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我深爱的那所乡村小学(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我深爱的那所乡村小学(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秀才,1132.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发表时间:2025-09-29 11:28:01
摘要:对老家高坪苗族乡中心学校我一直是心存感恩的,她不仅是我念小学的母校,也是我走上教师之路的第一站。

对老家高坪苗族乡中心学校我一直是心存感恩的,她不仅是我念小学的母校,也是我走上教师之路的第一站。
   三十三年前的初春,我走进高坪中心校,当时的校园大约二十亩,学校的建筑布局极像一个大写的“L”,横着的一排老旧二层楼的石片瓦房是教师宿舍,竖着的一排三层楼的平房大约是建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教学大楼,教学楼前方和右方是操场。整个学校只有四十余个教师,学生有八九百人,除了小学六个年级,还有三个初中班。
   走进高坪中心学校那天,时间是初春的一个上午,天气有些阴冷。由于是开学第一天,教师们到校的不多,整个校园冷清清的。我来到校长张庆林的宿舍。他宿舍在二楼,只有一个窗户,光线有些昏暗。宿舍中有两个人正在围着火炉烤火,一个是校长张庆林,另一个是副校长李明松。校长是一位年轻的长发青年,戴着厚厚的眼镜,说话很斯文。副校长李明松,胖胖的,短头发,脸上随时都笑眯眯的。两位校长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且表示,学校对我们新来的三位教师,会在合适的时候给我们搞一次欢迎会,到时安排人到乡下去买上两只鸡,在食堂办一次生活。听到校长这样的语言,心里暖乎乎的。由于当时正年轻,觉得浑身都是劲,也想在工作中把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于是主动向两位校长提出,想多上一些课。副校长听到我的话有些错愕,竟用一种不理解的眼神看了看我,又与校长对视了一下。我观察到了副校长的眼神与表情,当时的心里有些受伤的感觉!
   我走上讲台最开始的工作竟然是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学科的教学。因为原来的语文老师请产假了,我算是补缺。这个班的班主任是我初中时期的同年级同学贾世才。承担这个班的教学任务我心中极为高兴,觉得这是学校对我的重视,居然把这样的工作给了我,所以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平时对学生的态度极为亲和,教学上极认真。学生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孩子,家长都是熟人,再加上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敬,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盯着,每当有问题一提出,下面便会举起很多小手,于是觉得内心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每一堂课上,都很卖力,总是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倾其所有。甚至会出现拖堂的情况,实际上,好多时候是违背教学规律或者是学生认知的,有些时候真的有拔苗助长的心理。
   那时候还没有谈恋爱,学校离家又不远,所以每到假期,往往没有地方可走,为了打发自己的无聊,于是有时便给勤奋上进的学生无偿补课。那时学生极纯朴,很听话,而在补课期间,因为是无偿的,也没有学校领导的监管,所以不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起课来随心所欲,很是惬意。虽然整个校园就只有几个学生,很冷清,但是有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而学生们也没有正规上课的拘谨,所以他们的脸上也充满笑容。看到他们的勤奋,看到他们的笑脸,看到他们充满活力的形象,心中真的有一种亦师亦父的心理。
   为这个班级上课的时间虽然只有一学期,但是我教的语文在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成绩居然不错,还得到了区教办发的教学质量奖36.90元。当时的奖金是校长去区教办开会时代领的,他把这奖金给我时一并把领条也给了我,对于这份荣誉我倍加珍惜,把这张领条放在影集中,珍藏至今。我当时还不懂世故,居然还问校长:数学老师有奖金没有?校长说:只有勤奋的人才会得到肯定!现在想来,当初的我真的好青涩,好可爱!
   在高坪小学,我只上过一个学期小学,虽然当时只有高中学历,但是那时年轻气盛,是初生牛犊,所以在第二学年开始时,便主动提出进入初中部的教学,由于当时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学历不高,我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就担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后来的职业生涯中我就再没有做过小学教师了。
   由于是乡村小学,远离县城,很多教师也远离家庭,所以在课余,很多老师的生活是极无聊的,他们课余打发时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家访,家访可以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那时民风很淳朴,在乡民们心里,还是把尊师重教看得很重。对于教师家访,家长往往会想方设法要办一桌好饭菜。所以好多时候,天要黑时,会有老师酒足饭饱之后,相扶趔趄而归。当时对于这类现象,我觉得非当教师所为,往往会嗤之以鼻;一种方式是打麻将。记得当时住我楼上的谢老师寝室,每晚都会有麻将声,最为要命的是有同事在玩牌兴奋之时要跺脚,而当时的楼面是木板,所以他们兴奋时,楼下的我如置于雷鸣之中。有时恨不得提刀直上,与之相搏为快;还有一种方式是围炉夜话,这种方式我特别喜欢,特别是冬天,三五个人,围着一个红红的煤炉,炉上水壶“嗞……嗞……”有声,窗外寒风呼啸,大家天南地北,时间很快就是深夜了。很多时候,离开时还意犹未尽,但有时又抱怨此行为打乱了自己的某些计划,深为懊悔。
   在同事中,我有一个异性好友筱芳老师。筱芳老师是我初中时的同学,我们一起公招考上教师,现在又同时被分在高坪中心学校。因为是同学,所以我们的关系走得很近。她是一个清纯、清秀的姑娘,为人热情,说话的声音特别高,对我特别好。有时拉着声音喊我,整个校园都听得到。由于我们走得很近,很多同事总认为我们是在恋爱,也有同事认为走得那么近,最终我都没有把她抓住,很为我惋惜。但我真的对筱芳老师就只是停留在好朋友的层面。为是什么我会没对她发动爱情攻式?按情理讲我应该近水楼台呀。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总是将爱情看得过于完美,她的额头上怎么会有几粒青春痘?她的牙缝中怎么会有青色菜叶?哈哈,就是这青春痘和菜叶相加,就毁了一段别人眼中美好的姻缘。她很多时候做好了饭,叫我去吃,开始时我还理所当然就去了,但几次之后,对她的热情便有些顾忌了,明确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常的距离。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后来她调离了高坪,结婚后还特意回高坪去看望过我母亲。
   我这个人不擅长交往,又有几分自视清高,和很多的同事保持的距离都基本上相等,所以我在这里算是一个素人,既无多少朋友,也没有“敌人”。
   当然在所有同事之中,我还是要感谢唐洪湘校长。他父亲与我父亲是多年同事。他与我大哥是初中、高中的同学。所以他一直视我为兄弟,在工作中给我的照顾很多,我后来外出脱产读专科、本科,他都没有为难过我。而且有时对我放心得没有原则,我到县城专升本考试报名时,他竟然把学校的公章交给我,所以对于这个领导和兄长,我从心里一直尊敬着他。
   在高坪乡小学的这些年,我的学生也不少,很多学生至今还保留着师生纯粹的友谊。我曾经带学生们去全乡最高的山上去拾白草莓;去学校背后的狮子山上怀古;还约上几个学生去清幽的箐彩河里捉螃蟹。学生们本来就精力旺盛,还让他们成群结队来到大自然中,那种平时被约束的心,得到了释放,所以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每张笑脸都是那样无邪。那时的我真的有《论语》中曾晳所言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惬意。好几个学生,后来都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我的家离学校只有五六分钟的路程,但我不喜欢在家里呆,因为在家里往往没有自己的空间,而且在父母面前,家中的事往往也是他们做主,重要的事也只是听兄长们的意见。所以我上班后迫切需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宿舍。我需要与家庭保留一定的距离,就是想独立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在高坪中心学校的八年,我先后住过四个房间。第一间屋子是教学楼三楼的办公室。这间屋大约二十个平方,采光很好,但有一块窗玻璃是破的,但因为远离住宿楼,所以夜里很冷清。因为楼高,在冬天的夜里,能听得到寒风狰狞的呼啸。之前这种风声只在电影里听到过,觉得那是配音的效果,在这里我才知道真有这样的风声。在冬夜,在高坪乡小学校园里最高的那个窗户中昏黄的灯光,就是我的,那时年轻,倒没有高处不胜寒之感。第二间屋子在教师宿舍一楼最左边,这间屋子之前曾被韩文江老师用来养猪用,面积大约十二三个平方米。这间屋子由于在一楼,在夏天不敢开窗户,因为蚊虫太多,若不开窗户,在屋里面又很闷热。由于这里曾经是猪圈,成为我寝室后,面貌一新,特别是我的桌,总是收拾得很规范,所以不时也会有老师们光临。冬天,天寒地冻,在课间十分钟学生们便会来我这里烤火。在火炉边,师生关系真的其乐融融。对这间屋我是感谢的,因为在这里我很多时候都在挑灯夜读,从而成为了学校考上专科的二名教师之一。在这里,我还在窗台上放了一个玻璃坛子,里面养着两条小鱼。第三间屋子是乡政府旧楼三楼,学校因住宿不足,向乡政府借用了四间。我所用那间位于大楼内侧左边第二间,特别清幽,非常适合学习。我的隔壁左边住着是一个年轻女教师用,与该女老师由于是邻居,故多有往来。我的专升本考试复习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女“邻居”也在做考专科的复习,所以我们算是志同道合。有时早晨洗涮时,往往两人的头都伸向窗外刷牙,于是就有相视一笑的情形。后来曾听到有个好友给我说过:该老师曾对他吐露惋惜,我与她因为机缘而错过。在这间宿舍中,很多时候我都在挑灯夜读,最后我考上了四川教育学院的中文本科,成为了全乡第二个全日制本科生!第四间宿舍在教师住宿楼二楼右边第一间,是与一个好兄弟合用,因为该兄弟随时回家,他只是课间休息才来这里。我调离高坪前的一年便住在这里。
   在高坪中心学校的八年时光,我由青涩的青年日渐成熟,学历上实现了从高中到专科、本科的改变。从刚走上讲台前的诚惶诚恐,到离开高坪时的自信从容,这都要感谢高坪小学对我无私的厚爱。在这之前,没有人能想到我会走上高中教室的讲台。没有人能想到我能调离那离县城最远的高坪乡,进入筠连县第三中学。我离开那天走得平静,正如我来的时候那样。我的离开,我能想像同事们的不同心境,同样的起跑线,平凡的我,但因为我的八年一日的执著,我以蜗牛的坚毅出线了,是高坪中心小学校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让我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跨栏。
   在高坪苗族乡中心校工作的最后一年,某一年,乡长来到我家找我谈话,想培养我,他准备推荐我先做学校的副教导,再过二至三年成为学校的校长。我当时一心想离开高坪乡,所以便拒绝了乡长的栽培。后来有一年县作家协会组织年会,我与乡长相遇,当时他已从乡长任上退下来,在县城机关上班。在交谈中,他竟认同我调离高坪乡的选择。虽然当时我拒绝了他的提携,但是我对他曾经是我的伯乐至今铭记。
   一转眼,我已离开高坪苗族乡中心校二十余年了。每年都要回高坪乡几次,只要路过高坪中心校,便禁不住想进学校看看,这里是教育我、成就我,更是我梦升起的地方。在校园里遇到我曾经的同事,我总是称高坪乡中心学校为“我们的学校”。走在校园中,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个蓄着三七分头发,一身清瘦的青年教师的身影,好年轻……

共 42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段从泥土里长出的教育史诗,也是一代乡村教师的精神自传。作者以绵密细节复活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偏远苗寨一所“微型学校”的烟火气:石片瓦房的漏风窗、围炉夜话的嗞嗞水壶、曾养猪圈又变书斋的十二平方米……在“清贫”与“丰盈”的反差中,完成了个人学历三级跳与职业生命的双重突围。文章最动人处,不在“蜗牛出线”的励志终局,而在对“过程”的诚实回望——拔苗助长的青涩、提刀欲起的烦躁、青春痘与菜叶毁掉的姻缘、把36.90元奖金领条珍藏一生的“痴”。乡村教育的全部真实,被揉进这些带毛边的碎片,既无滤镜,也无悲情,恰成对中国“最基层教育生态”的温柔凝视。今日重读,不仅是一次个人记忆的返乡,更是对“乡村何以育人”这一时代命题的深情应答:当物质极度匮乏,正是人与人的赤诚、火炉边的笑谈、山野里的白草莓,为师生共同撑起了辽阔的精神高原。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930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29 11:30:00
  文字质朴,却蒸腾着滚烫的教育情怀;细节生动,照亮着乡村教师的灵魂。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09-29 11:30:44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丰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