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桃源诗岛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桃源】砚底霜(组诗五首)

编辑推荐 【桃源】砚底霜(组诗五首) ——阅读记之三十一


作者:陈俊义 童生,932.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2发表时间:2025-10-09 08:52:17
摘要:原创首发。


  
   我磨墨时,霜正往砚台里钻
   像你去年信里未融的雪粒——
   硌着“莫负寒夜”的尾笔,纸页颤了颤
   他的影子从墨里浮出来,比灯影稠
   却碰不到我悬在半空的笔
  
   灯花爆第三声,我舔笔尖时
   裹进半缕檐角的风。你扶犁的手
   该沾着晨露了吧?他当年说的
   “耕种如读书”,正从墨痕里钻出来
   像种子,顶破纸边的暗,往亮里长
  
   天微亮时,砚底雪融成水洼
   映着我鬓角的白,和那扇未启的窗
   他没写完的话浸在湿痕里,像你日记
   空着的半行——风掠过纸页时
   我听见那半行里,飘出一声轻应
  
   二
  
   你扶犁的手又稳了些,晨光把影子
   拉得和新犁的痕一样长。我蹲下身
   捏起一撮土,土粒漏过指缝
   像他当年布袋里的故乡——漏了一路
   却在我掌纹里,攥着不肯松的根
  
   “苗缺露就黄”,风把话吹得碎
   你抬头时,我看见他的模样:田埂草棚下
   他读《论语》的声,比祖父搓草绳的响
   更脆些。“书要埋进心里”,字落进土
   竟悄悄生了芽,顶着露的亮
  
   傍晚你在灯下写日记,“今日扶犁”后
   空着半行。我添的“心里有田”,被露打湿
   像他当年行囊里的土——凉,却裹着
   整季的暖,在纸页间慢慢渗
  
   三
  
   你摸棉袄上的补丁时,眼尾亮了亮
   这是她缝的,针脚歪扭,却把暖
   填得比棉絮还实。“我当年带它赴京”
   我指尖碰着补丁,像碰着她当年的手——
   粗粝里裹着软,是整冬焐不凉的温
  
   你叠衣服的动作轻了,嫁妆箱里
   新嫁衣挨着旧棉袄。风从窗缝钻进来
   带着棉絮味。“若日子难了”,我话卡在喉间
   像她当年缝补时,针脚突然卡了线
  
   花轿走远时,我攥着空袖口
   那处曾沾她的针脚,后沾他的墨
   如今沾着你的气息。风里飘着没说透的话
   缠缠绕绕,像针脚缝着三代人的影——
   拆不开,暖不透,却把光阴串着,没散
  
   四
  
   你信里的炮声,从纸页渗出来
   冷得像江西的江。我捏信的手
   指节泛白——像他当年攥碎的灯芯
   “坚忍不是硬扛”,墨字在信上抖
  
   帐里断粮的夜又浮出来:他读《史记》的声
   比风声沉。“你看这旗”,信里画的破旗
   被墨晕了边,像他突围时
   被炮火啃过的影——残,却立着骨
   在纸页上,不肯倒
  
   “旗在,人在”,后面的字被泪打湿
   你读信时,会摸到墨里的凉吗?像他当年
   拍我肩的掌心茧,磨着我的慌。路再黑
   心里的旗别让它倒;风再大
   别让它卷——那是他留在墨里的骨
  
   五
  
   你咬着手指盯我手里的《三字经》
   书页黄得像他当年的笔记。“读书不是做官”
   我把你抱在膝上,指节碰着你软发
   像碰着刚发芽的草——嫩,却带着
   顶破土的劲
  
   他教我时也是这样的晨:私塾里
   戒尺轻叩我袖口,“书要亮心里”。后来
   我走南闯北,书里的字真成了眼里的光
   稳,且暖——漫过险路的暗,漫过心底的慌
  
   你学会“人之初”,蹦着找奶奶时
   我摩挲书页上的批注:他的字,我的字
   以后会有你的字,像田垄上的苗挨着长
   露沾着页边,没说的话都在芽里藏——
   风一吹,就透出点亮来
  
  

共 136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砚底霜》以一方砚台为时空枢纽,让墨痕、针脚、书信与田垄交织成绵长的精神谱系。组诗巧妙地运用“砚底未融的霜”这一核心意象,它既是寒夜实景,亦是凝驻于家族记忆中的风雪与时光。诗中,“祖父-我-你”三代人的身影在耕读与坚守间彼此映照:祖父的墨骨、母亲的针脚、父亲的破旗,最终都化为滋养新苗的晨露与土壤。语言凝练而蕴藉,情感在“未写完的半行”与“纸页的湿痕”中迂回渗透,完成了对家风传承的诗意镌刻,静默中自有千钧之力。【桃源编辑:冰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泉        2025-10-09 08:57:31
  感谢陈老师赐稿桃源。祝你秋安文丰!
以文会友,与诗同行;让生命之花,盛开在文字的海洋!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