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你不听,我也要说(散文)

编辑推荐 【酒家】你不听,我也要说(散文)


作者:单培文 探花,1331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发表时间:2025-10-04 21:24:57


   小时候,每天清晨,露珠晶莹,母亲烧好饭,送我上学前,总要追到门口:“娃,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将来找份好工作,日不晒,雨不淋,不要像我们一样镰刀勾屁股。”在老家,镰刀勾屁股,就是种田。
   我生性调皮,贪玩如猴,不愿被束缚于课堂上,总想着四处玩耍。哪怕啥事也不干,光拔根小草,不断地咬,咀嚼出其中的苦味,也比听老师讲课要享受得多。
   小学,老师严厉,管得紧;学校离家近,随时告状都行,我年龄小,还勉强做个乖孩子,或听课,或背书,或做作业。进入初中,宿舍被鉴定为危房,学校一拆为二,名师及校长留守老校区,剩下的老师都是师范刚毕业,忙着恋爱,没有心思管理班级。我们这些学生就像没了牧羊人管理的羊群,自由泛滥,我更是如鱼归大海,潇洒万分。
   上课,我钻在抽屉里,给课本画插图,将年迈的杜甫画上赤兔马,配上大砍刀,跟李白大战三百回合;下课,仅仅十分钟,我疯狂追跑,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经常逃课,到野外掏鸟窝,到河里摸鱼,用火烤熟了吃,串起来炫耀……
   作业从来不做。一个学期,练习册还是崭新如初,像刚发下来,一个手写的字都没有。老师也不计较,因为从来不检查。偶然间,老师发出一句命令:“今天,学习委员把作业收上来。”结果,交的人寥寥无几。全班50人,交了不到个位数。老师只能打哈哈,一笑了之。
   母亲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过惯苦日子,甚至吃不饱,穿不暖,自然希望孩子出人头地。1994年前后,学费暴涨,每学期都要交上百元。我家三兄妹读书,每学期几百元。面对这天文数字,母亲从不皱眉,咬牙交纳。如此,她更希望我好好学习,考上中专,找份工作。那些年,中专包分配,一旦考上就等于铁饭碗。
   因而,每一次,母亲不厌其烦,跟我说了再说:“孩子,咱们家一无权,二无钱。你自己不努力,未来只能跟我一样,继续过苦日子。”我嘴里“嗯嗯”地回答,心里却想着,读书有啥意思,太苦。至于将来好与坏,又有哪个孩子能想那么远!
   母亲说多了,我嫌她烦,闭起耳朵,恨不得找两团棉花塞起来:“紧着说,紧着说,有意思吗?谁不想努力,不是谁都是读书的料!”
   母亲知道我的意思,她明白我不会听她的。我初中住校,每周往返一次。天高皇帝远,天高任鸟飞。她人在老家,根本没有控制权,繁忙的农活、贫穷的日子,像绳子将她死死地捆在土地上,无法离开。退一万步讲,她就算住在学校附近,叛逆的我又岂会听她?
   尽管如此,依然没有改变母亲张嘴,一次次说。也许,她在想,说总比不说好,要是我听了一丁点,总是好的;要是我哪天懂事,飞上枝头成凤凰,她梦里都能笑醒!
  
   二
   母亲过世,我们居家操办丧事,特别叮嘱年迈的父亲:“爸,少干点农活,别太辛苦了。”
   近些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已大不如前。十几年前,百来斤的稻谷,他一把掼上肩,轻轻松松过田埂,上陡坡,挑回家。那时,他虽然年过六旬,但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一袋肥料运回家,我想找棍子抬。父亲却微微一笑,双膝一弯,腰部一沉,双手用力,径直抱着走。
   岁月终究不饶人,如今的父亲已皱纹满脸,头发掉光,走路蹒跚,弯腰驼背,再干繁重的农活,显得力不从心。前些日子,秋风吹起,秋蟹正肥,稻谷成熟,稻穗沉甸甸的,父亲忙着割稻。
   干过农活的人都知道,割稻十分辛苦。虽属秋日,但太阳的威力不减,秋老虎名不虚传,父亲弓着腰,从清晨割到日暮。我们子女工作忙碌,远在城中,根本无暇去帮忙,父亲要割稻、脱粒、晒稻。况且,当时母亲尚在世,瘫痪在床,他需要时常前往照顾,累得虚脱。
   跟母亲通电话时,母亲说父亲吃不下饭,没有胃口,躺在沙发上,似乎都不能动弹。我们有些担心,想着带父亲到医院看看,没承想母亲却意外离世。奔丧时,我们见父亲并无异样,才放下悬着的心,确定他是累着了!
   回想父亲年轻时,暑假时夏收夏种,四亩多田,太阳更红,天气更热,忙碌更甚,他却云淡风轻,谈笑间秧苗已插上,再搁两天田已耘好。现在,却被一亩多的稻谷累着,真是老了。
   既然老了,我们当然得提醒他:“爸,明年不要再种稻谷,免得累出一身病。现在老年纪大了,只要不生病,就是在帮我们省钱。”这话不假,如果父亲身体抱恙,我们不光要出医疗费,还是抽出时间陪护,耗时又费钱。
   父亲坐在板凳上,抽一口旱烟,“啪嗒”后说:“到时再看。”
   我知道他的想法——明年接着种。农民不种田,相当于战士不拿枪,老师不拿粉笔,像话吗?父亲虽然七十有六,但他不服老。这不,前两日,板栗颗颗咧开嘴,二哥二姐想着去敲。搬梯子时,父亲居然提出自己爬树,差点惊掉我们的下巴。
   前两年,我们早劝过父亲,不要种田,将瘫痪的母亲照顾好就行。没有粮食,我们就买回家,肯定不愁吃。他固执地种,不光种田,还种菜、挖笋、砍柴、采茶油果……一样也没有漏下。
   我们不给他买稻种,母亲也再三禁止,可根本阻挡不了他的脚步。他委托别人、早早犁地、备好肥料、下好秧种……忙得像陀螺。
   我知道父亲不会听,但我们还是要说。毕竟他是我们的父亲。时间作用下,或许有用呢?哪怕他听了万分之一,减少一丁点过度劳作的身影,都值!
   正如,我跟父亲说:“不要省着抠着,有钱就花。”父亲笑着回答:“我肯定不会乱花钱。”言语间,他全是对自己想法的笃定。
  
   三
   “孩子们,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善良的人。”“孩子们,校园内不是打闹的地方。一旦受伤,问题就大了。”“同学们,不要打架,我们相处时光有限,情谊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每月,每周,每日,甚至每节课,我都要强调。
   其实,作为老师的我在台上讲这些道理时,下面认真听的学生少之又少。虽然鸦雀无声,教室里静悄悄的,小眼睛像在看老师,小耳像竖起来,其实三心二意:角落里的毅同学不时盯一眼抽屉,肯定在做小动作;前排的两位小女生挤眉弄眼,似是用眼神传递某种信息;树上的一声清脆鸟鸣,引得靠窗的彬同学会心一笑,看来他的耳朵在操场上……
   接手这个班后,虽然优生很多,习惯好的同学不少,但后进生同样存在,驻扎在班级中,格外显眼。毅同学很聪明,一年级代表班级参加识字大赛,虽然没有获得一等奖,但三等奖的不俗成绩也让人寄予厚望。因为每个班级只有两名参赛选手,获奖率也只有60%,这样的孩子将来肯定是种子选手。可是随着逐渐长大,家里疏于监督,他成绩一落千丈,语文更是徘徊在及格线上下。
   彬同学人高马大,喜欢欺负同学,动不动用拳头解决问题。某个周一,升旗仪式即将开始,雄浑的入场曲已经响起,班长却来报告有人打架。不用猜,肯定是彬。起因很简单,前排同学离开座位时,不小心将彬的书弄掉在地,彬不等道歉,抬手就是一拳,自然引发打架事件。罪魁祸首主要是彬,令我好生愤怒。
   火同学胖胖的,怕热,刚刚清晨就“呼呼”吹起电风扇,一天喝几瓶水。家里带来的水喝完,直接跑去卫生间,拧开水龙头开喝。周末太热,他却顶着“防溺水六不准”的高压线,跑到河边玩,抓鱼摸虾,虽然没下水,但着实把我吓了一跳。
   ……
   安全是保障线,好习惯养成很重要,德智体美劳都要全面发展,我作为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说,说得口干舌燥,喉咙发痒。刚回到办公室,赶紧灌一杯凉白开。
   我总对办公室的同事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啦?无论怎么说,叫他们书写要工整,习惯要养成,作业要检查,可真没几个人听!”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话引来诸多附和,他们班的情况亦同。这时,一位老班主任站起来,缓缓开口:“孩子都这样!要是一说就听,一听就改,那教育就简单多了。我们就是要不断说,反复强调,如史铁生所说,子弹终究会正中眉心,哪怕十年以后。”
   瞬间,我明白了。是啊,即使你不听,我也要说。那些不听却要说之间,藏着最笨拙的爱。有些话注定要落进风里,但风会记得,我们曾怎样固执地爱过。

共 31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不当家不知柴米价,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天下父母,莫不是为儿为女,一辈子操心操劳,而年少无知的孩子总是具有天生的叛逆性,时光流逝,一直一直等到长大,等到父母老迈或者离世,我们才想起父母的谆谆教诲,那些昔日的唠叨,仿佛间变成了警句,可惜等深深理解了父母的心,却“子欲孝而亲不待”,悔之晚矣。“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而师长却是另一方面的“父母”,他们对学生的教诲,也是真诚之情,拳拳之心。念及父母的恩情,念及为人师表,文章由此及彼,敞开心怀,娓娓道来,令人动容。推荐阅读!【编辑:山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泉        2025-10-04 21:26:35
  文章饱满深情,敞开心扉,颂扬着父母的爱,启示着作为人民教师的高尚职责。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2 楼        文友:山泉        2025-10-04 21:28:06
  本文从标点字词到语句,比之以往,已经精进了很多。
   单老师保重!
我来自大山深处,来自心灵彼岸……
3 楼        文友:千里寻梅        2025-10-04 21:52:17
  文章中充满遗憾,对离世母亲的遗憾,对父亲辛苦的遗憾,对学生叛逆的遗憾,情感真挚。正如山泉老师的编按,令人动容。问候单老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