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文韵】贴了个牌(组诗十首)

编辑推荐 【文韵】贴了个牌(组诗十首)


作者:乌蒙之音 白丁,8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发表时间:2025-10-07 21:44:32
摘要:这组诗以“贴牌”为核心意象,借山坳古寨、工厂机床、屏幕ID等10个场景,揭露现代社会中“标签”对事物本真的遮蔽与异化。意境上,用“雾泡石阶”“锈裹齿轮”等细腻笔触,在怀旧与现实间营造出朦胧又怅惘的氛围,让“牌”成为割裂过去与当下的符号。其思想内核是批判:批判“非遗”“原生态”等标签对乡土本真的消解,“签约”“最佳”等头衔对创作初心的绑架,“生态”“三好”等标识下的虚假与焦虑。本质上,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对“符号价值”的追逐,以及在标签洪流中,事物本真、人情温度与生活原味的流失。

贴了个牌(组诗十首)
  
   其一·山坳铭
  
   雾把石阶泡软时
   铁牌正啄着樟皮的纹
   红漆洇开“古寨”二字
   像两粒刚落土的星,没敢亮透
  
   背柴的路长出青苔的甲
   阿婆的蓝帕子飘成旗
   风卷着帕角擦过牌面
   竟蹭出半缕,像极了从前的纺车声
  
   土灶的烟拐了个弯
   就成了“非遗”的韵脚
   竹篮里的野菌换了瓷盘
   连沾着的泥,都叫“原生态”的痕
  
   有人说牌上的光会爬
   爬到月边,压弯松影
   松针落进老井
   惊起的涟漪,碎了半宿蛙鸣
  
   老井的水还凉着
   凉得能照见,从前的夜——
   没有漆色,没有标语
   只有蛙鸣叠着蛙鸣
   漫过阿公未抽完的烟杆,和星
  
   其二·机床符
  
   锈在齿轮缝里打盹时
   铜牌已悬在梁上,铜绿没来得及长
   就被老板的指腹,磨出半道亮
   像极了账本上,刚擦去的赤字光
  
   流水线的灯数着秒
   姑娘们的指尖沾了牌的温
   穿线、装机、封箱
   动作里,少了从前的慌
   多了点,盼着发薪的沉
  
   供应商的电话绕着弯
   说这牌是铁做的月亮
   能照见账目的宽
   却照不见,零件上的旧划痕
   还藏着去年的霜
  
   仓库的叉车碾过尘
   尘粒裹着镀金的风,飘向窗
   窗外的梧桐落了叶
   叶尖沾着的,不知是机床的油
   还是牌角,没擦净的光
  
   其三·屏幕谶
  
   ID后跟着“签约”的影
   光标落处,金粉在飘
   飘进蛛网的痕,飘进檐角的潮
   连未干的墨,都染了点“最佳”的燥
  
   有人守着屏等日出
   字里行间追着潮
   把月光揉成带货的句
   却忘了,笔尖曾蘸过的露
   有多凉,有多绕
  
   没标的ID藏在角落
   像墙角的苔,没敢冒头
   只把星子的光,织进诗行
   一行叠一行,叠成没人看的浪
   浪里,藏着未说的愁
  
   算法在云里织着网
   认牌不认,笔尖的烧
   有人摘了一辈子金
   稿纸的纹,还没浸透墨的潮
   只留半页空白,对着屏的光
  
   其四·巷口咒
  
   青苔还沾着晨露时
   黄牌已钉在门面,红叉像道
   没愈合的伤,风路过都绕着转
   连苍蝇,都不敢碰门框的凉
  
   老板娘的围裙洗得薄
   灶台上的油垢擦了又擦
   擦到木案发了白,擦到指尖起了茧
   却擦不掉,牌上的冷
   和客人转身时,带起的慌
  
   炊烟断了,巷口的蝉
   也少了半声唱
   只剩旧煤炉,冷在墙角
   炉沿上的茶渍,还留着从前的烫
   像没说出口的,那碗面的香
  
   后来门脸换了新漆
   新牌的“清洁”闪着暖
   老墙却还记着
   那道红叉,曾把日子
   压得,多沉,多凉
  
   其五·菜摊符
  
   青菜还沾着泥的凉
   绿牌已立在筐边,塑料壳裹着光
   价格比日光高了三分
   买的人排着长队,手里攥着
   对“生态”的盼,和慌
  
   阿伯的烟袋锅子明了又暗
   烟圈绕着牌角转,说这菜
   喝的是晨露的甜,晒的是山尖的阳
   其实土地还是那块土
   春种、夏锄、秋收,还是老模样
   只是多了块牌,就换了人间的账
  
   正午的太阳晒得菜蔫了
   阿伯把绿牌挪了挪,挡点光
   怕晒褪了漆,也怕晒醒了
   筐底那把,没来得及藏的
   喷药的壶,还留着药的呛
  
   傍晚的菜叶蜷着腰
   被收进黑色的眠,连泥都擦净了
   没人问它是不是真的“生态”
   只问明天的牌,还会不会鲜
   会不会,再把价格
   往上,抬一抬,亮一亮
  
   其六·旧院碑
  
   铜环在门上锈成疤
   红牌钉进老墙的牙,钉得轻
   却像压了块石,把孩子们的笑声
   都压进了,墙根的草下
  
   瓦当的风轻得像纱
   吹过窗棂,吹过锁着的柜
   柜里的刨子还留着木纹
   木纹里,藏着老木匠的手温
   和从前,刨花飘起的香,多雅
  
   狗尾草在墙角摇啊摇
   摇过萤火虫的夏,摇过蒲扇的凉
   摇到有人来拍,有人来画
   镜头对着红牌,对着瓦当
   却没人问,这院曾住过谁的家
   曾有谁,在院里种过花
  
   红牌在阳光下亮着
   像块压着时光的瓦
   压着从前的炊烟,从前的话
   压着某个人,藏在门后的盼
   盼着有人,能绕过牌
   摸一摸,铜环上的疤
  
   其七·书包谶
  
   “三好”的贴在书包上烫
   烫得帆布纹都缩了缩
   像藏着颗没敢蹦的心跳
   孩子把背挺成春杨
   连走路都绕着puddle(水洼)
   怕溅湿那方,亮闪闪的标
  
   作业本的字还歪着
   铅笔尖在纸页上打颤
   却能换老师软成糖的笑
   同学围过来时,他攥紧书包带
   像护着块会发光的宝
   没说出口的慌,藏在贴角——
   怕跑太快,“优秀”蹭成霜
  
   睡前卸书包的手很轻
   指尖抚过贴边的胶
   那点烫还沾在指腹
   比台灯的光暖,比被窝的棉软
   窗外的星子眨了眨
   没说话,只把光
   落在贴角,像添了道
   没人看见的,软乎乎的潮
  
   其八·老桥咒
  
   瓦松在石缝里醒着
   根须缠着桥的骨
   蓝牌挂在桥洞的脖
   漆皮掉了半块,露着铁的冷
   像赶牛阿叔绕远路时
   没叹完的那口气,悬在风里
  
   流水拍着桥的墩
   拍得石狮子眼窝积了尘
   从前茶摊的铜壶响
   阿婆的帕子擦过茶碗的纹
   茶烟绕着赶路人的话
   把“歇脚”二字,泡得暖烘烘
  
   如今铜壶锁进了箱
   茶碗在墙角积了垢
   只有石墩还留着从前的温
   等着谁来坐一坐,等风
   吹走桥洞的凉,吹亮
   蓝牌上“危桥”二字的痕
  
   新桥的钢筋闪着冷光
   车来车往,压得路面轻颤
   有人路过老桥时会停下
   指尖碰了碰蓝牌的铁
   像摸着爷爷的老花镜
   镜片里,藏着没说尽的
   桥的从前,和水的软
  
   其九·窗台符
  
   茉莉的香绕着窗棂转
   缠上药盒的白标,白得发脆
   像妈妈藏抽屉时
   没敢展开的眉,拧着慌
  
   孩子咳得枕头都颤
   梨水在砂锅里熬着
   甜香漫过窗台,漫过茉莉的瓣
   却漫不过药盒上的标
   像道透明的墙,挡着
   所有往“好”里盼的念
  
   妈妈的手摸过药盒的边
   又缩回来,指尖沾着
   白标的凉,和梨水的烫
   其实药粒还是那粒圆
   裹着能止咳的粉
   只是多了块标,就成了
   碰不得的礁,悬在心上
  
   后来梨水的甜淡了
   药盒的封被撕开道缝
   白标在灯下泛着冷光
   孩子喝了药,呼吸渐匀
   妈妈还守着窗台
   看茉莉落了瓣,没声响
   只有香,还绕着白标转
  
   其十·星空铭
  
   有人给星贴了“幸运”的签
   签纸沾着夜的凉,飘在星边
   说对着它闭眼许愿
   就能碰着想要的缘
   哪怕星是遥远的尘
   亮得粼粼浅浅,没敢把光
   全洒在人间的檐
  
   有人给月贴了“思念”的笺
   笺角沾着霜,挂在月的弦
   说月圆时抬头望
   就能收着远方的信笺
   其实月还是那轮月
   缺了又圆,圆了又缺
   没改过分毫的浅
  
   风也有“自由”的标
   标在风的尾,吹过巷的帘
   吹得星的签晃了晃
   吹得月的笺卷了边
   却吹不散人心里的盼
   盼着风带点什么来
   又怕风,带错了念
  
   雨也有“温柔”的衔
   衔在雨的尖,落在花的脸
   落得星的光淡了淡
   落得月的影碎了碎
   却落进人心里的软
   这些看不见的牌,飘在人间
   飘在晨的雾,夜的烟
   没人问牌上的字会不会褪
   只把盼,系在牌角的光里
   等着某阵风吹过
   吹进未拆的信,和未说的言
  
   2025年9月新作,首发江山文韵

共 31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组《贴了个牌》以惊人的完成度,构建了一个被标签异化的现代寓言。十首诗如同十面棱镜,共同折射出符号对真实生活的覆盖与消解。诗人选取山坳、机床、老桥等日常场景,通过“牌”的介入展现传统与现代的撕扯。“铁牌正啄着樟皮的纹”中的“啄”字精准传递了强制命名带来的疼痛感,“红漆洇开‘古寨’二字/像两粒刚落土的星”则暗喻文化符号对原生性的吞噬。诗人始终保持着审慎的抒情姿态。在《窗台符》中,药盒白标与茉莉香的对抗,将母亲的焦虑具象化为“透明的墙”;《老桥咒》里石狮子眼窝的积尘,无声诉说着被“危桥”标签封印的集体记忆。这组诗的成功在于既完成了对特定时代的切片式记录,又抵达了普遍性的人文关怀。当星空都被贴上幸运签,当清风都需要自由标,诗人用冷静笔触为我们保存了最后一片未被标签侵蚀的诗意飞地。力荐佳作,感谢赐稿文韵!【文韵编辑:思怡乐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5-10-07 21:45:54
  《贴了个牌》最难得,是以“牌”这微小符号透视现代生活 —— 不喊口号、不刻意批判,只铺展山坳的雾、菜摊的泥、书包贴标、窗台药盒,让“牌”成照见人间的镜:有符号的亮,有生活的实,更有普通人藏在细节里的暖。
2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5-10-07 21:46:51
  诗人摒弃了华丽辞藻,以“白描”为主要笔法,却在动词、细节的精准拿捏中,让每句诗都带着生活的“触感”—— 不是“再现场景”,而是“让场景活起来”,仿佛读者能摸到牌的温度、闻到菜的泥香、触到书包的帆布纹。
3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5-10-07 21:50:21
  这组诗的成功在于既完成了对特定时代的切片式记录,又抵达了普遍性的人文关怀。当星空都被贴上幸运签,当清风都需要自由标,诗人用冷静笔触为我们保存了最后一片未被标签侵蚀的诗意飞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