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疫情防控的“点长”记忆之一进驻篇(散文)
话说2022年3月的某一天,正是新冠疫情在经历了2020年惊心动魄、心惊肉跳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之后,依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转入常态化防控的第二个年头,也是学校在按各类指引做好防控要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如期开学的第二个年头,局长打电话给我,说按照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将根据当前全县疫情态势的变化和防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启动储备一批大约10个左右酒店为专用隔离点,每个隔离点要准备一位县管副职作为“点长”,统筹负责隔离点任务周期内的日常工作,一旦进驻就将实行全封闭管理,而教育就是首批“点长”候选单位之一。局长表示,组织部干部科负责人已经打电话先期和他联系了,让上报名单。因为根据班子的工作分工,局机关和学校系统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由我分管,所以我秒懂局长的意图,我就是这个代表教育局派出的首批“点长”了。
就在我连连称是的时候,局长又委婉地告诉我,这个只是组织部的吹风,不一定会立马启动,让我心里有个数即可,还是要把局里的其他工作放在心头更加重要的位置。按我的理解,这个温馨提示是局长怕我把可能当必然、主次拎不清的一种事先吹风,也算是关心关爱的一个类别吧。
事后回忆,局长打电话给我吹风的那天正是星期五的下午。下班回去后,我还把这个当作好笑的一般谈资,很习以为常地和老婆说了说,说实在的没咋去当回事。因为按照当时县里的防控形势,还是属于平稳可控的那种状况。据此分析,我也一直以为启动储备隔离点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只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前瞻性设计而已。
不料,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就接到了县防控办的电话,说依照组织部提供的名单,让我带上局里的防控工作联络员,下午去县防控办小会议参加进驻隔离点的行前业务培训。本来感觉很遥远的事项,突然就具体起来清晰起来。下午,我和联络员赶到培训地,发现已经有了其他单位的相应领导,人不多,参加培训的也就四家单位的8个人。据此分析,假如要启用储备隔离点,首批就是4家,由参加此次培训的四家单位来负责。
主持培训的领导在很客气地表示了一下在周末还要打扰我们休息的程序性的歉意之后,就安排具体的工作人员围绕隔离点运行后的隔离人员接收、数据录入和报送、隔离层空间布置、工作人员自我防护、后勤物资保障等方面,给我们作了讲解。讲解员应该是有防控隔离的实战经验的,所以讲起来是头头是道。但说实在的,对于我们这些初次接触隔离点管理的人来讲,由于一是没有具体的场景作支撑,二是业务的专业性和跳跃性实在太强,在短时期内我们哪里记得住,没有代入感的听讲让我们云里雾里。说穿了,此种培训更多的是一种纸上谈兵,无非表达一种防控办已经组织过培训了这种意思,其效果相当有限,最多也就明晰了一个大致的流程而已。
中间也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讲到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这一内容的时候,讲解的人员先从负面清单的角度罗列了几种进“点”须知,明确说如不严格按指引操作可能会引发危及自身健康的严重后果。管过几年疫情防控的我见识过这种放大小概率事件用来“吓人”的作法,我把这个称为“防控的极致思维”,实际上有时不好太当真的,因此也就见怪不怪了。但坐我旁边和我一起培训的兄弟单位的一位领导,估计没有经历过此类事情,听闻进隔离点执行任务有这样大的风险隐患,一下子不淡定起来。我偷偷瞄了一下他,发现他的脸都有些白了。我听见他在座位上一边自言自语“我都快退二线的人了,怎么吃得消做这样的事情,我要和我们局长说一下”,一边在手机屏幕上不停划拉,估计在发微信之类。
这个时候,关于这个篇章的讲解进入了尾声,讲解员又强调了进驻人员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打过两针以上疫苗,二是核酸检测阴性”。听到这里,这位分管领导一下子高兴起来,连忙再次确认。得到准信后,一边自语“我身体不适合打疫苗,一针也未打,肯定不适合了”,一边站起来走出去打电话。约莫过了几分钟,我们还在听新篇章讲解的时候,该分管领导回到小会议室。我看这次他的表情比较轻松,便暗暗猜想已经换人成功了。
总起来看,这次的培训时间并不长,前前后后大概个把小时左右。但或许是经历了这个流程,我们就算有了点长的上岗证吧。
培训结束,县防控办让我们随时做好进驻准备。至于啥时进驻,他们也吃不准,说要由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于是,我们就收拾好笔记本,按要求返回待命。因为这个更多的是政治任务,一定意义上和教育本身的主责主业关系不大。为了牢靠起见,我又把已经参加点长培训的事和局长在微信上作了报告。
本来我以为,在当前看起来疫情防控形势风平浪静的情况下,隔离点更多的是一种备用,就跟以前的方舱一样,未必会马上付诸实施。所以,虽然参加了培训,虽然被告知要做好随时进驻的准备,但其实心里是没有这根弦的。因此,当培训之后的第二天,也即星期天的傍晚,组织部干部科打电话给我,说根据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指令,决定启用首批4家酒店为隔离点,让我通知联络员,晚上9点之前完成指定隔离点的进驻。这着实出乎了我的意料,当时我是有些懵的。于是,我赶紧告诉老婆,让她帮忙给我准备行李。
好在我入驻的隔离酒店属于老城区,也是此次被列为首批隔离点的4家酒店中唯一坐落于老城区的。离家里比较近,大约五六百米样子,而且好巧不巧就在老婆教书的学校隔壁。老婆在准备行李上也很有经验,她按照我外出旅行的标配准备换洗衣物和洗漱用具,按照先前在小区硬隔离值守时的自我防护要求准备口罩、消毒液,然后又为我准备了常用药物以及必要的零食,总之鼓鼓囊囊一大行李袋。在简单用完晚餐后,我于晚上8点左右来到了酒店。
这个酒店在上个世纪曾经风光一时,属于那个时代县里的明星。众多重要的接待会议甚至包括了县里的两会代表入住都安排在此。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在农村学校教书的我,偶尔有机会乡巴佬进城路过这家酒店的时候,都是要行注目礼的。当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县里推出跨江发展的战略,一大批酒店新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新城区。就连老城区,也新建改建了几家像模像样的酒店。如此一来,这家酒店从“小甜甜变成牛夫人”也就成为必然。我甚至在想,这家酒店能成为首批隔离点,也是因为衰落得厉害而导致价格比较低廉的缘故。
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着明明灭灭的酒店招牌,不禁感慨万分。此时,联络员已早我一步抵达。由于当晚暂无隔离人员接收,也就暂时无事,我们办好入住手续后先行休息。
就这样,我们正式开始了隔离点的工作时光。
(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