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都昌,一处被时光吻过的诗意桃源(散文)
都昌县位于江西省北部,隶属于九江市,濒临鄱阳湖。这里自古以丰富的水域资源、候鸟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闻名遐迩。广袤的土地滋养着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作为江西的文明古县之一,都昌坐拥鄱阳湖的浩渺水域,湖光山色间流淌着生命的叙事。自汉高祖六年设县,始称鄡阳,便在此生根发芽。宋时彭蠡湖南迁,古鄡阳城渐渐隐入沙泥与传说,而都昌却如凤凰涅槃,成为鄱阳湖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都昌聚山水之灵,坐拥沃野平川,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如果要去探寻它的魂,那就得从沉淀了时光的遗珍开始,这样就要说说多宝乡境内的老爷庙。它雄踞于鄱阳湖北岸,在素有“魔鬼三角”之称的水域旁,据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湖鏖战就在这里。老爷庙坐北朝南气势恢宏,以及庙内世受尊崇的“定江王”,都在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的神秘。它不只是一处香火鼎盛的庙宇,更是与水共生、与历史对话的见证。
都昌的神秘,远不止于此。蔡岭镇的星凤楼,其名便是一份文脉传承的期许,风雨星凤楼,景星而麟凤,远去的时光,故去的曹公,不能忘却的初心。它仿佛与历史上“序书湖滨”的人文盛景遥相呼应,提醒着后人,这片土地的深处。本土文化的星火,从未熄灭。星凤楼既是一座阁楼,也是一部中国书法史,更是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史诗。
都昌的美景,随处可见。鸣山乡,那座静卧于山涧的马涧桥。它不仅是连接两岸的石构,更是连接古今的通道,曾承载过多少行人的脚步,如今与潺潺流水、幽幽绿意融为一体,自成诗意。有一次,与家人同来观赏,我忍不住掏出手机,跟前来观赏的人们一样咔咔几声。“爸爸,我也要来。”当时女儿馨馨拉着我硬要给她多拍几张,这恍如一场接力赛。
苏山乡的鹤舍古村,或许是最令人流连的印象。那年,妻子的爷爷还在世,我开着车载着大家一起来到这里。当时,妻子挺着大肚子一路陪伴。那刻我心里犯嘀咕,生怕路上突发状况,好歹最后顺利到达。一下车,我们一行五人就在门楼牌坊处拍照打卡。时至今日,尽管爷爷已经离开我们几年,但是那张合影照片至今仍被我安放在书房的抽屉里。
走进鹤舍古村,映入眼帘的是明清赣派建筑群,中间是一个大池塘,18幢古宅围绕呈曲尺形布局。雕梁画栋间,“浣香斋”的佳话仿佛仍在青石板巷弄中流传。我紧跟在爷爷奶奶身旁,也许是考虑到妻子行动缓慢,偶尔需要搭把手。当我们来到祖厅,大门两壁题有“卧雪家风”墨迹深深吸引着我。袁安“卧雪”典故,出自《汝南先贤传》。该典故以袁安在大雪封门时坚守清贫、不扰他人的操守为核心,被后世视为士人风骨象征。
“你们是三汊港那边人吧。”突然祖厅后堂走出一位头发雪白的老人。爷爷连忙上前,微微一笑。“嗯了一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老人都陪着我们,听他诉说鹤舍古村的故事。那刻,我用手触摸着斑驳的砖墙,好像便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桃源”般的淳朴与安宁。
南山,是县城边的一抹青翠。其实它的美,远不止于历史的厚重,更在于自然赋予的灵动诗意。千百年来,东风吹老了碧桃花,鄱阳湖依旧浩渺,南山上的建筑几经变迁。但是南山始终默默伫立,看尽人间变迁。山上的灵运塔、烈士纪念碑、江万里纪念堂等建筑巍然矗立,在那诉说着南山的过往与底蕴。
拾级而上,登临野老泉畔,寻访汉武帝与白发老翁的典故。尽管东坡先生也曾在此题字,但是墨迹早已湮漶,我反而觉得千年光阴也不过一瞬。沿着石阶继续往上攀登,穿过陡峭的石壁,来到爱乡亭,俯瞰山下夜景,县城街巷灯光与万顷湖光尽收眼底,顿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之感。
大港水库位于大港镇境内,地处都昌、湖口、鄱阳、彭泽四县交界处,属鄱阳湖流域水系,它是这片土地的命脉。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具有灌溉、供水、发电、防洪等综合功能,覆盖周边3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远远望去,它宛如一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群山怀抱中。水清澈明净,四周山林郁郁葱葱,与鄱阳湖的壮阔截然不同。
周溪镇的棠荫岛,则是湖中的一颗珍珠。地处鄱阳湖中心区域,由多处山岛连结形成群体岛屿,总面积0.8平方公里。作为传统渔村,岛上居民世代以捕鱼为生。素有“棠荫岛、南岸洲,芳草碧连天”的美誉。这里渔村风情浓郁,湿地风光旖旎,是真正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苏山乡的达子咀,这个滨湖村落因苍鹭、白鹤等珍稀候鸟的青睐而名声大噪。冬季来临,万千羽翼翩跹起舞,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极致画卷,生动诠释着都昌“鄱湖明珠”的生态魅力。每年慕名而来的摄影人和游客纷至沓来。
说起鄱阳湖,在外人看来,这里被誉为“候鸟天堂”,是天鹅越冬的理想之地。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曾经在这里的湿地深处,却掩藏着天网、杀戮、投毒和尸体。
2012年都昌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小天鹅之乡”称号。据说,越冬候鸟中,每年到鄱阳湖都昌湖区生存栖息的小天鹅达5万余只。为了保护这些候鸟,西源乡的一位爱管“鸟”事的退休职工曹意助成立了候鸟保护协会。曹意助,原本是都昌县电机厂职工,2008年春,他从单位退休回到故乡西源乡沙塘村委会堪上曹村。他几乎每天要沿湖走几次,走湖观鸟成了他退休后生活中最大的乐趣。这里是冬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更是他理想中的“桃源”。他助爱鸟、护鸟纯粹是出于志愿。如今,在这一带,大家都知道有个专门管“鸟”事的护鸟协会,之前那些猎杀候鸟的行为也渐渐销声匿迹。
都昌的美景远不止这些,就连那万亩沙丘,也以“江南塞北”的独特风光,展现着鄱阳湖地质地貌的奇幻多样。每年夏天,顽强的廖子花,在风中摇曳出别样的浪漫。这方水土,也同样孕育出独特的物产与风味。南峰镇的豆参,金黄饱满,煮在鱼汤里吸饱了汤汁,是舌尖上的绝唱。土塘镇的神脉溪茶,汲取山水灵气,冲泡开来,清香四溢,品一口便是都昌山水的味道。其他乡的一些特色我就不一一去罗列,等待大家去挖掘。
都昌的旅游篇章,核心在于“生态”与“文化”的融合。这座千年古县,正以良好的生态为韵,以特质的文化为魂,描绘着一幅宜居、宜游的“桃源城”新梦。但愿不久之后,当人们赞叹“江西之美,美在鄱湖”时,更能由衷地感叹一句:“鄱湖之美,尽在都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