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当仰望升华为朝圣(诗歌/外一首)
摘要:当仰望成为朝圣,此刻,人间灯火太轻 托不起满襟月痕 我把自己站成碑文 等月光漫过碑面,便与你相认…
◎当仰望升华为朝圣
今夜,月亮是唯一砧石
用逛的锤将往事捶打,成清辉
铺满你离去的台阶
而我收集碎银
缝补残缺夜晚
用你留下的檀木梳
梳理纠缠的一丝丝月影
仰望成为朝圣
皎皎素缟,铺向天际
你住在月亮背面
借一缕暗影,为我写回信
当霜色爬上手腕
表盘时针停摆,才懂
圆时念你未共赏
缺时叹你隔山海
圆缺本是同种刑罚
血管里潮水漫过打湿旧约
把未说出口的,都锁成
靠不了岸的诺言
此刻,人间灯火太轻
托不起满襟月痕
我把自己站成碑文
等月光漫过碑面,便与你相认……
2025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六)原创首发
◎今夜,我独望冰轮
今夜,我独望冰轮
清辉,你的姓氏孤单微凉
笼这溶溶庭院
唯觉桂蕊初绽在彷徨里
那年,金风拂过并立肩
我立在桂子坠枝的窗棂外
你赠的玉佩,在襟前叩响
霜色,浸透罗裳,何妨
沏就两盏未沾唇的香茗
烟缕绕月
瓷杯的缠枝莲蔓
永远定格在第十五年中秋夜
云纱聚了又散,烛花剪了又生
暖不了石案清寒
漾开几环碧螺春晕
此刻,仰起的脸庞接碎玉
随隐隐更漏
任岁岁今夜熬成珍珠的光
今夜,玉镜照我无眠……
2025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六)原创首发
【编者按】园外仙子老师的诗歌一直以来都以情真意切和意象丰富据称。这两首诗歌也不例外。诗歌以中秋月夜为纸,以思念为墨,在古典意象与现代诗意的交织中完成了对永恒命题的叩问。作者以“砧石捶打往事”的痛感美学和“碎银缝补夜晚”的物性转化,一个“捶”字,一个“缝”字,包含无尽的叹息与无奈。打碎又缝合,失而复得的期望终究不过一场梦境。诗歌将月光重构为具象的情感载体,在器物(檀木梳/玉佩)与时空(停摆的表盘/十五年的茶凉)的共振中,呈现了东方情感特有的克制与深邃。【东篱编辑:吴炜枫】
值得赞赏的是诗歌对“缺憾美”的哲学挖掘——当“圆缺本是同种刑罚”,当“未说出口的诺言”成为潮汐般的体验,传统闺怨题材被赋予存在主义的生命痛感。特别是“站成碑文”的意象,以凝固对抗流逝,让等待成为主动的生存姿态,这种向死而生的抒情策略,使月光从自然景物升格为灵魂的契约现场。
读诗,我们要用二分法,看到亮点亦要看到不足,不是苛求完美,而是治病救人,帮作者找到不足,并在创作中优化,提高。建议可注意意象群的呼吸感:如《朝圣》中“砧石-碎银-碑文”的质感过密,或可穿插些虚词调节节奏;《冰轮》里“桂蕊-玉佩-缠枝莲”的物象链稍显典重,若能以当代生活细节破局(如手机蓝光映照的茶晕),或能激发更强烈的时空张力。建议仅供参考,共勉。
当然,这是一组很成熟的诗作。诗歌真正动人的是“觉醒”,当意识到“人间灯火太轻”时,诗人已从私己情感走向了对存在本质的勘探。月光在此既是思念的客体,更是照见生命荒芜与丰饶的镜鉴——这或许正是诗歌在现代语境下的涅槃重生。感谢投稿东篱,点赞,倾情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
1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09 12:21:19
认真拜读了吴炜枫老师您为我的诗作所写的按语,内心满是感动与敬意。您以深邃的洞察力和细腻的审美感知,将诗中潜藏的情感脉络与哲学意蕴一一唤醒,并赋予其更辽阔的解读空间。
这份编者按语不仅是对作品的照亮,更是一场诗学与心灵的对话。能得您如此细致专业的点评,是我莫大的荣幸。再次感谢您的倾情推荐与真诚指点,我会继续沉淀、努力书写。谨祝编安,笔健!
这份编者按语不仅是对作品的照亮,更是一场诗学与心灵的对话。能得您如此细致专业的点评,是我莫大的荣幸。再次感谢您的倾情推荐与真诚指点,我会继续沉淀、努力书写。谨祝编安,笔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5-10-09 12:29:01
仙子老师的诗歌,在送给编辑做编辑的时候,我就亟亟地拜读了两遍,因为喜欢,因为好多日子未见仙子歌了。古今,寄意于月光的文章诗歌,无法计数,但仙子老师笔下却别生哀婉与华彩。月亮是唯一可切开或研磨秋事的砧石,所有的情感都放上去捶打,终于有了寄托。对于有人,无论圆缺,都是遗憾和情感的割痛。月亮的表面,在诗人心中,是点了一盏豆灯,微弱的光,照着模糊的往事。沏就两盏未沾唇的香茗——欲说还休?不写待君以呷,静静地放着,已经不堪举盏。这样的情调,谁堪!怀才抱器拜读,一如既往地喜欢仙子老师的诗歌。谨祝创作快乐!
回复2 楼 文友:园外仙子 2025-10-09 14:20:48
拜读怀才社长老师您为我小诗所作的评语,如饮甘霖,欣喜难抑。您以锦绣文心,将我字间未尽的幽微情愫一一照亮,剖析得这般深邃温润。得您如此知音,是文字之幸,更是我之幸。这份厚爱与鼓励,我当珍藏。远方敬茶,遥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