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曾经】没有大事总开门(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没有大事总开门(散文) ——深山供销往事二


作者:汗箩巅 白丁,5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4发表时间:2025-09-25 08:11:08
摘要:一个供销社的生资门市部,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盗窃案。很不情愿地挂出,”今日不营业,政治学习“的告示牌。被人汇报到地区,挨了通报批评。一番实地调查后,这个门市部,却是“没有大事,总开门”的支农服务学大寨好典型。

一、政治学习雷打不动
   金木土到生资日杂采购供应批发站报到上班后,岗位是“会统物科”的物价员。那个时候,科内最受重视的岗位是统计加计划,会计和物价次之。公司刘经理提前告诫金木土,公司人少事多,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经常有岗位外的工作要做。
   金木土没有料到,地方上的政治学习,竟然也抓这么紧。每周星期四上午的政治学习时间,是雷打不动的。物价岗位的制价调格十分频繁,事情再多,也不能请假,不允许挤这个时间。每周的这个时间一到,职工们会习惯性地坐进会议室。听政工科人读报纸、传达文件和上级各个部门发下来的简报、通报。内容是国内外形势,重点是反帝防修、批林批孔,学大寨的动态、典型经验和问题等等。这一切,金木土一点都不陌生,和军垦农场是一个模式,他能够适应。
   五月的一个学习日,临近结束前,传达一份通报和通知。政工科长严肃起来了,把通报递到了刘经理手里,由经理亲自宣读。通报的中心意思是:郧县两塘供销社生资门市部,在农忙季节,挂牌”今日不营业“,农民要买急用的农具和化肥,说明白了原因,也说了好话,农资门市部就是不开门。因为急用,农民就请镇上粮食收购站的朋友帮忙。一起再跑第二趟,生资门市部仍然不理会,不开门卖货。他们找到供销社办公室说理,质问:你们怎么学大寨的?生产资料为农业服务的信念有没有?……通报念完了,要大家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会议室发出一个声音:把通知一起念完,一起讨论。
   大家都附和。
   刘经理感觉,通报的政治压力很大。农业学大寨,各行各业都要学大寨精神,促本职工作。生资工作被质问怎么学大寨的?帽子太大。他怕自己会有理解偏差,就把通知递到工宣队代表手上。
   工宣队代表当然重视,一脸严肃地念通知。大概意思是:工农业形势一片大好,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进入繁忙季节了。在近期的政治学习中,出现松懈情绪。有的单位强调工作忙,把政治学习与业务工作对立起来,这是极端错误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抓革命促生产。希望各单位突出政治,把政治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全面梳理一下,一个一个抓紧去解决。近期工作,该加班的加班,该下乡的下乡。要深入到基层去,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报和通知都宣读完毕,该轮到大家讨论发言,提高思想认识了。会议室安静得很,大家好像要说什么,又都不张口,互相看着。希望对方能开辟出一个合适的说话方向,大家跟着来。还是刘经理懂大家,和工宣队代表商量说:精神都传达到了,让大家散会后消化一下,怎么样?工宣队代表点头同意,说:下次学习会上踊跃发言吧,散会。
   金木土和采购员小纪,被叫到工宣队办公室,工宣队代表对在座的刘经理说:抓革命,促生产,斗私批修,大小政治学习会是我的事。生产经营、工作安排是你的事,你说吧。
   刘经理对他们俩人说:上午传达的通报,点了两塘供销社生资门市部的名,生资工作遭到质问,你俩去趟两塘供销社,看看什么问题。
   金木土困惑,问:不好插手去问基层供销社的事吧?
   刘经理说:是越级了,这是上级领导派的事,能不接吗?学生腔!
   工宣队代表接受金木土的疑问,说:我们会反映鞭长莫及的问题。
   刘经理接过话,补充说:对,还要请郧县供销联社配合,派个人去两塘社共同调查。
   小纪说:我也有点不明白,一个电话不就完事了吗!
   刘经理:你以为是你搞采购的城市工厂,电话畅通!那些矛盾在山沟沟里。发通报的同志们,事先就电话询问过。电话要么不通,要么没有人接。好不容易接通了,说他们外出办事去了。
   刘经理又带气说:你那样的错,我刚犯过。就是打这个电话,惹来了麻烦。那边的领导听出我的声音,拿过话筒就下任务:正好,又是你们生资的事。由你们生资派人下去,查清楚怎么回事。通报中的问题,是地区下派驻队干部,在全区会议上汇报出来的。弄不好,当事人会受处分的。你们抓紧回复。
   金木土说:这个供销社敢挂”今日不营业“的牌子,可能真有什么隐情。
   工宣队代表说:对呀,所以要你们去调查,不要乱猜。又说:这个小镇我熟悉,供销社和乡政府相隔半里地,都在一个大山凹里。供销社离干线公路有点远,离汉江码头很近。你俩坐轮船去就轻松多了。
   金木土理解刘经理的担忧,毕竟两塘供销社与刘经理,既有生资商品的牵连,更有地区生资大公司的担当。两者挂得上钩。批林批孔时期的帽子是满天飞的,来得最快的是政治帽子。刘经理不得不雷厉风行,再三叮嘱他俩,尽快去查明是非,可不能让我们公司和基层社吃哑吧亏呀。
   那个年代,上面行政部门借用下面企业或者下级行政单位的人,去完成本部门工作任务,是普遍现象。那时,叫“借用”,叫“临时抽调”。下级部门也见怪不怪,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在机关企业间存在的办公文化。
   金木土只好移交手上的工作,和小纪一起去越级调查。
  
   二、告示牌背后有大事
   金木土和小纪在天还没有亮,就往丹江大坝上赶。那时没有市内公交车,全靠走路。他们坐上了第一班轮船。小纪对航路熟悉,他说到下船的码头,约70公里。船速慢,要走5个多小时。可以赶到两塘供销社吃中午饭。金木土一边听小纪说话,一边欣赏水路风光。他放眼远望,绿水无边,碧波荡漾,又见“海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色。金木土坐汽车走过陆路,吃过满身尘土的亏。眼前这水路,江风拂面,十分惬意。
   金木土和小纪终于到了靠岸码头,进了不远的两塘供销社。来配合工作的县供销联社政工科钱同志,早就到了。
   他们三人,先后找到了两塘供销社主任和门市部店长。出示了介绍信,说明了来意。
   社主任有话,要金木土到另一间闲室单独讲。社主任对金木土说:他在乡政府孙书记处,看到了地区对供销社的点名通报。书记一头雾水,把通报压下了,只准他一人知道,严禁扩散。要他全身心投入,协助公安部门破案,别把通报当回事。
   金木土先是一愣,他们专为调查通报来的,却要供销社不当回事。猛然间,金木土想起自己对工宣队代表说过:他们可能有隐情。他回过神来了,对社主任说:好,就先了解案情吧。
   他们在社主任、店长和有关人员伴随下,边问情况,边实地察看。两塘供销社在大山凹南北两边都有门市部。山凹北边的几个门市部,都在营业。山凹南边的门市部,果然店门紧闭。不仅是生资门市部,还有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都没有开门营业。生资门市部大门外的硬纸牌仍然挂着,小纪老远就看见五个大字,果然是”今日不营业“。他们快歩走近门市部大门时,看到硬纸牌上却是九个字:今日不营业,政治学习。前面五个字大,毛笔写的。后面四个字小,是钢笔黑墨水写的。也很显眼,每一笔画都重复描五次以上。
   伴随人员轮流介绍着情况:生资门市部和废旧物资收购门市部,是只隔一道墙的连体建筑。他们两家门市部,共用一个后院。两个门市部都是前门客人进出,后门直通后院。后院还有一个汽车进出的大门。后院里面,有他们的两栋小仓库。仓库容量都太小,两家的商品大多堆放在院子里。前几天,发现的盗窃物就在院子里。几十米长的六大卷黄铜电线,被㩙在了收购废旧物品的底层。而三蛇皮袋的零星黄铜配件,却藏在了袋装化肥堆的中间,伪装的很像三袋化肥。幸亏这赃物被两个门市部都发现了,他们保护了现场。第一时间报了案,为公安部门破案创造了条件。公安部门到现场后,提醒说,为了不惊动已藏匿的盗贼,必须严密封锁正在进行侦破工作的所有消息。技术手段使用过程中,两个门市部都不能开门营业了。廹不得已,只好挂出”今日不营业,政治学习“的牌子。后面四个字,是门市部营业员特别强调要写上的。是营业员稍后加上去的,所以字体大小不一样。
   社主任说到这里,特别多说了些细节:公安部门提出关门不营业时,门市部是反对的,公安和我们共同做工作,晓之以“社会稳定,财产安全”是大事的道理,劝他们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对顾客守信誉很好,为破案受委屈也是贡献。当写好”今日不营业“的牌子正要挂出去时,他们突然说:既然一定要挂,索性再添四个字。顺手拿起钢笔,就写了那”政治学习“四个字。大家一看,都觉得好。既能减少对门市部的误判,又能麻痹潜藏的贼人。那时的政治学习时间是硬任务,是雷打不动的,为关门不营业的理由,增添了正当性。
   小纪对金木土说,”今日不营业“的隐情,应该是真相大白了,准备返回吧。钱同志也同意。金木土说,任务的大头是完成了,还有个尾巴呢。小钱问:什么尾巴?金木土说:我百思不得其解,“今日不营业”怎么会引起不学大寨的政治质问,是不是这个门市部平时怠慢农民,以这等小事联想到大事,去指责他们?小钱说,那就割尾巴,夯实调查结果。
   他们共同想到了,离开供销社,去乡政府那边。找来办事的本地人,听他们怎么说,更有真实性。
   他们三人走向了不远的乡政府。
  
   三、没有大事总开门
   乡政府外,只有急着赶回去做事的人,没有人愿意停歩和他们说话。
   他们只好走进乡政府,屋内也不是他们相像的人多。只有几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没办法,只好走近正在忙碌的厨房。一个壮年男子正在帮炊事员移动大物件,见他们进来,以为是要问乡政府主事的,就主动告诉他们,都下乡学大寨去了。又用手指那个低头写字的人,小事可以找那个文书。钱同志走向文书问,大忙季节,生资门市部怎么关门呀?文书头也不抬回答,他们天没有亮就去送货,连人带货跌水沟里,不歇歇会出人命的。旁边办事的农民也知道这事,插话说,他们支农,比我们务农心苦,经常要提前问我们想买什么,生怕店里货不全。那边,金木土也与炊事员聊上了,先聊当地的山水人文,后面就聊到眼前的事了。生资门市部不开门营业,乡民办事吃了闭门羹,会怎么骂门市部。这个炊事员的性格,用当地话表述,是个大快活。聊天中,他嘴不停。不是说着话,就是哼小曲,还会唱样板戏里面的小段子。对吃了闭门羹会挨什么骂的回答,竟然借用《红灯记》里铁梅京腔唱着说:没有大事,总开门。他改了二个字,表达的是对门市部的信任。停了一下,他用低微声音告诉金木土,生资门市部总是早开门,晚关门。营业员是勤快人,不是柜台卖货,就是送货下乡,学大寨他们最苦。乡政府要他们集中政治学习,顺便歇歇,我为他们高兴。又说,书记、乡长都心痛他们,担心关门学习引起村民误会,都下村里为他们做解释分忧去了。金木土听后,为两塘供销社委屈了小我,有社会的理解,感到欣慰。也证实”政治学习“瞒过了炊事员,也能蒙骗住暗藏的盗贼。在这里的走访,告诉金木土们,生资门市部没有轻慢村民,村民对他们的支农服务是满意的,那么,拉大旗作虎皮指责他们,又是怎么回事呢?三个人的共识是与本次工作任务无关。
   小纪对金木土说,调查记录都在这里,请相关人认定签字后,可以形成报告上报了。他们自信,已形成的调查报告不会有偏差。
   凑巧,李副乡长从村里回到乡政府食堂吃饭。金木土将两塘供销社生资门市部,关门不营业的原因和他们顾全大局助推破案的调查报告,给李副乡长看。李副乡长看完后,很是诧异,问道,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快?还这么准?我们书记正为供销社“背锅”揪心呢。又补充了一句:今天下午公安完成排查,两个门市部就可以恢复营业了。金木土请李副乡长确认后签字,又请他加盖单位公章。金木土们任务完成,要回地区汇报去了。
   金木土们回到单位的第三天,他们收到了郧阳晚报。晚报是赠送给刊文内容有关单位的。他们看到了,有关两塘供销社的报道。报道中说,盗贼偷窃二汽厂铜电线及铜配件后,逃往偏僻深山。在藏匿赃物地被发现举报,盗贼来不及转运销赃,流窜于鄂豫两省作案的,盗窃团伙9人就悉数落网。报道中,还引用了金木土们调查报告里的一段话,两塘供销社用“借势成事”计谋,借常规“政治学习”态势,蒙骗稳住了藏匿的窃贼,成功助破案大事推进。公安机关利用难得的关键时间,依据现场线索,展开侦察,跟踪追击,快速破了盗窃案。报道中,特别赞扬了两塘供销社忍隐误解,顾全大局的精神。这件本是挨点名批评的坏事,反转成了好事。成为了地区、二汽、公安机关三方联手快速破案的学习案例。
  
  

共 48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关门风波”为切口,勾勒出特定年代的社会图景与人性光辉。故事始于政治学习中的通报批评,“不学大寨”的帽子与雷打不动的学习制度,精准还原了“批林批孔”时期政治话语的分量,工宣队介入、越级调查等细节,亦再现了当时的办公生态。情节的反转充满巧思:“今日不营业”的告示牌后,是供销社协助破案的隐情,而“政治学习”四字的增补,既因时代惯例获得正当性,又成功麻痹盗贼,堪称“借势成事”的智慧。炊事员改编的“没有大事,总开门”,更以民间视角印证了供销社的日常口碑,形成质朴的情感呼应。故事超越了简单的事件解谜,通过金木土的调查视角,展现了基层单位在政治压力与实际工作间的平衡艺术,以及普通从业者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品格。从挨批通报到破案典型的转折,不仅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更暗含着对实事求是精神的隐晦推崇,于时代细节中照见人性微光。推荐共赏!【编辑:纪昀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09-27 10:05:42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