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念奴娇 ·观音山(古韵)
念奴娇·观音山
登临绝顶,正阑凭云海,石遗仙迹。
信步雕栏空阔处,却见观音盈尺。
莲座珠冠,长身肃伫,慈目犹如画。
半擎纤掌,俯看山外尘客。
何处梵呐经声?人间香火,皆入重山碧。
料想金身原寂寞,只有白云相惜。
转瞥浮生,因缘散聚,何用殷勤觅。
静尘清境,淡然如许风色。
念奴娇·七夕
阶前月下,对中天,共看天河牛女。
鹊筑银桥,凝泪眼,多少心怀轻诉。
碧落人间,仙凡相似,总有些情愫。
霎时重见,此情犹胜朝暮。
也念远涉天涯,千山堪骋越,淄衣尘路。
拼得今宵,重挽手、道尽万言千语。
笑指星空,银河双璧影,料应人妒。
清欢几许,还携长袂风露。
沁园春·给友人的一封信
闻道君心,勘破尘缘,欲隐佛门。
慨百年过半,妻羸女稚;一箪强继,囊涩家贫。
好事多磨,命殊运窄,未始微言总笑频。
今何意?恋石山寺静,一绝红尘。
思来君性纯真,涉俗世、无为酣醉身。
纵诗文毓秀,知音鲜少,笙箫婉转,风月难亲。
蔽迹藏踪,舍家赴远。甘作菩提槛外人。
长太息,愿余生欢喜,早慧禅根。
【编者按】第一首《观音山》将自然景观与佛教哲思融合,意象选择很独特——"石遗仙迹""观音盈尺"的微观视角与"俯看山外尘客"的宏观视角形成张力。最值得关注的是下阕的禅意转折,"料想金身原寂寞"打破常规朝圣叙事,引出"因缘散聚"的顿悟。第二首《七夕》明显在传统题材中创新。上阕"仙凡相似"四字堪称词眼,将牛女传说与现实爱情镜像重叠。下阕"淄衣尘路""笑指星空"的细节描写,把异地重逢的激情与温馨都凝练在动作里。特别注意到"银河双璧影"的隐喻,既指星空又暗喻恋人身影。第三首《沁园春》作为书信体词非常罕见。上阕用"妻羸女稚""囊涩家贫"等生活化白描,与下阕"甘作菩提槛外人"形成强烈冲突。最震撼的是"未始微言总笑频"这句,苦笑中见坚韧,比直接抒情更有力量。在结构处理上,每首词独立成章但保持体例统一。禅境、爱情、现实三主题各有侧重,视角转换,时空压缩,白描与隐喻;思想性则扣住存在主义式的选择困境。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清江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01009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