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饺子蘸蒜泥(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饺子蘸蒜泥(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81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7发表时间:2025-10-06 09:01:28

我喜欢吃饺子,而吃饺子必不可少的,是那一碗香喷喷的蒜泥。
   那年,姥姥在村东头开了一家好吃不贵的饺子馆,是大舅出钱给开的。我和哥那时经常偷着去饺子馆吃饺子。奶奶家生活条件不好,很少吃饺子,何况是那种一个肉丸的大葱馅的饺子呢。每次我们去,姥爷总是笑眯眯地赶紧下厨,给我们煮上满满一大盘。
   说实话,我以前是不吃蒜泥的,嫌辣,更怕回家让奶奶闻出来——奶奶说过,姥姥做生意不容易,我们吃一盘饺子,姥姥就少赚一盘的钱。其实更深的原因是,奶奶不想让姥姥觉得何家过得苦。奶奶是个极要强的人,日子过得再苦再难也不愿让人看出来。她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她总是在临出门前抹点猪油在嘴唇上,挺直腰板走出去。何况她当年答应过姥姥,说母亲嫁到何家一定会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连顿饺子都吃不起。那她不说嘴打嘴了吗?所以碍于奶奶的脸面,我和哥只能偷偷去,有时回去晚了也只是撒谎说去姥姥饭馆看大彩电了。但姥姥是多么聪明的人呀?每次我和哥从饭馆出来,她都会让大舅骑上脚踏车送我和哥,同时会让我们给家装一盆饺子,煮一些咸鸡蛋,带一盆猪油渣。
   大舅那时在饭馆帮忙,他负责饭馆的采购干一些零碎活。他爱吃大蒜,每次吃饺子都喜欢嚼大蒜。一开始饭馆每个桌子上会放一头蒜,没有蒜泥,饭馆的每个饭桌上也会放一头蒜,或几个辣椒。而有的食客不喜欢大蒜嚼着吃,而喜欢吃蒜泥。大舅就在开门前每天扒蒜捣许多蒜泥,除此之外姥姥还炸了许多辣椒油,来吃饭的人喜欢吃饺子蘸蒜泥,蘸辣椒油,从此后生意更红火了。
   我每次去,大舅都会在我和哥进屋一刻逗我俩:“两个小馋猫来了!告诉你俩呀!吃饺子必须吃蒜泥呀!不然不让吃!”
   大舅说完还给我俩的碗里舀了蒜泥,不吃吧就吃不上饺子,不管那么多了,干脆就吃吧。那天一盘饺子我和哥吃个溜干净,而且觉得吃饺子蘸蒜泥简直就是绝配。当然了那天回去,奶奶给了我和哥一人一巴掌说我俩给她丢脸了。但那天她吃着我们拿回来的猪肉馅饺子,蘸着大舅给拿来的蒜泥也吃得格外香。那天后,我和哥再去姥姥饺子馆,吃饺子必然要蘸蒜泥。即使回去挨奶奶一嘴巴我俩也认了。
   后来我们一家来到承德,我和哥再也没机会去姥姥饺子馆吃她家的纯肉馅饺子了。本以为我们来承德后父亲当了国家干部,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即使不能每天吃上饺子也能过年过节吃一顿吧,但这种日子也很少。直到有一天,大舅来我家了,我家每天都有饺子吃了。因为奶奶是认亲的人,大舅进屋一刻就说了:“我是代表我父母看看我姐过得怎么呀?”
   奶奶一听这话,急忙给在市里的父亲打了电话,让他回来从市里买回一些熟食,招待东北来的大舅。她又急忙从她的红木箱里掏出一些钱让母亲去集上买来鲜肉和茼蒿,那天家里包了茼蒿肉馅饺子。奶奶还扒了蒜捣了蒜泥。那顿饭是我家来承德最丰盛的一顿,有饺子有猪头肉还有猪耳朵拌黄瓜丝,那天奶奶高兴还和大舅喝了一杯酒。结果喝过酒的奶奶说起了大话,说我家天天都过这样的日子。其实她就是想让大舅传话给姥姥让她放心。
   大舅那天也借着酒劲和奶奶透露了自己的秘密,他这次来承德就不走了,他喜欢上一个承德女孩,他以后和女孩结婚就住在承德,但没结婚前就住在我家。
   从那天后,大舅就暂住在了我家。奶奶每天让我母亲给大舅包饺子招待——起初是肉馅,后来换成素馅,以前吃饺子都会捣一些蒜泥,后来蒜泥也不给上了。因为大蒜市场那阵不景气,一些蒜贩子故意抬高市场物价,奶奶更舍不得买了。她说吃蒜怕犯气管炎,说起气管炎她还让大舅不要抽烟了,把房间抽得乌烟瘴气的她都犯病了。其实奶奶这么说是故意找茬想赶大舅离开我家。大舅对于她的说不理睬不说,还抽上了从东北家里拿来的老烟叶。有一天,奶奶实在忍无可忍,就把大舅从我家赶了出去。
   大舅也不是白吃饭的人呀?他离开我家后,经过几天视察发现了捣鼓大蒜能挣钱,直接租了一辆车去外地拉回一车蒜。他知道奶奶好面子,就和奶奶说尽了好话,在我家门口支了个摊让奶奶帮他卖蒜,然后按照挣钱多少和奶奶平分钱,从不多要一分。大舅挣了钱还多分给奶奶一千块钱。那天大舅去集上割了肉,我家包了纯肉馅的饺子,蒜泥捣了一碗,我们争着抢着吃。
   大舅还念及他来承德奶奶收留他,让母亲每天给他包饺子的好,承诺只要他在承德一天就会让我家过上好日子!他要像对待我姥姥那样对待我奶奶。东北姥姥那个饭馆,就是他孝顺我姥姥为她开的,他说如果我奶奶想开饺子馆他以后挣钱了,也会出资给开。奶奶拒绝了,奶奶说,你挣钱就留着娶媳妇吧!我只想在家门口开一个东北山货店,你如果再去拉蒜你顺路去东北,就帮我拉一些东北的山货过来就行了。大舅当即答应了,并立马起身租了车去了外地,并转道回东北拉来一些大蒜的同时也拉来了山货给奶奶,奶奶在家门口卖起了山货。
   大舅结婚后,每次来家里,奶奶都会张罗着给大舅包饺子,两人还要喝上一杯。微醺时奶奶会说真心话:“当初赶你走,是家里实在包不起饺子了……你抽旱烟怕啥?我家老头子抽了一辈子,没那烟味儿我还睡不着觉呢!”说完又挺直腰板:“牛皮不是吹的,这就是我们老何家平时的生活。天天吃饺子。”母亲会捣一些蒜泥摆在桌子上。香气立时会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大家一起夹起饺子,蘸一口蒜泥然后吃一口饺子。齐声说:“还是那个味儿。家的味儿!”
   后来,奶奶的山货店生意越做越好,大舅的蒜生意也越做越大,他还开了一个五金连锁店。每到周末,我们一大家人总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当那碗蒜泥摆在桌子中央时,我就想起姥姥说的话:“蒜泥辣,饺子香,日子就是这样,有辣有香才叫圆满。”
   生活就是这样,总有人用最朴实的方式,把苦酿成甜,把蒜泥调出香。那是一碗饺子的温度,更是我们一家人相互扶持、彼此温暖的真情。

共 23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碗蒜泥,串起三代人的体面与隐忍;一只饺子,包进东北与承德的漂泊与扎根。本文以“蒜泥”为针,穿起姥姥的饺子馆、奶奶的打肿脸充胖子、大舅的蒜车与山货,将“吃不起”的辛酸化为“吃得香”的倔强。作者不写苦难,却句句带泪;不煽亲情,却满纸升温。蒜泥辣,日子更辣,但家人总以笨拙而固执的方式,把辣味调成回甘。今日重读,我们看见:所谓团圆,不过是有人为你留一头蒜、煮一盘饺、撑一张脸;所谓家风,不过“打肿脸”也要让亲人“吃饱饭”。愿读者在蒜香与面香之间,辨出中国人最含蓄的表白——我疼你,不说,只让你蘸。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0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06 09:03:06
  一句“蒜辣饺香”把万字乡愁压成薄片,辣得入味,香得绕梁;三寸舌尖尝尽三代倔强,堪称“金筷级”作者!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06 09:03:40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中秋节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