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回老家(散文)
时光荏苒,从上次回老家到现在半年又过去了,每天忙忙碌碌总是脱不开身,心里每天都挂念着年迈的老爸老妈。攒了半年的思念,终于有机会回去了,这是今年我第二次回老家看望我的老爸老妈。
回家前的晚上,我跟老爸微信视频告知了他明天早晨坐大客车回老家的事。老爸和老妈都在手机的镜头那头高兴地和我抢着说话。二老耳朵有点背了,老妈重复了好几遍,她抬高了嗓门;“你说谁明天回来?”“是我回去啊妈,您俩想吃啥,我给你们买回去”。老妈和老爸异口同声地说:“啥也不缺,你回来就好”。夜半无眠,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仰天遥望,缕缕乡思,索于耳畔。
第二天早晨五点起来整理好行李,我坐上了六点半通往家乡的大客车。路上在家照顾我爸妈的三弟媳给我打电话,问我几点到家,好准备中午饭。我说别等我,我得下午到家。在县城里儿子陪我办理了一些事情,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多了。
刚进家门,我感觉家是那么的亲切,当年漫不经心长出的小树苗,在墙根长成挂满牵挂的枣树,岁岁结着甜蜜的果实。老家总有一种让人特别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我所熟悉的。爸妈早已沏上茶等候我了。老妈高兴地说:“我看人家闺女回家来,我也想你啊,俺的闺女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说着说着还拿起了手绢抹起眼泪来了。
得知我这天回家,老妈推着轮椅几次在十字路口翘首将我张望。我在远方无时无刻也在想念着我的老爸老妈。当忙碌时停下脚步,心里那份牵挂飘向了家乡,我多想天天能陪伴在老爸老妈身旁。看到老妈拄着双拐蹒跚走路,我心里五味杂陈。平时我跟老爸微信视频,老妈总是接过手机问长问短。有时和老妈视频,她耳朵贴着手机高声扬着嗓门。视频里看到老爸老妈,我恨不得立刻投入到老妈的怀抱里,手机里面爸妈就在我面前,我摸着镜头里老爸老妈那慈祥的脸旁,我那砰砰跳动地心已飞到了爸妈身旁。老妈虽腿脚走路不方便,到也算康健。85岁高龄的老妈,平时还能自理,有时自己推着轮椅带着小马扎,到十字街树荫下凑合老姐妹聊天唠嗑。
老爸和老妈可不一样,82岁的老爸生活多姿多彩。视力非常好的老爸,他爱好看电视、爱好看书、爱好看手机新闻、爱看快手、爱看抖音。老当益壮帅气的老爸自从今年春天,又骑上了四轮电动车。每当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时候,他就和村里三位伙伴,爱好运动,乐观开朗的两位叔叔一位大爷四人,各自骑着电动车到各村游玩。83岁高龄的付希增大爷一马当先,老爸排第二,72岁的付希成叔排第三,看上去像六十多岁的76岁的付中华叔叔断后。每天下午三点在付希成叔叔家门口集合,希成叔家就在十字街西南角。四人电动车队雄赳赳气昂昂准时出发。骑行方圆不超五公里,速度都调到低挡。
有一次骑尽兴了,领队的大爷付希增一踏油门,跑到十里开外的郑桥村去了。我老爸紧跟其后跑到薛堂去了,后边付中华叔和付希成叔落队了,一溜烟工夫看不到这两位耄耋之年的老头了。可把二位叔叔急坏了,队伍散了天色不早了,二位叔叔回家了。到家之后付中华叔放下电三轮先跑到我家,一看我老爸坐在屋里喝茶了。叔叔的心才放下。原来大爷和我老爸对周围村庄路段不用导航了如指掌,年轻时这些村庄都走过再熟悉不过了。兵分两路付希成叔去了领队的付希增大爷家,刚进大门透过玻璃窗户就看见付希增大爷坐在屋里沙发上了,希成叔心里刚才还忐忑不安,为付希增大爷捏着一把汗呢!见到领队队长哪颗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每个月老爸老妈由我三位兄弟轮流赡养,这个月是我三弟媳在家照顾我老爸老妈。屋里收拾的明光铮亮,三弟媳给老爸老妈洗的衣服干干净净。一会儿工夫三弟媳掐着一捆摘过的韭菜回来了。三弟媳骑着电动车想去村东超市买韭菜,为我和儿子包饺子,被房后邻居弟媳拦下了,她家院子里种的红根韭菜包饺子做馅吃可香了。不一会儿给割了一大捆,两人一起动手又把韭菜摘干净了,三弟媳把韭菜拿回家,勤快的三弟媳在厨房里忙里忙外。洗韭菜、拌肉馅、揉面准备给我们包饺子。我擀皮,三弟媳包,老妈坐在我们身旁,我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包饺子。你一句我一句我们三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尤其老妈我们近距离说话,她的耳朵也好像不聋了。老妈说:“前几天上小学的重孙子浩浩,和重孙女萌萌,跟她爸妈从县城回来了。两个孩子回来拿着吃的先找老奶奶老爷爷,手里各自拿着一兜子吃的,非要让老奶奶老爷爷吃,不吃不行啊。”老妈说着笑的眼睛眯成了两条缝,皱纹里都藏着满满的幸福。浩浩和萌萌是三弟媳家的孙子孙女,这是家风,是三弟和三弟媳传承给孩子们尊老爱幼的品质。
老爸在屋里正聚精会神地看电视,我儿子教他姥爷用电视遥控怎么调台。然后老爸自己拿起遥控又操练了几遍终于记住了。一会儿老爸又把手机拿出来,儿子教姥爷清理手机里面的垃圾,又把字体调大。老爸又学会了手机里面删除添加等好多知识,老爸不服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新生事物和年轻人们的生活方式,老爸都能融洽相处。他用的智能手机自己操作基本熟练。
中午二弟也从县城回来了,他是主要回来看老爸老妈的,前几天二老感冒了二弟不放心。他听我和儿子回老家了,也上三弟家来凑过来和我们叙旧了。我们包完饺子三弟媳再三挽留二弟吃饭再回去。还没等煮饺子,这时饭店服务人员给我们送来了八个硬菜,我们感到非常惊讶,这时谁在饭店里要的菜呢?我们都没离开屋。这时我儿子猜到了,准是在天津奋战在第一线批发大米的我三弟,向饭店订的菜。于是儿子拿起手机跟他三舅视频,果不其然,正是我三弟为我们要的菜,他手机里存有饭店电话。视频那边三弟笑呵呵地说:“在天津粮店里,从监控里看老家门前停一辆黑色小轿车,看车牌就知来了贵客了,是大外甥和姐姐回老家看老爸老妈了,怎么也得要几个硬菜啊!老姐半年没回来了。”说的我酒还没下肚脸先红了。我们姐弟俩唠了一会都开心地笑了,这是三弟三弟媳对我们的盛情款待,盛情难却。在这一年里,这个金秋十月是新米上市最忙的季节。三弟媳恨不得有分身术,她撇下生意特意回家来照顾老爸老妈,而三弟每天跟伙计在天津粮店,起早带晚批发大米忙生意送货。这段时间三弟吃不上喝不上累的又瘦了一圈。
晚上平时八九点钟,老爸老妈早就进入梦香了,今夜我们说到子夜十二点钟声敲过还没有困意。窗外的星光似乎分外明亮,月亮笑弯了腰,此时我深感月是故乡明,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天上午,付中华叔又来约我爸下午三点集合。四位老当益壮精神矍铄的帅老头,电动三轮四轮车队准时出发。开心快乐热爱生活的四位老人,每人车上放一小马扎,有时他们在树林里休息欣赏鸟语花香,有时看老人们下棋,有时在河边看人钓鱼。每天心情舒畅他们天天锻炼,身体越来越好每人最少再多活十年。
夕阳将要落山了,当我和儿子准备和我的老爸老妈依依惜别时。三弟媳给我把鲜玉米棒子,金丝小枣,苹果,冬瓜都搬上了车,这些都是家乡的绿色食品。三弟媳给我捎的是家的温暖和浓浓的亲情。我给二老留钱,老爸老妈说啥都不收。老妈说:“你们走吧,我们都挺好!别想我。”老爸说:“我什么都不缺,记得常回家看看。”
我会的,一定常回家看看二老!老爸老妈多保重身体。无论我们多大有爸有妈我们就是孩子,最奢侈的温暖花甲之年的我,还能喊一声“老爸老妈”,心里比中秋月饼里的冰糖桂花蜜还甜!
回老家真好,和老爸老妈在一起真幸福。
2025年10月3日江山文学首发 写于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