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念】苦菜饭(散文)

精品 【东篱·念】苦菜饭(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53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发表时间:2025-10-01 06:03:09


   白雪融化露出土地的油黑,便又恢复了苍枯之态,境界与秋后的萧索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所刮起的是春风,虽也料峭,却唤醒了世间所有的沉睡。那坚硬的土地下面,被压迫了一冬的茎根,铆足了劲,将一颗小小的芽儿,顶出了地面。
   小小的芽儿贴着地皮,需要去剜。稍大些,够上手,便可以攋。长高了,窜出苔儿来,仍然不放过,就一棵一棵揪。母亲的话,暖如和煦的风,始终在耳边吹拂着,我打小就跟在她的身后,看她给我做示范。一字一句地教化,像滴滴山泉,浇灌心田。这是一种生存技能,也是生活必有的方式,是不能忽略的。野菜从小到大,每一个时期的生长态势也不一样,庄户人家要靠它炊饭煮粥,来调节口中之味。
   食用不同时间的野菜,当然有不同时期的说法。小小的嫩芽是最适合蘸酱,再大些便要添加到主食当中,我们这里叫“熬”,发平舌音,意思是用水煮,还可与别的食材一起煮。村庄里的人们都有靠山吃山的办法,是野菜喂养了各个村庄的情绪与记忆,最终都被收藏在简朴而古老的语言当中,使得这片土地上,一直口口相传着的乡间俚语,以一种独特方式存在着。
   我是从母亲的嘴里熟悉了这些乡间俚语的。她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常年的田间劳作,让她的两只手都变了形,手指弯曲而黝黑,好像是刚刚从地里刨出的树根。这样粗糙而笨拙的手,只能握得住锄杆子和镐把子。
   她每天回来很晚,还不忘了给父亲炒上一盘酱豆。酱豆是用黄豆制作而成的,面粥出锅,锅里还有热乎气,抓两把黄豆去锅里扒拉着,看看火头落下去了,便去屋角划拉一把柴枝枝,续进灶坑,没一会儿,便轰地一声响,明火突起,瞬间一阵明亮。锅里的豆子也跟着爆响一片,出锅了,洒进去一些酱油,“呲拉”一声,一股咸香装了满满一屋子。
   父亲的话很多,都是带着酒气的话,没有进到谁的耳朵里,被一阵吸溜声给淹没掉了。虚无的话常常都是在饭桌上倾倒出来,没有咸淡,就是掉进饭碗里,吃进肚子里,也不顶饿,谁还理会这些话呢?
  
   二
   我在很小的时候,便认识了田地里的野菜。小根菜萌生的早些,在地面上,露出一撮绯红的须须儿,那就是它的芽芽儿。把它刨出来,雪白的根茎,都有一个肥大块茎。遇到大的一个如同小蒜头一样,每每刨到这样大的块茎,是很让人兴奋的,我们也因此给它取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大脑瓜”。
   这种野菜是可以作为一种小咸菜来佐餐的。把它洗净,不用放姜也不用放蒜,把它腌渍好了,只要些辣椒油,就已经很美味了。吃这种小咸菜,一定要配上一碗粥。是的,那时候只有玉米面,哪里有白面啊,玉米面粥也不是纯粹的面粥,是要放些苣荬菜的。
   一大家子人每天吃饭是一个大问题,口粮有限,是不轻易去吃干粮的,干粮是要留给干活的人,父亲常年在山场,他便是带着两个也是掺了苣荬菜的窝窝头。
   苣荬菜是田野里非常多的一种野菜了。这种野菜在地下有一条蔓延不绝的根系,除非你用铁锹翻地,把它的根挖出来,才会阻止它的生长。它有一条与韭菜一样的命,铲去这茬,又出那一茬。从春天到老秋,一直都在跟农人做坚决的抗争。
   苣荬菜之所以能走上人们的餐桌,是经过无数次验证过的。母亲说它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菜,是专门来救老百姓的。听她说,在老家时,因饿得不行,多吃了两棵白菜,而引起中毒。那时候也没有医院,得了急症,只有看自己的命硬不硬,能不能挺过去了。多亏了邻居大妈,用一枚铜钱,用刮痧的手法,刮她的前胸和后背,生生地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每回忆那段经历,她都耿耿于怀,唏嘘不已。
   一个人的成长,像一只虫子蜕去几次皮,才能达到成熟的目的。在历经艰难困苦之后,获得了新生,是可喜可贺的。蜕掉一层皮,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怎样的煎熬与痛苦?这样的痛苦何其忍受?蜕掉了一层皮,长出了新肉,还能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我赞叹母亲的顽强生命力!说到底,生活比生死还要强大,甚至比时间还要强大!那时候,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无论如何,活着是一种责任,死去是一种推卸。在生与死的面前,母亲还是选择了活着。
   母亲的顽强生命力,像极了这块土地上生长着的苣荬菜。普通的野菜,不被人认可就是一棵野草。
   有一次夜里,我被尿憋醒了,我想出去,却怕黑,不想说又很难受。母亲感受到我的需求。每一个孩子都在她心里装着呢,我从来都没有感觉她实实在在地睡去,也让我一天天踏踏实实地长大了。
   那一夜,母亲并没有如前一般点亮灯,而是轻轻地说了一句话:“你去吧,妈看着呢。”
   有她这句话,让我顿觉心里亮堂了起来。就是从那一夜,我开始立世了,开始渐渐地明白怎么去面对人生了。人生的第一次,也许还有些懵懂,也许还很无知,母亲身上的光辉却照亮了我。
   母亲是一盏灯!
  
   三
   面对贫困,父亲穷尽了一生的无奈。他还年轻的时候,就来吉林了。我家祖籍在辽宁省盖县,那里的状况也不好,父亲的出行也就与闯关东无异,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南,我们东北都统统称为“关里”。都说闯关东的是关里人,东北地区也不见得哪里都好,辽宁省已经开发许多年,勉勉强强还挂着个东北的名声,其实与关里有什么区别呢?父亲扛着行李卷,告别了他的父亲母亲,也就是我的爷爷奶奶,独自踏上了寻求生活的路。
   那时候,黑龙江和吉林大量招工,林业和煤炭大开发,没有费什么周折,就安稳了自己的工作。最初几年他工作认真,一直被工作单位授予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也因此让他的工作一变再变。他是一名优秀的职工,而别处在一直建场,需要大量的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去带领新职工。他也因此一直在变换着不同的林区,最后终于安定了。他分到了属于自己的住房,也很快把母亲还有奶奶、姐姐和哥哥从老家接到这里。
   家里人口增多,他那些口粮一下子捉襟见肘,根本不够果腹。林场能帮助的尽量帮助,毕竟不是粮食部门,自己也不产粮食。领导们集思广益,响应国家的号召,成立了“五七”生产队,基本人员的是职工家属,把林场所管辖的地域,能开垦出来的荒地河滩都开垦出来,用来种植粮食,来贴补家用。母亲因为身材高大,办事麻利,而被推选为妇女队长。每天都要带领几十名妇女去田间劳动,天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真的够辛苦的。
   父亲的活计是最累的。家里平时吃的都是稀粥,可是出力的人,是要吃些干粮的。父亲的饭盒里,所装的食品还是很特殊的。家里只有黄色的玉米面,而且很粗粝,怎样制作才能节省粮食,又能把粗粝黏合在一起?母亲便把苣荬菜掺了进去。
   苣荬菜掺进玉米粥里,还不觉得怎么样,稀溜溜的就是个苦味。然而,掺进玉米窝头里,状况大变。原本黄色的食物,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黑黢黢的,差不多快赶上了锅底黑。吃起来没有什么感觉,富于弹性,而且还有嚼劲,比之前的黄色窝头要好多了。更难得的是,那份苦味掺杂进来,苦味减轻了,反而还多了几分香甜。
   中午吃饭,大家都愿意在一起聚堆。父亲总会找个借口走开,去人家看不到的地方去吃饭。那黑色的窝头,好像把他整个人给染黑了,让他见不得人。一辈子勤勤恳恳,而且还是个要面子的人,有一点让他心里感到面子上过不去的事情,都会让他无比的难受。
  
   四
   我是家里兄弟排行中的老小,用东北话来说是“老疙瘩”。大姐比我大整整十四岁。其实,大姐在我们兄弟姊妹排行中是第二,在她的上面还有一个大哥,比她还大两岁。在辽宁省老家给大队修梯田,因为有冻土层被挖空,冻土层塌方,不小心被捂到里面,那时候,他刚刚十五岁……
   我是在当地出生的,作为老小,大姐义不容辞地担起了看护我的重任。那时候,她也不大,已经早早地担起了家庭的重任,除了要做家务外,还有一个重任,要背上我,去几里以外的田野,找母亲给我喂奶……
   年轻的女孩不懂得什么是年轻,家庭的重担已经压在她那还显柔弱的肩头,是不是觉得沉重呢?此时,我用异样的眼光去看望大姐的时候,她已经是该满头花白的年龄了,怎么比我的头发还青黑?应该满脸褶皱,怎么就光华依旧呢?原本还有些酸楚的心,却想不起悲切该从何而来。
   大姐还年轻呢!看看发给我们的图片,都是青春靓丽,光艳十足的美少女。我不由地吃惊,她的心真的不老吗?已经七十多岁的人了,该怎样摆脱生活的重负,该怎样迎接岁月的挑战呢,她似乎很有自己的章法。
   母亲不在了,我跟大姐走得最近,是因为她的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在我的心里,她就如母亲一样。有时候,给她打电话,听她在电话那端的声音,还是那么的清脆,心里便安稳了许多。面对她的无限安宁,我懂得了人的一生,就如是一场绽放。苦难是一堆肥料,生长在上面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即使是如何寡淡的一生,也会充满不可言说的快乐。
  
   2025年10月10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共 34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赓续人生的励志文章,苦菜饭,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应该出现的比较早。我不知道老师笔下的“苣荬菜”是不是我家乡所说的“苦苣菜”,但从老师的描述中,我就牵强的认为了。五六十年代,家家户户大多数就是以玉米为口粮,有玉米面糊糊喝,那也是一种幸福。人类的文化是从对生活的执着而诞生的,目不识丁,是我们父辈的常态,但他们在生活中对于庄稼、对于劳作、对于自然的认识与理解却是独一无二的深刻。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就是对不同季节细腻的区分,境界与秋后的萧索何其相似,但所刮起的是春风,虽也料峭,却唤醒了世间所有的沉睡。为小草的破土重生奠定美好的基础,这是属于生命力独有的风采。母亲虽不识字,但母亲懂得许多野菜。懂得苣荬菜可以作为一种小咸菜来佐餐的,懂得在玉米面糊糊里加入苣荬菜来保障粥的粘稠,懂得用水煮好苣荬菜掺杂在玉米面里做窝窝头,掺杂苣荬菜的窝窝头富于弹性,而且还有嚼劲,比之前的黄色窝头要好多了。更难得的是,那份苦味掺杂进来,苦味减轻了,反而还多了几分香甜。母亲的这种做法,属于无字书在孕染着一代人,村庄里的人们都有靠山吃山的办法,是野菜喂养了各个村庄的情绪与记忆,最终都被收藏在简朴而古老的语言当中,使得这片土地上,一直口口相传着的乡间俚语,以一种独特方式存在着。面对贫困,父亲穷尽了一生的无奈。所以每一次,总是避着人躲在一角吃着黑黢黢的窝窝头。但不论如何,那一代人总是努力的活着,像野菜一样活着,减轻苦味,增加香味。姐姐就是这种活法的例证,七十几了,还能保持那份光艳十足的美少女形象,如何不是苣荬菜的另一种人生。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充沛,处处透着生命的哲思。生活并非山珍海味,一株野菜也可以挑起各个村庄的情绪与记忆。生命是在煎熬与坚韧中递进过渡,繁华三千年的美好,就是苦难的肥料堆积而来的不可言说的快乐。美文欣赏,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金刚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金刚狼        2025-10-01 06:04:31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充沛,处处透着生命的哲思。生活并非山珍海味,一株野菜也可以挑起各个村庄的情绪与记忆。生命实在煎熬与坚韧中递进过渡,繁华三千年的美好,就是苦难的肥料堆积而来的不可言说的快乐。感谢赐稿东篱,期待您更多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14:30:23
  回忆性的文章,都是在写自己。有些地方在之前的文章里粗略写过,这一次算是老调重弹。关键是要写出味道,让大家接受。老师的编按水平真的高,诗歌写得好,散文写得好,编按就不在话下了。谢谢精彩解读,编辑辛苦了,祝国庆节快乐!
2 楼        文友:岚亮        2025-10-01 08:44:41
  读罢这篇家庭小史诗,内心怅然而又感动。文章以苦菜为引,舒述了父辈和那个时代的不易和艰辛,所呈现的人世界苦难人生的一个缩影,读来堪似苦菜,苦涩中又透着淡淡的的清香。拜读好文,国庆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14:44:07
  苦难的岁月里,能有吃有喝已经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现在回忆起来,会觉得这日子有多么甜蜜啊!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祝国庆节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5-10-01 08:53:20
  老师讲述的故事我非常熟悉,那个“大脑瓜”和苣荬菜,我是太熟悉了,自己也多次去田头采摘。那些过去的苦日子,因为一家人都在一起,虽苦犹甜。老师的行文双线推进,一边写吃苦菜饭的苦和乐,一边写亲情乡情的美好,适当的机会,顺理成章地揉合到一起,让文章飘出独特的味道——生活的味道。绝妙构思,深情佳作,拜读学习,顺祝节日快乐,写作大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14:47:48
  这些野菜都是乡下最普通的野菜,差不多遍地都是,就因为量大,获取容易,才能被人们所中意。救命的菜,这么称呼是不为过的。想起母亲这么说,我便想起她所吃过的苦,让人至今都怀念!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祝国庆节快乐!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1 12:21:08
  苦菜饭,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村里抗战忆苦思甜活动,就吃过,那时我们不懂得“阶级仇”,只知道这些就是曾经人们的主食。枫桦老师的作品,写出了苦菜苦,也写出了成长的香甜。苦难是为成长堆垒起来的肥料,必须长在苦难上的苗,才有茁壮的可能。我始终这样认为,不是所有的纨绔都是败家子,但纨绔成才的例子极少。祝枫桦老师国庆节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14:37:01
  苦菜在我们这里很多,大约有两三种,都能吃。田园里最多的是苣荬菜,我还常常留下一些,鲜嫩的时候,用来蘸酱吃。这时候,都是在尝鲜,决没有果腹之说。其实,我这个年龄正是在那段艰苦岁月的末端,日子已经不是那么的难了。可是,还是吃过那些饭食。征文活动开启,想了想还是觉得写一写过去的事情,是提醒一下自己,不要忘本。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祝国庆节快乐!
5 楼        文友:红花草        2025-10-01 14:01:52
  挖野菜,吃野菜,在曾经的年代很普遍,那种苦日子,现在想起来,还是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苦荬菜,我们这里到处都是,虽然味道苦,但却在缺吃的曾经,是大功臣。老师的文章,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学习了,祝老师开心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14:50:04
  老师身在农家,也一定吃过这样的野菜。当年的日子实在难熬,野菜充饥不是什么新鲜事。能活命保命,是最大的问题了。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祝国庆节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5-10-01 22:15:34
  苦菜饭,记录着日子里的苦,衬托着今日生活的甜。作者回忆里满是亲情的温暖,母亲如苦菜般顽强,又如一盏明灯将作者的心路照亮。父亲穷尽一生的无奈,仍努力地生活。姐姐能与岁月里逆生长,也是苦菜饭赋予的强劲与活力。好文,满满的回忆,感人肺腑!问候枫桦老师,国庆快乐!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5-10-01 23:12:02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解读!文中三位我最至亲至近的人,让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社团搞征文,一下子便想到了。再谢罗老师的来访,遥握,祝国庆节快乐!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