度大,视线窄,来往车辆容易追尾和溜坡,需要全神贯注。涛儿不住地叮嘱老杨小心驾驶。不过,一路下来都是风景,穿行其间,感觉像徐徐打开一幅山水卷轴画,小心翼翼,美不暇接,在九曲回肠的沉浸中,心跳心动。
   下来之后,一条沿江的栈道穿村而过,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立有一个标志性建筑,苗族的牛头,两面大鼓,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平时来的人很多,周末带孩子来的话,这些游乐设施也挺多,周边附带着一些包括露营,民宿,酒店,还有农家乐,从还未摘取的横幅看得出春节期间有过盛大的村晚会,只是我们错过了。
   顺着广场我们走到江边,凉风一股劲往鼻子,脖子里灌,感觉空气里像加了冰一样,冷嗖嗖的。这里是化屋码头,河边停着不少游艇与游船,这条河叫六冲河。往前就是鸭池河,它是一个三江交汇,还有个山岔河,抬头看看这些石壁,就像画壁一样,怪不得这里叫百里画廊。这里山水壮丽,两岸都是陡峭悬崖,河水碧绿如镜,如此美景还不收门票,心里多少有点小窃喜。
   化屋村座落于这如画山水之间,背山面水,村中花花草草,茶楼小舍,生活在此,就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这里是乌江上游,六冲河为北源,三岔河为南源。画廊是因为修建东风水电站形成,湖水清澈倒影成碧,宁静秀丽,来到这里,坐上游船,穿梭在这山水画廊中,又是不同的感觉,也更加有意思。可惜,我们来得有些晚,天气也不是很好,涛儿他们不打算去坐游船,我蹩足的普通话和天性木纳打不开我们共同的话题,只能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灵灵举着手机不住地赞叹,不住地打卡拍照。翕翕跟在灵灵和涛儿后面玩得不亦乐乎,丝毫看不出他们惧冷。
   天气阴霾,空中飘着细雨,丝毫不影响她的绝美,有打鱼的船缓缓归来停泊岸边。江水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一只白鹭站在礁石上,伸着长长的脖子,时而展翅在高空中盘旋,时而扑扇着翅膀奔跑在江边的浅水里,把雪白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水中,与两岸的峭壁如削的倒映,形成一幅嵌在玻璃框里动人心魄的画卷——乌江源百里画廊,是造物主赠予化屋的礼物,“山似山峡而水胜山峡,水似漓江而山胜漓江”,清澈的江面上,船只穿行其间,如入水墨丹青。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活宁静而美好,靠水吃水到护水养水,化屋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保护乌江流域生态,开发绿色旅游项目(如徒步线路,游船观光),今天的乌江,水青岸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他们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以自主奋斗和创新精神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展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文化自觉到生态共荣。这座悬崖下的村寨,正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世界共赴一场山水与人的对话。
   站在乌江源百里画廊观景台,看见村寨后有三根巨大的石柱,从山腰的树林中拔地而起,笔直险峻,宛如三根粗肥的笋子指向天穹,化屋村人称之为“笋子岩”,的确形象生动。站在江边,举着手机拍摄时无意拍到了笋子岩,史名箭筒岩,背靠东风湖,面向六冲河,我对笋子岩充满好奇,真想近距离看看它的全貌。天色已晚,我们不止是笋子岩,游船,还有露营基地留着遗憾,甚至连化屋苗寨都没去逛逛。当直升机从我们面前飞过,掠过江面,我们惊诧地一同认为,我们错过的不止一丁点。
   因为时间与天气的原因,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回望这片美丽的土地,我不禁感慨万千,此次游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虽然留有很多遗憾,但仅仅江边的壮丽与神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山水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期待着再次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留下我的足迹与回忆!
  

共 23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感谢廖德惠老师带领我们领略乌江源头的百里画廊,历史悠久的“化屋基” 如今的化屋村,三面临水,后靠绝壁,四周都是刀削斧劈耸入云天的悬崖峭壁,眼前浮现雄伟景观,观景台下三江交汇宽阔清澄的湖水,更令人难以想象曾经恶劣的贫困孤岛。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这的变化令人惊叹:沿江栈道、游乐设施齐全,尽管错过了春节期间盛大的村晚会,但仍能想见当时的盛况,加了冰一样的空气,河边的游艇,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尽管时间仓促不能去坐游船,只能用手机拍下美景即使天气阴霾也丝毫不影响她的绝美,展现了从文化自觉到生态共荣。文章的绝妙之处在于未能接触笋子岩,留着遗憾,但更印证这里的美景总是看不完,也让读者一起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感谢老师赐稿文璞,期待更多佳作【文璞书苑编辑:寂寞看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25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龙泉剑客        2025-09-25 07:45:17
  世外桃源,因道路的修通,展现在世人面前,惊艳到了所有人。
曾经的乡下少年,我愿用我的笔写我的过往,我的现在,甚至我的将来,分享我的喜极而泣,悲从中来,甚至是吊儿郎当。
回复1 楼        文友:廖德惠        2025-09-25 20:05:34
  的确,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谢谢老师
2 楼        文友:别似幽居人        2025-09-25 07:46:11
  情景交融,意境幽邃,点赞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廖德惠        2025-09-25 20:03:34
  感谢老师的鼓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