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花香】冬枣(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花香】冬枣(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71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5发表时间:2025-10-07 22:21:49
摘要:我爱吃大枣,以及各种枣儿,特别是人们常说的冬枣。近几年我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吃冬枣,那绿中稍带红黄的颜色,那枣甜脆而爽口。自绿枣下来到现在,我就买了四五次,每次虽买得不多,吃完为止。

我爱吃大枣,以及各种枣儿,特别是人们常说的冬枣。
   近几年我阴差阳错地喜欢上了吃冬枣,那绿中稍带红黄的颜色,那枣甜脆而爽口。自绿枣下来到现在,我就买了四五次,每次虽买得不多,吃完为止。
   据了解,冬枣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钾等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强,有助于促进消化,但也不宜多吃。
   冬枣果期在八至九月份成熟,果子成熟后呈红紫色、稍带黄色,含糖量可达百分之二十二,果实不宜碰撞。
   通常陕西大荔冬枣最好,成熟期早,也好吃。
   这冬枣虽然好吃,但也有个缺点,不能存放,一般买下后两三天必须吃完,不然枣就坏了。
   那还是几年前的事,我在县城正巧碰上了一位文友,他称了几斤枣儿,抓了一把让我品尝,并说这枣叫冬枣,不但甜,吃起来还挺脆、爽口。我不由得尝了一个,呀,还真好吃,我又尝了一个。他听我说好吃,忙把他买的近一半倒给了我。
   两天后我吃完了,又称了三斤,但那枣不耐放,吃不完就坏了,以后再吃我就少称点。
   这冬枣,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之我嘴馋,时不时想吃些好吃的,在秋后上市的果品中,我第一个就喜欢上了它。
   记得那年秋季我们开会,招待一位专家讲课,我让秘书长去买几样水果招待。谁知他买了几样,唯独没有冬枣,我又让他专门去买了些冬枣。讲座结束后,我和客人坐到小办公室品尝水果,客人吃了其他几样,最后品尝冬枣,它那甜脆劲儿让客人赞不绝口。一盘冬枣,几乎被客人和我们吃完了,其他水果几乎没动。
   有一年儿子、儿媳和孙女回家过中秋节,儿子回来也带了月饼,我上街也买了些。老伴说有儿子买的,花那钱干什么,我说那月饼档次太高,买些普通的让月亮也调调味口,更重要的是我买了二斤冬枣。你还别说,那冬枣买回来,还没顾上献月亮,小孙女就念叨着要吃这枣儿。老伴给了两个,她吃完还要,无奈她妈妈哄她说吃多了肚子疼,让她等献完月亮再吃,这样才把她哄住了。
   人常说:“三岁记老。”她吃过那枣后,常记在心里。那年过完年后,她又吵着要吃那绿红色的大枣,让爷爷我来时给她带一大布袋。我听后笑了,打电话告诉她现在不是时候,要吃等到秋季才能成熟。
   小孙女不懂秋季是什么时候,我就告诉她是中秋节那阵儿,她哼着说知道了,还得等那么长时间。
   冬枣是我最喜欢吃的。那年买枣,我问了开车卖枣的师傅,他说他去过那枣园,有几十亩大,枣子结得繁,有些树枝都压弯了。他一般拉不满一车,最多只卖三天,收入还可以。他和那枣园长期合作,在那儿拉了三四年了,也多少挣了些钱,总的来说,比打工强一点。卖枣师傅谦虚地说道。
   这朴实厚道的语言,无不打动人心,多么憨厚的一位普通卖枣人。他卖的不是枣,是实实在在的信誉和感情。
   我突然记得那年外爷在白家源经营山庄,恰巧外爷也姓白。山上的人爱占便宜,说叫“老白”有些吃亏,“白”和“伯”是谐音,常常把外爷的姓颠倒过来,叫外爷“老黑”。我第一次听到时觉得很好奇,怎么“白”突然变“黑”了呢?
   外爷窑洞门前有一棵大枣树,那树因粗大而知名,时间长了,山上人都叫它“老黑的枣树”。
   外爷住进去时那枣树就已经很大了,每年结的枣儿很多。外爷住下后,尝那枣儿好吃、也甜,但不是现在的冬枣。可山上虫多,每到枣子没成熟,地上就落了一片,外爷外婆看见很心疼,那时农药很少。外爷就想了个笨办法,把抽剩的旱烟筋抽出来,放进锅里熬一会儿,然后找个人工喷枪或从山下借个手摇的打药机子,在小枣成熟前重重打一遍,再给树的主干上喷一些。
   你还别说,外爷这办法还真成功了。那比药还苦、还毒的旱烟水,真把虫子杀死了,树下死掉的虫子,用扫帚都能扫一堆。那年枣儿丰收了,也没有虫子钻进枣儿里。外爷除了给亲戚拿些,还留了不少过年,剩下的枣儿因质量好、无虫眼,被一家国药店收去当药材用。最后据外爷讲,还卖了一百元呢。
   没有虫眼的枣儿就是好吃,那年我去了就吃,外爷看我爱吃,就把晒干的枣儿给我装了一小袋。
   那时我也爱吃枣,冬季枣干了,我小牙锋利,有时吃得急,连小小的枣核都吞下去了。母亲骂我扑得跟乌鸡(一种鸟)一样,急头巴脑的干什么。
   我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歌咏比赛,我唱的《大红枣儿甜又香》被评为二等奖,学校奖了我一个大笔记本、一支笔,还有奖状。第二年过完年,学校又推荐我参加乡上的歌咏比赛,我又获了奖。
   看来我和枣还真有缘分。
   枣,我不但爱唱,还爱吃。也不知为什么,我喝茶时总喜欢往茶里扔三颗枣,再放两颗冰糖。等茶喝完,冰糖化了,那三颗枣我就吃了。我自己把这称为“糖茶”,这习惯已经很多年了,似乎喝茶不放枣儿和冰糖,就没味儿了。
   今年秋季冬枣上市后,我已经买了四次了。我也总结了经验,每次少买些,吃完再买。一方面新鲜,另一方面这枣不耐放,几天后就坏了。
   今年中秋节,我姑娘从城里回来,一次给我称了几斤冬枣。我埋怨她买得多了,不好存放,她告诉我放冰箱里可以多存放几天。
   这冬枣,我吃习惯了,也常常惦记着。今年我老伴回来了,看到我又买了枣儿,用亲昵的目光望着我说:“你一天就是猫吃浆子,光在嘴上忙活,专挑好吃的吃,整天就知道解馋,那冬枣有多香,让你常挂在嘴上。”
   我也知道枣儿营养成分高、香甜。那时奶奶或母亲熬完中药后,药里常常有三颗枣儿。我等奶奶把药熬好,就迫不及待地把药中的枣儿掏出来吃。有时我上学不在家,奶奶总要把中药里的枣儿掏出来给我留着,等我放学回来再吃。母亲不止一次地骂我是馋猫。
   以后正月走亲戚,不管走到哪家,主家都会给些核桃、糖果、红枣,而我最爱吃的是红枣。更令人可笑的是,我常常拿核桃、糖果等东西,换人家手里的红枣。母亲看见后笑骂我是笨蛋,那枣就把你香成这样了。
   不管是冬枣、大枣,还是新疆的各种名枣,我都爱吃。我的身体也好,我想这都是大枣的功劳,也是冬枣的功劳。
   (原创首发)

共 23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生活气息与个人情感的随笔散文,以“冬枣”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冬枣的喜爱,并延伸出对亲情、人际交往、生活趣味的感悟。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朴实自然,读来亲切温暖,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情感真挚,主题鲜明,全文围绕“爱”展开,从个人喜好到营养认知,从购买经历到人际交往,再到家庭互动,始终紧扣“喜爱冬枣”这一核心,情感层层递进,主题明确。作者通过多次重复“喜欢”“好吃”“印象深刻”等词,以及具体的行为细节(如多次购买、少称点避免浪费等),强化了对冬枣的深厚情感。细节生动,画面感强,生活场景鲜活:文友赠枣、招待客人、孙女争吃枣、与老伴的对话、孙女记枣等情节,充满生活气息。文章语言平实自然,贴近生活,符合随笔散文的风格。这篇随笔以小见大,通过一枚小小的冬枣,串联起生活中的温情片段,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观察力。文章情感真挚、细节生动、语言朴实,是一篇成功的叙事散文,充满生活烟火气的佳作。【丁香编辑:仇育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仇育富        2025-10-07 22:24:01
  文章中提到文友赠送冬枣时可顺势提及产地及营养价值,这样就不至于产生信息断裂。
回复1 楼        文友:闰土        2025-10-07 23:48:44
  谢谢老师倾情编辑,编按写的真捧,也挖掘的深,对读者起到了引导作用,很好的编按,打动人心。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