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香】涝池的今昔(散文)
过去曾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一点不错,并且千真万确。
今年立秋以来,雨出奇的多,可以说三天两头天下着雨。第一茬雨下完地皮还没有干,第二茬雨又来了;第二茬雨下完天晴了三天,人还没缓过神来,第三茬雨又来了。有人戏称这一个多月把一年的雨都下了,地皮从来就没有干过。
这也直接影响今年的种麦,人常说:“收种为大。”
更重要的是村东头国家前几年改造的涝池,这次真正派上了用场。全村三个队的水,几乎全部流向了改造了的涝池。据有些村民讲,自涝池修建起来后,今年才真正起了作用,把水排顺了。
也有些村民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话一点不假,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这新型的就是好,国家这次也把钱拌响了。(用在了位置上)
那天,雨刷刷地下着,我在家待得有些闷了,从电脑前站起来,伸了伸懒腰,站在房门口,看着忽大忽小的雨。想出门溜一溜,让思想清静一下,便打着伞,穿上一双早已准备好的球鞋。几条街道上的水,按修水泥街道时的设计,潺潺地汇聚在一起。
我信步来到那新建不久的涝池旁,三四股水顺着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坡淌着,汇在一起,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水流,这水流又顺着早已埋好的管道流着。
不知是雨太大,还是水太多,管道排水不急,水聚集在一起,看起来足足有十多公分高。旁边不远处的水还在向这里流着,水面上时不时漂着杂物。我仔细看看入水口,上面用钢筋焊接的像筛子一样的口子,挡住了所有杂物,避免流水口堵塞或造成地下管道不畅。
我的球鞋湿透了,雨还下着,水还流着。秋天的天气不算冷,我再一次向涝池四周望去,空无一人,只听到流水的声音,那声音仿佛像大合唱,演绎着最丰富多彩的乐章。我又一次望向入水口,那杂七杂八的东西,好像把入水口堵住了。
我把裤子挽到腿弯,穿着球鞋,赶到入水口,用双手把堵在上面的柴草杂物抱到一边。杂物太多了,我抱了一次又一次。在抱最后一次时,不慎脚下一滑,半个身子倒在水里。我也顾不得许多,忙站起来又把剩余杂物搬运完。
水马上流通快了,那筛子状的入口上起了一个很大的漩涡,水路立刻通了。水流得更快了,再看看入口处不远处我堆放的杂物,足足能装满一架子车。
我看呆了,四周的水流得快了,没过十分钟,几乎流完了街道上的水,街道似乎清亮多了,好像人们洗过的衣服一样,干净而整洁。
我看着我的“丰硕成果”,偷偷地笑了,我认为我今天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用农村土话说:“做了件赢人事。”
鞋泡在水里,一条裤腿因跌倒湿了,衣服也湿了些,但我心里是高兴的。
回家后,我用太阳能热水器洗了个澡,把上衣、裤子、鞋全部换下来洗了,挂在衣架上,才躺在炕上闭目养神。过去在那古老涝池里游泳的事,点点滴滴涌上了心头。
那时我在上小学,伏天一下雨,我们几个同学就像疯了一样,跑到涝池边,看从街道上流下来的泥水。那时到处是土路,雨水卷着泥沙流入涝池,泥水混在一起,一般没有两三天沉淀不下来。我们一放学就到涝池边等,等水稍微清一点,就站在一人多高的涝池岸边,脱光衣服往下跳,比赛谁跳得远、谁憋气在水里待的时间长,谁赢的就是冠军。
我一般都占中游,用我们常说的话:“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记得有一次,我们三个孩子在涝池里游泳、打水仗,玩得忘乎所以。不知过了多久,玩够了上岸一看,衣服不翼而飞,不知被谁拿走了。我们大吃一惊,四下空无一人。特别是我的那件半截袖布衫,是母亲刚买不久,我才穿了一次、洗了一水。找不到衣服,我们实在没办法,光着屁股跑回了家。母亲狠狠骂了我一顿,才给我找了一身衣服。
那时都是土路,就连村上的街道也是土的。每次下完雨,队长都要组织社员拿上铁锹,把街道和村口的重要路段铲平。每次雨后要停两三天,涝池水才会清,生产队的牲口才能喝上水,村里人也才能在涝池洗衣服。
我记得,因为雨水带着泥土流向涝池,涝池慢慢被泥土垫高了。每年冬季涝池干了,队长就抓紧组织劳力淘淤下来的淤泥。说来那淤泥在涝池里待久了有肥力,队长让拉到麦田里,打碎后撒在地里。你还别说,上了涝池淤泥的地就是不一样,同样的地,麦子长得好很多。
有时候夏天、秋天的晚上,青蛙叫声此起彼伏,组成了大合唱,常常一声未落,一声又起。有时雨刚下过,青蛙就爬出涝池岸,一堆一堆地爬着。青蛙繁殖也快,没几天就能繁殖出许多。我们还常捉青蛙玩,拴住一条腿,让它爬不了。
那时的涝池,说实话既是村上的防洪排涝池,天旱时农民也能拉水的蓄水池,还能浇些蔬菜之类的作物。
那年我上初中,学校放暑假,父亲种的五分地旱烟眼看就要旱死了。父亲是生产队长,忙得常常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他找了个桶,家里有架子车,就让我拉水浇旱烟。
我知道父亲烟瘾大,这几分烟是他一年要抽的,看着他辛苦的样子,我二话没说,就去涝池拉水浇烟。
十多天后,我终于浇完了。你还别说,浇过的旱烟长得出奇的好。那年旱烟收成不错,父亲除了自己抽的,还卖了三十多元。那时的三十多元,能买不少东西呢。后来父亲给了我三块钱作为奖励。
这就是昔日的涝池。
现在涝池改造好了,即便是下大雨、暴雨,也不影响村民的安全。国家有一套管理办法,既排涝又蓄水。
昔日的旧涝池不见了,涝池两旁树荫丛丛,树旁不远处还种了花花草草,涝池边有护栏,为防止小孩进去玩耍,还设置了小铁门。每年都有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来除草维护。
现在实践证实了这一真理,涝池整理好了,村民受益了,水泥路面流下来的水,也清清亮亮的很好看。
昔日的涝池终于改造好了,村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见了说道:“现在国家真好,把昔日破旧不堪的涝池改造得这么好,农民再也不受水涝和干旱的苦了。”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