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土地情未了(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小事】土地情未了(散文)


作者:冬阳先生 举人,315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发表时间:2025-10-08 15:14:23
摘要:当我双脚踏在田间的土地上,踩进泥土之中,一种源于心底的踏实,陡然升起。飘忽不定的心静下来,像一颗种子落入泥土中,享受着被土地包裹的安全感。在黑暗里,静静的等待冬去春回,等待春雷炸响,等待雨水的召唤,等待一场精彩的生命轮回。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地道的庄稼人。往上数至高祖父,老实本分,安分守己,虽没有文化,还有些自卑,但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脚下这片土地。
   曾祖父,脾气犟,人送外号“憋棍”,还有些懒。尽管如此,依旧做好了庄户人该有的本分。
   祖父勤劳能干,在我的记忆里,他算是最接地气的一位。之所以这么说,祖父喜欢土地,除了自家的田地,地边的沟沟坎坎也种上几垄豆子,几排高粱……在他眼里“宁可累死人,不能荒着田”,尤其到了晚年,干活时总喜欢跪在地上。充分表现出对土地的虔诚。
   父亲不仅老实本分而且勤劳能干,延续了祖辈们的优良传统,对土地有一种高于常人的热爱。父亲一生没干过什么技术含量的活,除去当壮工就是在家种地。
   年轻那会儿,为改善家里的贫穷,起早贪黑在地里刨生活。日未出而作,日深落不归,常常是背着星星走,背着星星回。
   九十年代初期,与母亲承包下一片破窑地,开启垦荒之旅。后又承包下村民一些私人田地,承包了村北的林场,承包了林场南的藕坑。父亲这些年积累的所有财富,半数以上来自村北这片土地。
   父亲常说一句话“别小看种地,人只要不懒,就饿不着。”近几年又常感慨“地是无价宝,坚决不能卖,有地就饿不死人。”
   随着城镇发展外迁,村里很多土地被征用。有些村民是乐意的,一亩地能卖几万块钱。几万块钱虽不多,细算下来,得种多少年粮食?下多大力,才能挣几万块。所以,这个账算的很明白。但父亲不这么认为,他说:“钱是死钱,总有花完的时候,但种地是细水长流,只要有地种,就有饭吃,有钱花。”
   说来也怪,把地换成钱,的确很快就会花完。但有上几亩地,一家人一辈子吃喝不愁。
   说到这里,我要插叙一段,岳父对种地的看法。岳父也是本本分分的庄稼人,他对土地的渴望更甚于我父亲。
   岳父养育了五个孩子,对他这个年龄来说,五个孩子虽不算罕见,但也算少见了。他本是家中老大,同我父亲一样不受双亲待见。婚后分家啥也没有,孩子半数以上是计划外,自然没有耕地之说,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三妹常跟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一些事,以及姊妹间的一些囧事,都是一些关于吃和饿肚皮的事。
   并不富裕的八九十年代,一家七口人,在为数不多的地里讨生活着实困难,当时土地贫瘠,没有大肥,常常是一年到头还打不了一瓮粮食。岳父为节省家里开支,从年轻起出门,不管早上走多早,晚上回来多晚,从没在外面吃过饭,即便是忙一大天,也常常饿着肚子回来。就连生病都是硬抗,岳父曾跟我说“有一年生病,为省钱,坚持不去医院,熬了将近一周,硬是从鬼门关走了回来。”
   为省下东西给孩子吃,多年以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餐桌上,只要孩子吃着饭,他几乎不会动筷子,除非孩子们都不吃了,剩下的他才会吃。如果你问他,他会说,不爱吃。
   如今,每次在一起吃饭,大姐、二姐、三妹、妻弟,会夹起一块肉硬塞给他吃。
   他摆手拒绝:“你们快吃吧!我不愿吃这个,你见我啥时候多吃过肉。”除非实在拗不过,才会吃上几口。后来孩子们想了一个办法,故意说不愿吃某一样,岳父才会半信半疑地吃上几口。
   岳父多次对我说,有机会就买点地,实在没地可买就买宅子。如果有一天,真到了挨饿的年月,可以在宅子上或拆上一座房子种粮食,不大的地方也饿不死人。
   只有亲身经历过饥饿的人才明白土地的重要性。
   三妹遗传了岳父对土地的热爱,作为一个八零后,她对土地有一股浓烈的喜欢。不仅平时爱种些花花草草,还特喜欢种菜。对院子裸露的土地雨露均沾,只要有土的地方都会种上东西。
   听岳母说:“三儿从小到大,睁开眼睛一刻也不闲着,对地里的活样样精通。”当别人都在追剧时,三妹则查一些野菜功效以及种植方法。当别人都在讨论当下时热话题,三妹却在聊一些田地农作物的长势。我曾觉得她与当下青年格格不入。
   我虽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且世代为农,但对种地不专业,只知道人家收麦我收麦,人家收秋我收秋。如果真让我亲自耕种,我是一无所知。三妹则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各种农作物的耕种时间以及对土地的要求,耐旱还是耐涝,喜土肥还是土薄。
   尤其是近几年,三妹总怂恿我承包上一片土地。我虽对土地也有一种亲切,却对农活很抗拒,从小到大,每到农忙前,心里总是升起一股莫名的恐惧。
   三妹说:“你要学会种地,这年头,有钱不如有地。”每次听到她说这句话,我总有一种感觉我们不是一辈人。她的话像极了祖辈们的忠告。
   或许有一天,我会回归到田地里,毕竟我是农民的儿子。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外求学,婚后,在外做生意,属于我的几亩地都交由父母耕种。在以前,地里的农活我几乎从不插手。
   近几年,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大不如前。农忙时分,我要回去帮忙。虽然每次都是腰酸背疼,浑身乏力,但心里却像得到了某种慰藉,无比轻松,体验了累并快乐着。
   因常年在外漂泊,我像是一棵无根草,飘摇不定,像与真实世界之间有一道肉眼不可见的隔膜。内心时常浮躁不安,彷徨不已。
   当我双脚踏在田间的土地上,踩进泥土之中,一种源于心底的踏实,陡然升起。飘忽不定的心静下来,像一颗种子落入泥土中,享受着被土地包裹的安全感。在黑暗里,静静的等待冬去春回,等待春雷炸响,等待雨水的召唤,等待一场精彩的生命轮回。

共 21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深沉质朴的文字,勾勒出四代农民与土地血脉相连的生存图景。从跪地耕作的祖父到开荒拓土的父亲,从惜土如命的岳父到痴迷农耕的三妹,家族记忆与民族农耕文明悄然重叠。土地不仅是维系温饱的物质载体,更是安顿灵魂的精神原乡。当城镇化浪潮席卷乡村,文中两代人对“卖地”与“守土”的价值抉择,折射出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商业文明的深刻对话。作者在躬耕实践中获得的内心安定,揭示出土地作为民族根脉的精神力量,它既是抵御饥馑的生存保障,更是漂泊现代人重建生命秩序的精神锚地。这种“累并快乐着”的生命体验,完成了一场跨越世代的文化寻根。佳作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08 15:14:37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10-08 20:46:27
  感谢小雨老师辛苦编发与精彩点评。敬茶远握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5-10-08 15:14:48
  不错的文章,学习欣赏!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10-08 20:46:40
  再谢小雨老师鼓励
3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5-10-08 20:42:39
  冬阳老师文中三妹是你妻子吗?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的确难舍难分,土地刨食是农民的光荣传统。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5-10-08 20:48:05
  嘿嘿,对,曹三妹,由于特殊情况没法直呼其名,以三妹代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