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绿野荒踪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绿野·秋】苦涩记忆中的美好

编辑推荐 【绿野·秋】苦涩记忆中的美好


作者:庄忠强 秀才,2343.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发表时间:2025-09-26 07:08:49
摘要:我们这些小伙伴一个教堂里学习,放学后,我们又都成了玩伴,一起去玩耍,抓蜻蜓、斗蛐蛐、跳绳、踢毽……

从小一起长大爱摄影的老同学姚君,发给我两张老照片,一张老照片里,六个小伙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照片大概拍照于1978年的初夏。另一张照片是我家曾经居住过二十多年的苏式楼房,老楼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扒掉了,那里早已经重新盖起了高楼大厦。
   望着窗外灿烂的阳光,碧蓝的天空上游弋着丝丝白云,渐浓的秋色,不禁万千感慨:照片里的这几个小伙伴,也是一起长大的同学,是我儿时的玩伴,我们一起上学,一起长大,一直到1979年中学华业,如今都光荣退休了,岁月如梭,生命如歌。
   我们小伙伴的家,都住在铁西区肇工街十二路的劳动公园附近,我们的父亲都是新中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为了这一大批产业工人有个安家立命的地方,在国家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大批资金,由前苏联专家没计,在铁区西南部,建设一大批苏式楼房,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这就是全国著名的铁西区工人村。我家曾经居住过二十多年的地方,那个年苦涩的代能住上楼房,是特别令人羡慕的。
   我们这些小伙伴都出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挨饿的年代。在父母呵护下,一点点长大,那时生活并不富裕,甚至有点清苦,可是几乎每个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我们这些小伙伴们,有住沈阳重型厂宿舍的,也有住冶炼厂,机床一厂宿舍,我家住在沈阳油脂化学厂宿舍,大走廊,一层楼十六七户人家。我们有幸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每天清晨沐浴灿烂的阳光去上学,满满都是幸福感。六十年代末,家里就用上了煤气做饭!
   在我的记忆里,那个年代日子过得清苦,一个月也吃不上几回肉,还记得1973年秋日的一个星期天,母亲休息日,又忙起了缝纫活,我多么期望午饭,母亲能做点好吃的,改善一下伙食。我问母亲:“锅里蒸的是啥好吃的?”母亲笑着告诉我:“蒸的白片肉!”“白片肉?”我半信半疑,我的口水都流了下来。当母亲把锅盖掀开的那一瞬间,我真的生气了,原来母亲蒸的是一锅大红萝卜,我一摔门走出了家,还听母亲说:“馋肉了,腮帮子咬吧!”小的时候就是馋,那可是真馋。我更喜欢父亲休班在家,父亲总会给我们姐弟做点好吃的……父亲许诺:“国庆节给你们买一个大填鸭吃!”一听父亲这么说,我高兴极了,口水又要流下来了。
   我们这些小伙伴一个教堂里学习,放学后,我们又都成了玩伴,一起去玩耍,抓蜻蜓、斗蛐蛐、跳绳、踢毽……放暑假去郊外水源地抓蛐蛐是儿时最快乐的事:有一天,我们又去郊外的水源地,三个小伙伴抓了好几只蛐蛐,但是蛐蛐个头都不大,这时我们发现一块大石头地下,有一个洞口,洞口里传来了清脆的蛐蛐叫声,可是带来的水已经用完了,这时一位小伙伴急中生智,一泼尿解决了燃眉之急,果然不出所料,从洞口里首先出来的是几只母蛐蛐,最后一只硕大公蛐蛐崩了出来,被我抓住,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凯旋而归。回家后,母亲还特意给找一个罐头瓶子,把蛐蛐养在里面养着,夜里蛐蛐的叫声是那样动听……冬天划着自己制作的冰车,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好开心呀!那时觉得冬天特别冷,雪下得特别大,我们没有穿过衬裤,那时人人身上都有虱子,有人说现在的人没有虱子了,是食物里化肥多了,这点我不认同,而是生话条件好了,人们更讲究卫生了……
   我们一起看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回家后,我们开始玩起了扮演敌我双方打仗游戏。还记得有一次,为了买我爱看的一部电影影票,动用了父母给我买豆腐的钱,结果那天的晚家里饭菜,本该是白菜炖豆腐,却少了豆腐。父亲知道后,还严肃地批评了我:“小孩子,不应该不请示大人,就擅作主张!”我也生气了,撅起了嘴巴。吃完晚饭,善良的母亲见我还生气,趁父亲不在家,又偷偷地塞给我两毛钱。母亲抚着我的头,又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了起来,我们也从懵懂的少年成长成风华正茂的青年,1978年,有的小伙伴家里有了黑白电视,也有的小伙伴家里有了黑白照相机。那天同学王军从家里,带来海鸥牌照机,为小伙伴们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相片。
   1981年相片里的小伙伴,有的考上了大学,后来还当上大型国企的领导,有的进工厂当了国营企业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做贡献。白驹过隙,须臾之间,当初风度翩翩的少年,已经是耳顺,但我们还有一颗不老的童心……
   今年立秋那一天,定居北京的美女同学美娟,从北京回到沈阳的家,邀请老同学再次相聚,五年没有见面,我们欢聚一堂,相聚甚欢,有说不完的心里话,老同学火车北京带回来的美酒,那酒真的纯美,我们一起开怀畅饮,畅怀童年的趣事,回忆无悔的青春,感慨祖国沧桑巨变……
   退休了的我,几乎每天都去劳动公园溜达,也都会经过曾经居住过多年的,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工人村,这里除了一部分作为文物保留外,当年苏式老楼都被扒掉,建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栽种的白杨树、老槐树、老榆树还在,而且是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并见证城市的日新月异。往日,那一幕幕还会呈现在我的眼前,岁月的长廊里,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似乎还没有走远,苦涩记忆中的美好,必定会在我的心中留存,一直到永远……
  

共 20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张老照片,勾起了苦涩却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一个月也吃不上几回肉,我们一个教堂里学习,放学后,一起去玩耍,抓蜻蜓、斗蛐蛐、跳绳、踢毽。放暑假去郊外水源地抓蛐蛐,我们发现一块大石头地下,有一个洞口,洞口里传来了清脆的蛐蛐叫声,可是带来的水已经用完了,这时一位小伙伴急中生智,一泼尿解决了燃眉之急,果然不出所料,从洞口里首先出来的是几只母蛐蛐,最后一只硕大公蛐蛐崩了出来,被我抓住,我们高兴的手舞足蹈。回家后,母亲还特意给找一个罐头瓶子,把蛐蛐养在里面养着,夜里蛐蛐的叫声是那样动听。冬天划着自己制作的冰车,堆雪人,打雪仗,那时觉得冬天特别冷,雪下得特别大,我们没有穿过衬裤,那时人人身上都有虱子,有人说现在的人没有虱子了,是食物里化肥多了,这点我不认同,而是生话条件好了,人们更讲究卫生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转。如今退休了的我,几乎每天都去劳动公园溜达,上世纪五十年代栽种的白杨树、老槐树、老榆树还在,生机勃勃,郁郁葱葱,见证城市的日新月异。记忆中那一幕幕还会呈现在我的眼前,岁月的长廊里,一个个鲜活的故人似乎还没有走远,苦涩记忆中的美好,必定会在“我”心中留存,直到永远。语言朴实,情感细腻,前呼后应,详略得当。生活的再现,童年的缩影,引发共鸣,触动心灵。荐阅,问好,祝福。【编辑林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