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家园·人生】隔代姻缘(小说)

编辑推荐 【家园·人生】隔代姻缘(小说)


作者:张哲 童生,7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3发表时间:2025-09-29 20:58:06

隔代姻缘
  
   一
  
   小五元村是坝上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隶属于内蒙古锡盟地界,在锡盟的南面,和张家口地区接壤,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子。山,指这个村子三面环山,一条公里横亘东西,村子就在公路的北面。水,是村子里中间有一个方圆五百米的水池子,不是活水,不过,一年四季都有雨水或者融化后的雪水源源不断地从三面的山坡上流到水池子里,所以这个水池子很多年都没有干涸。
   村子也算依山傍水,西面、北面、东面三面环山,村子在山坡的阳面,用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可就是这一块风水宝地,在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五年间,发生了一件件令人心酸又心寒的事情。
   克山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于一九三五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由此得名。据资料调查,一九八零年急性克山病已基本消失。患者主要表现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以及脑、肺和肾等脏器的栓塞。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内蒙古地区的小村子竟然也滋生了克山病。
   从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五年十年之间,小五元村因为克山病的爆发,村里有三分之二的年轻少妇丢下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撒手人寰。就这样,村子里有的青壮年带着一个孩子,有的带着两个孩子,更有甚者,有些小孩由于生下来不久母亲去世也未能存活下来。十年之间,村子里鳏夫比比皆是,没娘孩儿更是屡见不鲜,一个村子里有多半个村子的年轻男人都在打光棍。
   这样大范围的年轻少妇死亡,政府终于介入了,至于什么原因一直没有确切的定论,大都指向水土问题。政府组织整个村子搬迁,村子里的住户分散迁移到旁边的三个自然村,大队部也从小五元村迁到了大五元村,当然,三个自然村的村民还归大五元大队管辖。
   大队书记赵启智和村长郝凤山也是这场克山病的受害者,赵启智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给他留下一儿一女,儿子是一九四九年十月出生,起名赵建国,女儿是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出生,起名赵建梅,赵启智的妻子是在生下女儿三个月后去世的,赵建梅最终也没能存活下来。郝凤山的妻子给他留下一个女儿,是一九五一年春天出生,起名郝春芝,郝凤山的妻子实在女儿郝春芝快一周岁的时候去世的。
   “大哥,我不想在这里待着了,我想带着孩子去东乌珠穆沁旗,你和我一起走吧!”失去妻子的郝凤山每天都在伤心中度过,政府终于组织村子里的居民搬迁了,郝凤山来到赵启智的家里,含着泪对赵启智说道。
   “兄弟,你能走,哥走不了!”赵启智看着伤心欲绝的郝凤山无奈地说道。
   “大哥,政府组织搬迁,这是个机会。这个伤心地我是实在不想继续呆下去了,去盐池拉盐的时候,总听人说东乌珠穆沁旗那里的生活要比咱们这里的生活好得多,咱们借这个机会迁移到那里,那里我有认识人,哪怕到那里养牧也行!”村里吃的盐都是从锡盟北面千里之外的盐池拉回来的,盐池隶属于锡盟政府,远在东乌珠穆沁旗所在地,郝凤山曾经带队拉盐去过几次,相对来说他比赵启智熟悉那里,他来找赵启智,就是希望两个人一起去,到了那里还能有个伴。
   “兄弟,哥是党员,村子搬迁是大事,作为共产党员这个时候离开,对不起党,也对不起小五元村的村民。你要是实在不想在这里待了,你就去吧,毕竟咱们的土地都在小五元村周围,以后会经常来这里,也要面对这里的一切,你怕勾起伤心事就去吧!”赵启智毫不犹豫地说道。
   “大哥,这样吧,你家建国比我家春芝大两岁,咱俩就给孩子定个娃娃亲,咱们经常书信联系,我也能再回来,你也可以利用带队去盐池拉盐的时候顺带去看我。等两个孩子长大了,咱们就让两个孩子结婚。”郝凤山看着自己是游说不走赵启智了,他痛定思痛,终于下了决心离开这里,却还是牵挂这位一直在照顾自己的大哥,他想了想说道。
   “好,哥听你的,等孩子大了,哥让建国去你家,到时候咱们就给两个孩子办事!”赵启智很爽快地说道。
   就这样,赵启智带着儿子迁移到了大五元村,郝凤山带着女儿去了东乌珠穆沁旗。开始几年,他们还陆陆续续地通了几次信,都没文化,蹩脚的内容只有他们彼此能看明白。到了后来,开始了四清运动、食堂化等一系列的运动,他们的联系渐渐地就断了。
  
   二
  
   一九九零年秋天,赵致远经过两年的补习生涯,终于考上了呼市的财政学校。这在大五元村掀起了不小的震动。考上学,意味着以后就会去政府的单位上班了,终于可以吃公家饭了。为此,赵致远的父母还在家里请亲戚朋友来庆祝了一下,当然算不上升学宴,但是他那些亲戚还是都给赵致远拿了一些路费。
   到了学校,赵致远学的是会计专业,由于他长相出众,进学校一个学年下来,就成了同届甚至全校校草级的人物,操场上、食堂里,他都是众多女孩竞相追逐的对象,包括同届的校花对他也是青睐有加。
   刚到学校报到不久,应届学生就被一些往届学生联系到了一起,大家聚到一起才知道,竟然是锡盟同乡同学会。在同乡会上,大家都做自我介绍。在同乡会上,赵致远很快就闯进了那些女孩子们的视野,其中有一个女孩也成了大家目光追逐的对象,身材高挑长相漂亮,同乡会的很多男生,甚至是女生的目光都在那个女孩身上流连,直到那个女孩做了自我介绍,赵致远才知道,这个女孩叫李慧琴,竟然和他是同一个班级。
   中专学校,高低届与年龄没有实质性的关系,有些早一两届的学生年龄未必有低届的学弟学妹年龄大,因为各地都有很多补习班,很多刚考进中专院校的学生都是在本地补习了好几年的大龄考生。所以,赵致远刚到校不久,就被高他两届的校花盯上了,不过,赵致远对校花并不感兴趣,他从侧面听人说了,校花是乌海人,和他家相距两三千里之遥,两个人的毕业还相差两年,毕业后两个人分配到一起的可能性不大,他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与关系能把两个人的工作安置在一起,也就必要浪费两年的时间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
   倒是李慧琴,她和赵致远在一个班级,都学会计专业,也许是俊男靓女的关系,也许是两个人的学习成绩都还在班级算得上名列前茅,更或许是两个人同属于锡盟地区,虽然他们两个人的家乡相距也有一千多里地,但是赵致远和李慧琴走得很近,他们经常在一起聊学习、聊生活、聊家乡的趣事,也许是同属于一个地区来的,所以两个人似乎共同语言很多,聊得来,在校园里经常同进同出。就在中专生活刚进第三学年的时候,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也很快在学校传扬开来,引得一众男孩女孩的艳羡。不过,有一个特别的情况,就是和李慧琴走的近的朋友觉得赵致远配不上李慧琴,和赵致远走得近的同学又觉得李慧琴配不上赵致远,不过,这个说辞在赵致远和李慧琴交往中并没有影响到什么。
   四年的中专生活,赵致远和李慧琴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相处的感情也很稳固。中专毕业,他们二人通过锡盟人事处的工作分配,赵致远分配到了锡盟财政局,李慧琴进入了锡林浩特市财政局,同在一个城市,感情不会受到到任何影响。
   趁着报到后还没正式安排工作内容,赵致远和李慧琴在工作确定后,住宿也都安排好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赵致远回家之后,把工作分配的事和有对象的事都和家人说了,一家人兴奋得不得了,尤其是赵致远的母亲,恨不得马上能见到未来的儿媳妇,就在赵致远在家待了两天后准备乘长途汽车去盟里上班的时候,母亲还一直叮嘱他,中秋或者国庆有假期的话,尽量带着儿媳妇回来一趟,也让他们看看,媳妇进了家才算心安。
   李慧琴回到家,也把工作安排到市财政局的事情和家人说了,家里人原以为她会分配到东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乌里雅斯台镇或者额吉淖尔盐池,没想到竟然分配到了市财政局,就是离家有点远,不过家里人还是很高兴的。只是,当李慧琴和家人说了她在学校谈恋爱了,而且她的对象也分配到了盟里,对象是锡盟南边的,家里人也没表示什么,毕竟孩子大了,学业有成,也该谈婚论嫁了。当母亲问及,她说自己的恋爱对象是锡盟南边宝昌县的,家住大五元村的时候,李慧琴的姥爷当即表示反对,“不行,找大五元村的对象我不同意。”。
   “爸,孩子大了,终归要找对象的,咱们怎能管得了她找哪里的对象呢!”李慧琴的母亲不解地看着父亲问道。
   “我不管,反正找大五元村的男人就是不行,除非我死了,否者我绝对不同意这门婚事。”李慧琴的姥爷断然说道。
   李慧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她家两个孩子,除了她还有一个姐姐,也已经结婚了,就嫁到了附近的牧区。在很小的时候,她就一直跟着姥爷,所以她几乎就是姥爷养大的,所以姥爷的意见对她来说至关重要。姥爷不同意她找赵致远,她也不好据理力争,毕竟姥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万一因为她的婚事有个好歹这辈子她都不会心安。李慧琴也在家待了两天,是含着泪离开家的。
   到了盟里,李慧琴再见到赵致远,不像以前那样坦然了,两个人聊天的时候李慧琴也是心心思思的,和赵致远的态度也变成了若即若离的。原本两个人商量在市里租一个房子住,这样还能节省点钱,等两个人工作都理顺了,就和两家人商量把结婚证领了。可是这次再见面,李慧琴决定和单位的一个女同事一块儿租了一间房子,赵致远只好自己租房子了。更为甚者,赵致远有几次周末买点肉或骨头,邀请李慧琴去他家吃饭,李慧琴都拒绝了。
   在学校时无话不谈的两个人突然心生芥蒂了,李慧琴不敢忤逆姥爷的决定,虽然深爱着赵致远,却只能慢慢地疏远他,她不想让姥爷因为她的事情伤心,她决定,暂且不谈恋爱了,精力转移,一心扑在工作上。赵致远感觉出了李慧琴对他态度的转变,和在学校的时候截然不同,也许是李慧琴想找条件比他更好的对象吧,毕竟在机关单位,家境和职位比他赵致远强的人比比皆是,赵致远几次被李慧琴无端拒绝之后,他就不再强求了,也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三
  
   转眼就到了一九九三年深秋,儿子上班三年了,儿媳妇却还是杳无音讯。就是在赵致远刚分配工作的时候回家说了一嘴,再之后就彻底没信儿了,赵建国也不好问,妻子于红梅也问过儿子几次,儿子都说等等再说,这一等就是三年过去了。村子里和赵致远年龄相仿的男孩女孩子们大都已经有孩子了,也就是说,在村子里和赵建国于红梅年龄差不多的中年人已经有抱孙子哄外孙的了,他家儿子工作不错,却连个儿媳妇都给他们领不回来。
   “建国,家里凑凑有一万六千块钱,咱们拿着去市里吧,看看给儿子也买一处院子,有了固定住处,也许孩子就有条件搞对象了。”秋收过后,庄稼也都收了,粮食也拉回家了,菜园子的菜也都卖干净了,家里就是还有两头猪十来只鸡,于红梅想着让亲戚每天帮忙过来给喂喂猪喂喂鸡,他们去盟里看看儿子,过了年就二十五岁了,还不成家,到底什么原因,他们想去看看。
   “好!”赵建国和于红梅这些天也一直在嘀咕着这件事,家里秋收利索了,妻子想去看儿子,赵建国也没犹豫就答应了。
   把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赵建国和妻子于红梅带了一些杀了褪干净的小公鸡,又带了一些白面莜面,还带了一袋子土豆,几颗圆白菜,乘车去了县里,在县里转乘长途汽车去了市里。
   到了市里,赵建国在长途汽车站旁边的公用电话给儿子打了电话,赵致远听说父亲母亲来了很是兴奋,听父亲说给他带了不少东西,他还找同事帮忙借了一辆三轮车来到了车站。
   一家三口回到出租屋,赵建国一看,这也算是家?一间小西房,也就十来平米,一张双人床占了一半的地方,床头摆放着一张书桌,靠门口处生了一个火炉,东西不多却不是整齐搁置,真的很乱,家里没个女人收拾,到处都是衣服、书,都没有好好规整。
   把父母送回家,赵致远把同事的三轮车送回去,下班之后才回来。
   母亲把小屋收拾利索,已经在火炉上炖好了土豆鸡块,都是从老家拿来的,“你就住这个屋子?这里多阴呀,一天不见阳光,还潮湿,也不怕落下点毛病。”母亲心疼地看着儿子说道。
   “其实单位有宿舍的,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太吵,我今年年底想考在职研究生,所以才出来租房子的。”赵致远笑了笑说道,其实他从未住过宿舍,男男女女进进出出的,他有些不习惯。
   “致远,我和你妈商量了,家里一共一万六千块钱也都给你拿来了,你这几天找找房子,咱们也在市里买一处院子,以后你结婚成家也好有个住处。就这小房子,哪个女孩愿意和你来住呀。”赵建国看着狭小的屋子说道。
   “行,听你们的!”赵致远知道自己在村子里算得上大龄青年了,虽然在市里和他一样年纪没成家的还很多,但是父母着急他是理解的。
   “你之前说的那个对象,你们还在交往吗?”母亲拿把碗筷摆在了书桌上,一边盛菜一边问道。
   “咋说呢!好像是她姥爷不同意,说断吧也没断干净,说交往吧,也没深入交往,就是偶尔见一面,也就打个招呼,简单聊一些工作上的的事情,毕竟在都在财政系统。”赵致远淡淡地说道。

共 1087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以“隔代姻缘”为核心,用细腻的笔触串联起时代背景与个人命运,既展现了坝上地区的地域特色,也勾勒出一段跨越两代人的温情缘分,故事饱满且富有感染力。小说采用双线叙事,一条线围绕赵、郝两家老一辈因克山病迁徙、定娃娃亲却断联展开,铺垫时代背景与家族渊源;另一条线聚焦赵致远与李慧琴的校园恋情,因长辈误解受阻,最终在巧合下解开误会、续接姻缘。两条线索在“敖包山相遇”处交汇,郝凤山与赵建国的重逢不仅解开了李慧琴姥爷反对的真相,也让“隔代姻缘”的伏笔落地,情节衔接自然,无突兀感。无论是坚守责任的赵启智、念旧重情的郝凤山,还是执着等待的赵致远与李慧琴,人物形象都贴合时代特征与地域性格。赵建国夫妇为儿子买房的朴实、郝凤山因过往阴影反对婚事的顾虑,都源于真实的生活逻辑,没有刻意的“完美人设”,反而让人物更显鲜活,读者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与坚守。小说以“姻缘”为切入点,实则暗含多重主题。克山病的爆发与迁徙,折射出特定年代的民生困境;老一辈的兄弟情、年轻一代的爱情,又传递出亲情与爱情的温暖。最终“隔代续缘”的结局,不仅呼应了标题,更传递出“缘分自有定数”的温情信念,让故事在时代的厚重感中,多了一份治愈人心的力量。整体而言,这篇小说兼具故事性与情感深度,地域细节与时代背景的融入让故事更具质感,是一篇充满生活温度的佳作。推荐加精!【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5-09-29 20:58:48
  这篇小说以 “隔代姻缘” 为核心,串联起克山病迁徙、时代动荡与两代人情感。郝、赵两家从老一辈断联的娃娃亲,到年轻一代因误会分离又重逢,情节伏笔巧妙,人物鲜活有烟火气。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交融,既显民生厚重,又藏缘分温情,短小篇幅里满是生活温度与治愈感。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2 楼        文友:张哲        2025-09-29 21:05:04
  谢谢老师的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