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曾经】曾经,或者命运(组诗)
一、交班日志
——2018年冬,陇海线某段
张师傅的劳保鞋
踩过结冰的检修沟
手套右手的破洞处
露出被柴油浸泡的指纹
“K1968次晚点三刻钟”
他在交接本上写道
气压表指针微微发颤
像他去年体检的心电图
更衣室的铁柜里
躺着女儿从郑州寄来的毛衣
领口标签还留着
“祝爸安康”的圆珠笔迹
那划痕比工资条更清晰
二、工资单
基本工资:叁仟伍佰元
夜班津贴:伍佰贰拾元
安全奖金:叁佰元
扣款项:
养老保险:肆佰叁拾元
企业年金:贰佰元
伙食费:贰佰捌拾元
背面——
用铅笔字:
“雯雯学费生活费已汇,剩叁佰”
三、调度室记事
凌晨三点 信号灯
在雪雾中泛起红光
王调度挂断第七个电话
保温杯里的浓茶
正映出监控屏幕上
那个不断看表的女人
他在运行图空白处
画下今天的第八个叉
“除夕备勤”的印章
盖住了老家来电的未接提示
四、检修车间
李班长用撬棍
敲打生锈的轮对
这声音陪他度过
第二十三个冬天
工具柜最底层
压着三十年前的聘书
“蒸汽机车司炉工”
照片上的青年
如今只剩腰间劳损
和阴雨天发作的风湿
五、最后一趟绿皮
明天就要改用和谐号
老刘在驾驶室
擦了整整三遍操纵杆
就像抚摸儿子
当年满月的脸蛋
退乘时 他偷偷
从报废的车头上
拧下颗锈蚀的螺栓
“留个念想”
他对自己解释
声音被新到的动车组
鸣笛声淹没
【编者按】该组诗以冷峻的笔触雕刻出铁路系统的微观生态,五组镜头如同CT扫描般穿透工业文明的肌理。诗人采用档案体与意象派交融的笔法,将工资单背面铅笔字与心电图震颤的指针并置,让圆珠笔划痕与锈蚀螺栓共同构成时代注脚。张师傅手套破洞处的柴油指纹、李班长工具柜底层的蒸汽机车聘书,这些细节如同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着工业躯体上的岁月包浆。诗歌通过“气压表指针/心电图”“毛衣标签/工资条”等意象群构建出双重隐喻系统,使钢铁轨道与人体血脉产生量子纠缠般的诗意共振。数字在此成为最锐利的诗眼:工资单上机械排列的金额与背面手写“剩叁佰”形成巴赫式的对位和声;王调度“第八个叉”与“第七个电话”编织出当代西西弗斯的神话。当老刘拧下绿皮车螺栓的动作与抚摸婴儿的触感重叠,工业物件的温度终于突破钢铁的熔点。这组诗的本质是以词语为探针,测量现代化进程中人性的压强变化。在动车组鸣笛淹没叹息声的加速度时代,这些诗句如同钢轨接缝处的伸缩缝,为飞奔的时代保留着必要的诗意缓冲。【编辑:纪昀清】
3 楼 文友:纪昀清 2025-10-03 14:26:48
该组诗以冷峻的笔触雕刻出铁路系统的微观生态,五组镜头如同CT扫描般穿透工业文明的肌理。诗人采用档案体与意象派交融的笔法,将工资单背面铅笔字与心电图震颤的指针并置,让圆珠笔划痕与锈蚀螺栓共同构成时代注脚。推荐共赏!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