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最美】那年的一个苹果(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最美】那年的一个苹果(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681.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发表时间:2025-09-28 23:35:56
摘要:苹果该成熟了,五月份套的袋子也到了该卸的时候。我这块六分的苹果地,死了十几棵树,算下来最多也就五分地吧?当年的一个苹果,总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

苹果该成熟了,五月份套的袋子也到了该卸的时候。我这块六分的苹果地,死了十几棵树,算下来最多也就五分地吧?
   当年的一个苹果,总能勾起我无限的遐想。
   现在,这五分苹果地成了我的休闲场所,也是我写作的僻静之处。何况,这里原本是我家碾麦子的场院。这片区域,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一的地块,至于现在种什么、栽什么树,全看主人的心意。所以,这一大片地五花八门、各自为阵,大家都栽种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我而言,栽这几分苹果纯粹是图个快乐,就像我之前多次写过的那样,如同“康熙他妈拾麦子——不为拾麦,单为散心”。
   可这苹果,还真是应了“有心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没成想,它阴差阳错地让我卖了些钱,给儿子、女儿也吃了不少,还送了些给别人,近几年甚至在网上也卖了些。反正怎么算,都比种粮食强几十倍。更何况这地块面积小,种麦子也好、玉米也罢,收获起来都麻烦得很。
   算算时间,这些苹果树栽下都十多年了。按苹果的生长期算,现在正是挂果的旺盛期。而且我这几分地的苹果是新式品种,根本不愁卖。去年有几个老客户想来买,都被我婉言谢绝了。今年卸了袋子,我又铺上了反光膜,苹果上色更快、也更红了。我真是喜不自胜,心里的高兴劲儿,根本没法用语言表达。
   那天,我搬了个小凳子坐在苹果树下,抬头望着粉红粉红的苹果。阳光洒在红色的果实和绿色的叶子上,红是红,绿是绿,在田地里格外惹眼,自成一派风景。新式苹果的香味飘向村庄上空,弥漫在大街小巷,连小鸟都在苹果树上空飞来飞去,趁机偷叼苹果。
   风一吹,树叶沙沙响,苹果在枝头轻轻晃动,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在绿叶后。我伸手碰了碰最矮处的一个苹果,果皮光滑冰凉,指尖能感受到那饱满的弧度。这场景,忽然就把我拉回了几十年前——儿时母亲用小刀把苹果切成西瓜瓣似的小块,分给我们兄妹几个吃的画面,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缓缓浮现。那时我们几个孩子抢着伸手,有的踮着脚够母亲手里的盘子,有的干脆抱住母亲的胳膊晃悠,嘴里还不停喊着“我要大的”“给我一块甜的”,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
   在那个年代,苹果是真的稀罕。农民们都忙着种麦子、玉米这些能填饱肚子的庄稼,几乎没人种苹果,更没人会侍弄苹果树。想吃个苹果,得等逢年过节,或是有亲戚从城里带来几个,平日里根本见不着。记得有一年过八月十五,城里人都叫中秋节,奶奶不知从哪儿凑来了几个苹果,还有前几天她揣在怀里暖熟的柿子、几颗晒干的大枣,父亲又特意去供销社称了一斤点心——农村人都叫它月饼。
   傍晚时分,奶奶和母亲在院子里摆好木桌,把苹果、柿子、大枣和点心一一摆上,点上香烛。母亲低着头,嘴里念念有词,我年纪小,不懂这些规矩,就在一旁偷偷笑子。母亲察觉到我的笑声,抬头白了我一眼,我吓得赶紧捂着嘴跑了出去,躲在大门外偷看。
   八月十五的月亮真圆啊,像一个银盘挂在墨蓝色的天空上。月光轻轻拂过大地,把院子里的草、墙上的砖缝都照得清清楚楚,连空气里都带着点温柔的凉意。那明亮的月光,就像含情脉脉的少女的眼眸,饱含着无限深情。我在外面玩了一会儿,估摸着母亲和奶奶该进屋了,才悄悄溜回院子。此时院里没人,我的目光一下就落在了贡桌上——其他东西都没觉得香,唯独那几个红扑扑的苹果,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我的视线,喉咙里像有只馋虫在爬,痒得难受。
   我左右看了看,确认没人,心里打着小算盘:几个苹果垒在一起,我拿一个吃,母亲肯定发现不了。我飞快地拿起一个苹果,攥在手里就躲到大门后。刚咬下第一口,那味道简直绝了!我大口大口地吃着,连核都快啃干净了,心里还暗自庆幸:今晚总算解了馋。
   可我没料到,母亲串完门回来收拾贡品时,一眼就发现少了一个苹果。她顿时生了气,拿起墙角的扫帚就在前后院找我,嘴里还喊着“你个馋猫,看我不打你”。我吓得魂都快没了,撒腿就往奶奶屋里跑,一头扎进奶奶怀里。奶奶搂着我,一边拍着我的背安抚,一边对着追过来的母亲说:“别气别气,孩子小,不懂事。”
   母亲进来后,火气也消了些,只是指着我数落:“你个馋嘴懒身子,就知道吃!这苹果是你表姑带给你奶奶的,本来就少,贡完还要给你外婆送去,你倒好,先吃了一个,让我怎么给你外婆拿?”奶奶听了,赶紧从柜子里取出她舍不得吃的两个苹果,塞到母亲手里:“拿着,给你娘送去,就说这是我特意留的。你娘最爱吃苹果,别让她惦记。”
   奶奶又劝了母亲几句,笑着说:“肯定是这小馋猫吃的,看他吓得那样,别打了。”母亲看着我缩在奶奶怀里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把扫帚往墙角一放,点了点我的额头:“下次再敢偷吃东西,看我咋收拾你!”我赶紧点点头,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这可得好好谢谢奶奶,就为一个苹果,惹母亲生气,又劳奶奶解围。从此,苹果在我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后来偶尔在大街上看到有小贩挑着担子卖苹果,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想起那个甜里带酸的味道。
   再后来,国家为了让农民尽快富起来,开始积极推广栽植苹果,还给了不少优惠政策——不仅免费提供树苗,还派技术员来村里教大家怎么栽树、嫁接、施肥。那时我刚中学毕业,在村里的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立马跑回家跟父母说。我劝父亲报名栽树,母亲一听也很支持,说:“咱试试呗,总比守着老地种麦子强。”父亲见我和母亲都没意见,就去村委会报了名。
   那片地有三亩,是队里分的地中最大的一块,就在村东头的坡上。到了冬天,天寒地冻的,父亲、母亲和我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挖坑,一天下来,手上磨得全是泡。半个月过去了,三百多棵苹果树苗就全栽好了。
   常言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这话一点不假。苹果树难栽、难侍弄的程度,一点不亚于樱桃树。第二年春天,技术员来指导嫁接,父亲看着要把好好的树枝剪断,再接上别的芽,皱着眉头说:“这能活吗?”
   还是我和母亲主意正,硬是把他劝住了。母亲说:“钱到黄柏树,不苦不得来。哪有不费劲就赚钱的事?再坚持坚持,等结果了就好了。”说实话,家里的大小事,一般都是母亲说了算。母亲是个女强人,办事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就连村里的红白事,她去帮忙都处理得有头有脸,没人不称赞。
   就这么坚持了三年,苹果树终于开始挂果了。虽然只是零零星星结了些果子,可我高兴坏了——我最爱吃苹果,果子还没成熟,青生生的就摘下来尝,涩得我皱眉头,却还是舍不得扔。等苹果成熟后,红通通的挂在枝头,我在地里转来转去,一会儿摘一个吃,记得有一次一口气吃了三个。后来卸苹果时,我还瞒着母亲偷偷藏了二三十个,藏在柴房的草堆里,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拿。
   到了第五六年,苹果的产量越来越高,也确实卖了些钱。父亲见了,逢人就说:“这都是你母亲的功劳,要是没有你母亲坚持侍弄,按我的脾气,早就把树挖了。”用农村的土话说,“比种地强八十倍”。父亲彻底心服口服,打心底里佩服母亲的能力,之后侍弄果树比谁都上心,每天早早去地里,浇水、施肥、打药,一点都不偷懒。
   记得有一年苹果大丰收,红艳艳的苹果把整片地都映红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火海。母亲怕有人偷摘、小鸟啄食,让父亲在地里搭了个简易棚子,父亲就日夜住在棚里看管,连吃饭都是母亲做好了送到地里。过了几天,来了几个客商,蹲在地里看了半天,说果子好是好,就是价格太高,不愿出价。母亲说:“我的果子质量好,这个价不高,你们要是嫌贵,就再等等。”客商走了,父亲有点着急:“万一没人买怎么办?”母亲说:“放心,咱这苹果,是皇上姑娘不愁嫁。”
   又过了一个礼拜,苹果颜色更鲜艳了,红得发亮。这时又来了几个客商,父亲在原来的价格基础上又涨了五毛,客商看着果子确实好,也就接受了。那年卖完苹果,父母坐在灯下算账,三亩苹果总共卖了三万二千多元,连落果都算上了。算出账的那一刻,父母都大吃一惊“真没想到,能卖这么多钱!”父亲也咧着嘴笑了。
   从那以后,父亲的劲头更足了,常自言自语地说:“还是政府好,共产党好,给咱铺好了致富路,让咱能大踏步往前奔。”村里不少人见种苹果赚钱,也跟着栽起了苹果树,村东头的坡上,渐渐成了一片苹果园。每到春天,苹果花盛开,白茫茫的一片,香飘十里;秋天,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映红了半面天。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着,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那片苹果树渐渐老化了,产量越来越低,我们就挖掉树,改种了麦子。可我心里总惦记着苹果,后来又在场畔栽了六分地的苹果树,选的是新式品种,比老品种更甜、更脆。如今也快十年了,这些树长得很壮实,结的苹果味道很好,吃起来又甜又脆。
   可现在不知怎么了,我不太爱吃苹果了,过去吃苹果的兴致也没了。有时一天吃两三个,有时几天一个都不吃,苹果不再像以前那样稀罕了。
   前年冬天,我在果库存了些苹果,想留着过年吃。过年时取出来拿回家里,一股浓郁的苹果香就飘了出来,满院子都弥漫着那股甜香。小孙女一看见苹果就跑过去,一手拿一个举在眼前看了又看,爱不释手,连连说:“爷爷真棒,这苹果真好看。”
   我看着小孙女满足的样子,心里比喝了蜜糖还甜,赶紧说:“喜欢就多带些吃,爷爷这儿还有好多。”小孙女点点头,把苹果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一样。
   看着她的样子,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偷吃苹果的自己,想起了母亲拿着扫帚追我的样子,想起了父亲在苹果地里搭棚看管的身影。
   当年的一个苹果,承载着满满的记忆,又一次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
   (原创首发)

共 37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苹果,串联起岁月流转与时代变迁。闰土的《那年代的一个苹果》以质朴笔触,将记忆拉回苹果稀缺的往昔:中秋夜偷食贡果的胆怯、母亲持帚追打的嗔怪、三亩果园里的坚持与收获,再到如今孙辈捧果的欢喜。文字间满是生活温度,既有童年馋嘴的鲜活,也藏着农民靠苹果致富的踏实,更映出政策扶持下乡村的发展。平凡苹果成了情感与时代的载体,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触摸到岁月的厚重与生活的甘甜。这篇文把“苹果”写活了!从儿时偷食的紧张,到种果致富的欣喜,再到如今看孙辈吃果的释然,苹果成了串起时光的线。没有华丽辞藻,却满是烟火气,母亲的强势、父亲的转变都格外真实,读来像听长辈讲过去的事,温暖又动人。好文推荐精品,分欣阅读。【丁香编辑 武双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28 23:45:19
  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太妙了,一个普通的苹果藏着童年的记忆、家庭的温暖,更映出农村的发展,从稀罕的贡品到致富的果实,再到寻常的零食,苹果的变迁正是时代进步的缩影,平淡文字里藏着深沉的情感与思考。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09-29 00:05:27
  老师编辑的太棒了,编按写的扣人心弦,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向武老师学习,向武老师致敬。
2 楼        文友:武双喜        2025-09-28 23:48:37
  作者文字接地气,加之民间谚语、歇后语更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写出了真情实感,字字句句打动人心。
回复2 楼        文友:闰土        2025-09-29 00:07:46
  再次感谢留言支持,留言是我写作的动力,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闰土        2025-09-29 00:09:28
  “ 我看着小孙女满足的样子,心里比喝了蜜糖还甜,赶紧说:“喜欢就多带些吃,爷爷这儿还有好多。”小孙女点点头,把苹果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一样。”写出了真情实感,发自肺腑的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