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现代诗歌 >> 【宁静·遇】菊红满院(诗歌)

编辑推荐 【宁静·遇】菊红满院(诗歌)


作者:乌蒙之音 白丁,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1发表时间:2025-10-01 17:30:28
摘要:《菊红满院》是现代朦胧诗,兼具大众亲和力与文学质感的作品,从朦胧诗的核心标准来看:它以“带缺角的红菊”为专属核心意象,既符合朦胧诗“意象承载多重意涵”的特质——缺角既是记忆记号,也是韧性与传承的隐喻,避免了直白抒情;又以“阿婆掐菊、孩童簪菊、街坊传菊”的生活场景为底色,打破朦胧诗易显晦涩的壁垒,让朦胧感扎根日常,实现“可感的生活”与“可思的诗意”平衡。


   一
   秋阳漫过屋脊时
   红菊挣开青碧胎衣——
   瓣尖缺角,是光咬过的痕
   外婆从山坳带回来的活印章
   盖在青砖上,风一吹就显形
  
   阿婆挎篮来,灶灰嵌在指甲缝
   专掐缺角深的:“填枕芯,梦就不凉”
   风偷一片,落在《楚辞》句间
   压着“木兰坠露”的冷
   漏出泥土晒过太阳的腥甜
   混着老桂最后几朵黄
  
   路过人瞥一眼:“残瓣”
   阿婆攥得更紧:“圆的没藏过山里风”
   我捏着那瓣薄如纸
   忽然懂屈子泽畔的目光——
   若遇这抹红,该把“落英”嚼出暖
   不是迟暮悲戚,是缺角里焐着的星
   在霜层下,亮得很轻
  
   二
   雨洗竹篱,爬满红
   风掀动瓣,就有带缺角的蝶飞
   不是真蝶,是露没干的梦
   沾着人间气
  
   小闺女发间别一朵,露水滴在衣领:
   “咱院的记号,别地儿没有”
   糖霜沾在嘴角,像贴了片小菊瓣
   指田埂:“张爷爷在描”
  
   白胡子攥着秃笔,纸被风掀得晃
   石块压着角,缺痕描得比墨重
   “姐姐戴了,比戏里好看”
   她踮脚插在我发间
   菊香混着糕甜,漫过竹篱
  
   忽然见王维的辋川
   松间月照过农人头巾
   捣衣声里飘着带香的风——
   原是这蝶,驮着风雅
   落在烟火里,不声不响
  
   三
   雪落时,菊瓣裹着白
   仅缺角露红,像素衣人袖管里的火
   不亮,却焐着暖
  
   窗下煮茶,铜壶咕嘟
   投几朵带雪的缺角瓣,加块冰糖
   茶汤染成淡粉,是揉碎的晚霞
   门吱呀开,张爷爷攥着皱纸:
   “红菊映雪如燃烛——卡了”
  
   他抿茶,眼睛亮:“这香沉,藏着太阳”
   窗外雪还下,缺角的红更亮
   像炭火盆里跳的星,像点着的灯芯
   把窗纸映得暖融融
   “冷香燃尽暖窗纱!”他拍腿喊
  
   我望着那抹红,想起苏轼的黄州
   春盘里盛的不是蓼茸
   是一撮菊、一块糖焐热的冷日子
   是雪夜深处,不熄的小火焰
   在诗行里,烧得很慢
  
   四
   雪化时,红瓣铺阶
   带缺角的,像撒了满地碎朱砂
   风过,响得像私语
  
   我蹲身捡,阿婆拎竹筛来:
   “你外婆也捡,缺角藏足太阳气
   煮姜茶,驱寒”
   后来街坊都来讨
   热汽裹着菊香,比药汤暖
  
   春分分菊苗,都挑带缺角的:
   “种着踏实”
   张爷爷送画来,纸上满是缺角瓣
   题着那两句诗,风掀画角
   一瓣飘向墙角——
   外婆种菊的土,比别处暖
  
   夕阳染亮竹筛上的瓣
   像撒了一地小灯盏
   我摸着袖上的红
   忽然懂这缺角不是残
   是菊的遗嘱:把暖刻成记号
   风过竹篱,就递得很远——
   远过田埂,远过张爷爷的纸
   远过明年冒芽的菊苗
   远过所有需要暖的日子
   像光咬过的痕,在掌心
   重新发烫

共 1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通过红菊的生长、采摘、使用等过程,表达了外婆、阿婆、张爷爷等人物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歌中,红菊的缺角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再是残缺,而是成为了温暖的象征,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是驱赶寒冷、照亮生活的微光。优秀朦胧诗可能仅做到意象朦胧或思想有深度,而这组诗在独创性、隐喻层次、空灵留白等维度均达到较高的写作层级,既可供读者品读借鉴日常诗意的表达,也可为创作提供“以生活意象写朦胧诗”的参照。写作特点方面,这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诗人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红菊的缺角比作生活的记号,比作温暖的源泉,使得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同时,诗歌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四个部分的叙述,展现了红菊从生长到被使用的全过程,使得诗歌内容丰富,情感表达深沉。佳作欣赏,推荐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01 17:34:58
  全诗以细腻的观察、鲜活的生活细节和古典文化底蕴,成功塑造了“缺角红菊”这一承载温暖与力量的意象,情感饱满、语言灵动,不失为一首兼具艺术性与感染力的佳作。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5-10-01 17:36:07
  诗歌以“缺角红菊”为核心意象,串联起外婆、阿婆、张爷爷等人物的生活片段,将对亲情、乡土的眷恋与对生命韧性的体悟融入日常场景,如“填枕芯,梦就不凉”“把暖刻成记号”,情感真挚且层层递进,能引发读者对“残缺与温暖”的共鸣。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