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渝州诗会赋并序(古韵)

编辑推荐 【菊韵】渝州诗会赋并序(古韵) ———— 纪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作者:三峡布衣 举人,325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2发表时间:2025-09-30 18:27:37

渝州者,巴渝故郡,抗战陪都也。昔年烽烟弥漫,山河泣血;今朝国泰民安,薪火传承。岁在乙巳,时维九月,渝中区诗联书画院集群贤,聚雅客,于解放碑复星国际之堂,举纪念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诗歌朗诵会。众诗人援笔为戈,以声为剑,述往昔之壮烈,抒今朝之豪情,扬和平之大义。余幸躬逢其盛,观之动容,感而作赋,以记其事。
  
   一、忆铁血:诗咏先烈壮怀
   夫抗战之史,乃中华之痛史,亦中华之壮史也。八秩之前,倭寇犯境,铁蹄踏遍九州,生灵涂炭,日月无光。然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赤诚之心卫家国。今日诗会,首重忆昔,众诗人借诗行再现英雄壮举,字字泣血,句句铿锵。
   彭敏女士诵《狼牙山五壮士》,声情并茂,动人心魄。其辞曰:“狼牙山棋盘陀峰顶,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勇士用仇恨击杀日伪军。子弹在飞石块在飞,天空在惊叫岩石在惊叫树木在惊叫血液在惊叫。”诵至此,语速骤疾,如惊雷滚地,似炮火连天,满座皆屏息,恍入民国三十年秋之狼牙山。及“五壮士,五朵云,在数十丈高的绝壁上开成五朵花”之句,前排耆宿万龙生先生,年逾八旬,亲历沧桑,闻之老泪潸然,以袖拭之——盖英雄之气,穿越时空,感人至深也。又诵《八女投江》,历数冷云、胡秀芝等八女之名,赞其“挽臂沉江的背影,瞬间无限变大,把战场、子弹和罪恶倾覆吞没”。其声悲壮,如乌斯浑河之浪,呜咽不绝,令人肃然起敬。
   曹建红诵《在空军坟的沉思》,意境苍凉,寄意深远。“从那面墙上看你们起飞,一次次起飞又着火坠毁。那不是惨烈的浮雕墙啊,是一座永世不朽的丰碑。”诵时,背景屏现战机残骸、壮士遗容,座中有亲历“重庆大轰炸”之老者,华发苍颜,静听至“墓前有永不凋谢的玫瑰”,眼角泛泪——昔年烽火历历在目,英雄忠魂永不磨灭。其诗又忆驼峰航线之险:“有四千二百次惨烈较量,有三千八百名将士捐躯,飞机残骸是驼峰的航向”,字字皆血,句句皆泪,道尽当年空战之艰、将士之勇。
  
   二、承古意:赋吟家国情怀
   中华文脉,源远流长。昔有屈子行吟泽畔,抒爱国之思;今有诗人效法前贤,以赋体述抗战之史,融古雅之韵于时代之情,显文化之厚重,彰精神之传承。
   何治学先生着中式长衫,执简而立,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赋并序》。其开篇曰:“嗟乎!八十春秋倏逝,九万里陆沉曾伤。忆昔烽火燎原,卢沟月冷兮天泣血;悲夫鼓鼙动地,禹甸风腥兮地摧肠。”声调抑扬,如金石相击,满座寂然,唯闻诗声回荡。赋中历数平型关之捷、台儿庄之勇、百团大战之威,赞“民瘼同担,农工执梃而御侮;国殇共赴,妇孺箪食以输浆”,尽展全民抗战之伟力。至“今观神州崛起,巨龙腾翔。昔时焦土,今变锦绣之都;往日残阳,已化霓虹之芒”,又警“警钟长鸣,岂忘靖国鬼影?和平虽驻,仍需砺剑之光”,既怀往昔,又忧来者,立意高远,感人肺腑。后有中年女诗人,以唐时吟诵之法唱此赋,声韵古雅,如闻盛唐遗音,使古典之体焕现代之彩,满座叹服。
   另有诸家词作,承豪放之风,抒爱国之情。萧宗禄《忆秦娥・芦沟桥事变》云:“枪声咽,硝烟弥漫芦沟月。芦沟月。山河破碎,家园残阙。保家护国壮心烈。英雄何惜青春血,青春血。凶倭终灭,天朝民悦。”笔力雄健,情感炽烈,道尽卢沟桥事变之痛、军民抗敌之勇。朱文伟《八声甘州・九三大阅兵感怀》忆“倭寇承恩仇报,甲午始疯狂。半壁河山失,危系存亡”,赞“到于今、军魂威武,大阅兵、雄健迈铿锵”,今昔对比,尽显民族复兴之自豪。诸如此类,皆以古体载今事,以雅韵传真情,彰显中华文脉之薪火相传。
  
   三、述兵工:诗记实业救国
   重庆者,抗战兵工重镇也。昔年鹅公岩下、铜锣峡旁,兵工厂星罗棋布,工匠们昼夜赶工,以钢铁铸利器,以热血助抗战。今日诗人访旧址、探洞群,以诗记其事,述实业救国之艰,赞工匠报国之忠。
   郭虎访重庆抗战兵工旧址,作七律云:“鹅公岩下访兵工,旧迹深藏高厦中。往事尽随烽火去,洞门已被古藤封。摩娑铁锈汉阳造,读史奇篇抗日功。凝重心情轻举步,此间不觉是春冬。”其诗质朴,情真意切,述旧址之沧桑,忆兵工之功绩。后于诗会之上,亲述创作之由:“吾于鹅公岩下兵工厂遗址徘徊三日,抚锈迹斑斑之机器,忽悟此冰冷钢铁亦有温度——盖当年工匠昼夜赶制兵器,留体温于此也。”其言虽简,其情至深,闻者皆动容。
   徐节毅为作《参观抗战兵工洞群有感》,七访渝州兵工洞群,尝于荒山迷径,幸得兵工后代援救,听其述父辈往事,遂成此诗:“洞壑萧森一日收,星霜五十几经秋。空场遗物令春寂,往事萦怀逐梦悠。明月何时临古渡,东风依旧绕荒畴。向来江水浪无际,却恨人间泪自流。”诗中“空场遗物令春寂”一句,道尽洞群之荒芜,忆往昔之繁盛,对比鲜明,令人唏嘘。
   刘新则以组诗述抗战兵工之态,其《题地雷战》云:“日军要道送连瓜,村口门楣挂美葩。辫发弦雷威力足,民兵小妹乐开花。”以生动之笔,绘民兵制雷、歼敌之景,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题地道战》“迷宫地道像棋盘,鬼子进村信息传。四面八方收罗网,妖魔怎敢惹神仙”,又述地道战之妙,赞军民智慧之高。诸诗皆以小见大,述兵工之细,显抗战之伟。
  
   四、颂和平:诗咏今朝盛景
   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砥砺前行。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比;今日之中华,国泰民安。诗会之上,诸诗人以诗颂九三阅兵之盛,咏和平生活之美,抒民族复兴之志,扬捍卫和平之愿。
   龙能斌,退伍军人也,诵其七律《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庆典》:“长街十里尽旗红,电掣银鹰啸碧空。旧日梦回饶血泪,故山虏灭仗英雄。喜瞻盛典太平庆,相忆精神壮士崇。不惧霸权欺我再,全球覆盖有东风。”其声如洪钟,眸含泪光——盖其曾执戈卫社稷,今见国之强盛,情难自抑。唐宗元《赞9・3阅兵》云:“洪流铁甲亮京城,地动山摇大海倾。步履铿锵成画景,钢枪前出说无争。顶尖装备东风霸,绝世战神尧舜兵。八一军旗飘万代,吴钩在手可诛鲸。”诗中绘阅兵之盛,赞军威之壮,显和平之愿,令人振奋。
   黄亚林《“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有感》云:“卢沟晓月刻残殇,血冷金陵犹难忘。八秩烽烟凝史册,三军号角震穹苍。银鹰列阵劈云过,铁甲洪流斩海翔。盛典高秋和众愿,碧空群鸽迎新阳。”既忆往昔之殇,又颂今朝之盛,“碧空群鸽”一句,寄寓和平之愿,寓意深远。陈建军《八十载后的回响》则云:“我们要把这段历史,酿成苦酒,时时斟满。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和平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糖。”其言质朴,却振聋发聩,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五、寄未来:诗传薪火永续
   日薄西山,盛会将阑。然诗人们仍聚而论之,谋下次诗会之期;众听者心潮澎湃,感怀万千。推窗而望,渝中半岛华灯初上,两江交汇处波光粼粼,似述昔年血火、今日辉煌之沧桑。
   胡星玉《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云:“战火硝烟山碎破,新仇旧恨刻铭心。不忘雪耻卫家国,热血掀腾志未沉。”朱光荣《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感怀》云:“烽尘落定忆先贤,国耻萦怀八十年。秀丽村庄成断壁,碧波海浪荡寒烟。英雄洒尽沙场血,黔首流干泪眼泉。历史黍离须谨记,后君莫忘战争弦。”诸诗皆以“谨记”“不忘”为题,寄望来者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陈建军诗云:“要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和平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糖。”今此诗会,以诗为媒,以声为介,将沉重之记忆、珍贵之和平理念,如种子播于众人心田。吾知此种必生根发芽,来日定开呼唤和平、捍卫正义之花,代代相传,永不凋零。
   呜呼!八十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抗外敌;八十年后,华夏儿女以诗文书画传精神。此非独一场诗会,乃一次精神之传承,一次灵魂之洗礼也。谨作此赋,以记其事,以励来人——愿吾辈不忘历史,珍爱和平;愿中华永昌,世界大同!
   渝州诗会,怀古诵今,感先辈建国之艰辛,知后辈强国之精神,目睹群贤之诗诵,借此盛况,吟得《楚辞体・渝州诗诵会》,以结束此赋,诗曰:
   渝水汤汤兮绕山城,秋阳杲杲兮照碑亭。​
   八秩烽烟兮今已靖,群贤聚首兮诵丹诚。​
   忆昔倭寇兮犯神州,铁蹄踏处兮血横丘。​
   狼牙壮士兮捐躯去,乌斯巾帼兮赴中流。​
   驼峰云险兮魂不返,兵工火烈兮志难休。​
   此等英烈兮垂青史,千载之下兮气犹遒。​
   今我吟哦兮承古意,弦歌未歇兮动天地。​
   赋赞山河兮归一统,诗颂甲兵兮卫社稷。​
   两江波光兮映华灯,半岛夜色兮暖民心。​
   和平之种兮播九域,莫忘往昔兮警钟鸣。​
   嗟尔来者兮当铭记,先辈之血兮染红旗。​
   莫使烽烟兮复燃起,须将国耻兮刻心扉。​
   愿我中华兮恒永昌,愿此寰宇兮共安康。​
   诗魂永续兮传万代,此情此意兮与天长!
  
   2025.9.28.布衣于复星大厦25A华堂.

共 35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为纪念抗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念,全国各地展开各种文艺汇演,渝州的诗歌朗诵别开生面,众诗人援笔为戈,以声为剑,述往昔之壮烈,抒今朝之豪情,扬和平之大义。那铿锵有力的语言,字字滴血的文字,让听者为之动容,对先烈生出敬仰之情。文章分几个小章节描述,忆铁血:诗咏先烈壮怀,彭敏女士诵《狼牙山五壮士》,声情并茂,动人心魄。曹建红诵《在空军坟的沉思》,意境苍凉,寄意深远。承古意:赋吟家国情怀;何治学先生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赋并序》,声调抑扬,如金石相击,满座寂然,唯闻诗声回荡。众词作者,承豪放之风,抒爱国之情,皆以古体载今事,以雅韵传真,情彰显中华文脉之薪火相传。述兵工:诗记实业救国; 郭虎访重庆抗战兵工旧址作七律诗,情真言切,述旧址之沧桑,忆兵工之功绩。徐节毅作诗,一句“空场遗物令春寂”,忆往昔之繁盛,对比鲜明,令人唏嘘。刘新则以组诗述抗战兵工之态,以生动之笔,绘民兵制雷、歼敌之景,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颂和平:诗咏今朝盛景;龙能斌诵诗,唐宗元作诗《赞9・3阅兵》诗,诗中绘阅兵之盛,赞军威之壮,显和平之愿,令人振;黄亚林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有感》,既忆往昔之殇,又颂今朝之盛。陈建军作《八十载后的回响》,其言质朴,却振聋发聩,警示世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寄未来:诗传薪火永续;胡星玉、朱光荣等作诗寄望来者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等。文章文辞精美,内容生动,诗词铿锵有力,读来让人振奋,既彰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也感叹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辈当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心怀感恩,薪火相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尽绵薄之力。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