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诗词古韵 >> 【菊韵】中秋赋(文赋)

编辑推荐 【菊韵】中秋赋(文赋)


作者:何峰 白丁,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发表时间:2025-10-03 19:00:46

【菊韵】中秋赋(文赋) 观夫秋空澄碧,桂魄悬轮;夜露凝华,金风送爽。值三秋之杪序,临四海之清光;聚人间之欢宴,沐皓魄之祥光。千载中秋,载华夏之文脉;一轮玉镜,映山河之沧桑。今逢盛景,感时序之轮回,叹世事之沧桑;援笔为赋,颂家国之兴昌,寄前路之康庄。
  
   回溯洪荒以降,中古以还,中秋之典,肇自先民。或祭月于西阶,祈年丰而谷实;或赏月于东篱,寄情思而怀人。彼时洪荒初辟,民尚穴居;三代承流,礼始彰明。然秦砖汉瓦,虽筑宫阙之巍峨,难掩黎元之艰困;唐韵宋风,纵吟诗词之璀璨,未脱社稷之浮沉。骚客临轩,叹 “明月几时有”;寒士对影,悲 “照我罗床帏”。观夫昔时之世,兵燹频仍,饿殍载道;赋役繁重,黎庶难宁。茅檐低小,风穿四壁;箪瓢屡空,岁暮无羹。中秋之夜,唯见寒星伴冷月,不闻欢歌逐笑声;贫者谋食尚不足,何暇对月诉平生?
  
   逮及近世,国运倾颓,外侮内忧,接踵而至。鸦片烟毒,蚀我民魂;列强势迫,割我疆土。“东亚病夫” 之辱,刻诸骨髓;山河破碎之痛,铭于丹青。是时中秋,月虽依旧,景已全非。城郭丘墟,狐兔昼行于街巷;田园荒芜,饿莩横陈于郊坰。仁人志士,对月长吟,叹 “四万万人同一哭”;英雄豪杰,拔剑起舞,誓 “拼将热血卫中华”。长夜漫漫,何时旦兮?孤月凄凄,照征程兮。
  
   幸有红旗高举,星火燎原;志士同心,改天换地。一九四九,神州廓清,新中国成立,如旭日东升。破 “一穷二白” 之局,启百废待兴之程。然积贫积弱之基未改,饥寒交迫之境犹存。中秋之夜,百姓虽脱奴役之苦,仍抱温饱之忧;稚子盼饼而难觅,老父叹月而伤情。然民心凝聚,如星拱月;干劲勃发,似火燃薪。垦荒屯田,辟千里之沃野;兴修水利,疏万条之河津。虽步履维艰,然方向既定;纵风雨兼程,然信念弥贞。
  
   斗转星移,时序更新;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四十余载,栉风沐雨;亿兆黎元,胼手胝足。破思想之桎梏,开市场之先河;引外资之活水,育创新之新芽。昔时茅檐低小,今者楼宇峥嵘;旧日箪瓢屡空,今朝仓廪实盈。衣食住行,焕然而新:布褐变锦绣,粗粮换精粮;土坯成砖瓦房,徒步代机动车。
  
   中秋之夜,街市霓虹映明月,庭前笑语溢轩楹。稚子捧月饼而嬉,老叟酌清酒而吟;万家灯火团圆夜,一曲笙歌贺太平。及至新时代,脱贫攻坚,彪炳史册;全面小康,梦圆今朝。九千余万贫困人口,尽脱贫厄;八万余所贫困村寨,皆焕新容。“一个都不能少”,誓言铿锵;“一个都不掉队”,行动果决。是时中秋,月更皎洁,景愈繁盛:乡村水泥路通万户,城市高架桥连千城;农家书屋藏千卷,社区广场舞娉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业有所成。
   今我中华,已非复昔日之 “东亚病夫”,实为今日之 “东方巨龙”。科技腾飞,捷报频传:高铁驰奔,穿岭越河连九域;神舟巡汉,携星揽月探沧溟;蛟龙潜渊,寻幽探秘深千丈;量子通信,织网传薪通万程。外交斡旋,彰显大国担当:“一带一路”,架合作之桥;人类命运共同体,献济世之方。军威赫赫,守土安疆;文化灼灼,播誉远方。中秋之夜,登长城而望北斗,临黄河而沐清光:见京畿繁庶,沪上繁华;观岭南俊秀,塞北苍茫。万邦来朝,非为朝贡,实为共赢;四海宾朋,非为畏服,实为景仰。
  
   抚今追昔,千年一瞬;展望未来,无限可期。自新中国立基,至民族复兴圆梦,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将至;纵任重道远,然做则必成。今之中秋,非独庆团圆之乐,更兼怀奋进之心。续文脉之薪火,开时代之新程;承先贤之智慧,赴复兴之远征。愿我华夏,如中天皓月,永悬朗朗乾坤;愿我同胞,似群星拱卫,共襄赫赫中兴。
  
   噫吁嚱!中秋之月,照过千古,亦照将来;中华之运,经尽沧桑,终趋鼎盛。值此良夜,把酒临风,寄情于月,作诗以铭:皓魄当空照九州,千年文脉续源流。昔时贫弱今繁盛,昔日蒙尘今耀眸。小康已遂民生愿,大梦将圆国运遒。且待复兴圆梦日,再携明月醉金瓯!

共 15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秋赋》以传统赋体为形,承载千年家国情怀之魂。作者何峰先生以皓月为镜,照见华夏文明从洪荒祭月到盛世欢歌的沧桑历程。赋中既有“秦砖汉瓦,难掩黎元艰困”的历史沉思,更有“红旗高举,星火燎原”的时代强音,将个人情思与民族命运紧密交织。尤为可贵的是,此文以中秋月圆为脉络,串联起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东方巨龙”的奋进史诗。脱贫攻坚、科技创新、文化复兴等时代印记在骈散错落的文辞中熠熠生辉。最终以“携明月醉金瓯”作结,既延续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文人传统,又注入了民族复兴的当代精神,堪称传统文体与现代气象的完美融合。此赋不仅是北海老年大学教学成果的生动体现,更彰显了老一辈创作者“笔蘸沧桑写春秋”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5-10-03 19:03:37
  很美的一篇文,拜读了!给何老师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