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收获】有一家古旧书店(散文)
在西安西仓花鸟与古玩市场,有一家古旧书店。我与这家古旧书店的缘分,纯属不期而遇。
今年国庆放假期间,我乘坐复兴号回到西安,原计划和单位一位同事一起去游览秦岭太白山,但由于连日阴雨天气,单位同事无法及时赶到西安,因此在稍微有些失落之余,爱人提出一起去西仓花鸟古玩市场去转一转,她相信我对那里的东西一定感兴趣。于是于2025年的10月2日上午,我们冒着小雨,沿着西安城西的环城公园,穿越玉祥门,来到了西仓花鸟古玩市场。虽然是小雨天气,但这里不仅花鸟虫鱼摊位和各种仿古古玩摊位黑压压挤满了几条纵横的街道,而且所有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游人如织。
我对西仓花鸟古玩市场慕名已久,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这里游览过,这次在爱人的引领下,怀着一种悠闲自在的心态,来到这里,顿时感觉耳目一新,不仅惊奇这市场的繁荣,而且惊喜这里有一种自由经营百花齐放的商业氛围和人文环境。当然这里各种小吃、各种花鸟虫鱼、各种古玩石头、青铜器、珍珠玛瑙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一边在人群中拥挤着,浏览着,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我爱人喜欢花草虫鱼,我喜欢古玩玉石,于是我们约定,各人看各人的,等到走得时候在互相联系。我于是独自在这市场里,恰如一条鱼被拥挤着,又不断停留在各种摊位前浏览。
突然,我眼前一亮,惊喜地发现,前边不远处竟然有一家古旧书店。这家书店和别处的大型书店以及现在学校周边专卖辅导书练习册的书店截然不同,远远看去有几分破旧寒酸,甚至连个书店的招牌都没有,但书店里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无论是书架上还是地面上,不管是墙壁上还是拐角处,到处都是旧书。
我深知自己虽然爱书,但无论在任何书店,即使是非常非常喜欢的书,也买不了几本,但心里就是喜欢,自始至终地喜欢,也可以叫做痴迷。我就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不仅眼睛放光,而且心生欢喜,嘴里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啊”的惊叹,然后随着拥挤的人流,扑向心中向往的古旧书店。
书店里的书都是成堆的,没有分类,估计书店的主人也根本没有时间整理,各种类别的书和各种时代的书都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只在能够穿越过去书堆的地方留有仅有一尺多宽小路。读者最多只能一个人穿越,需要并排错过的时候,需要互相扶着,或者一个人扶着书堆,一个人穿过。书店里有很难多人在挑选自己喜爱的书。
我站在书店门口稍作打量,书店里的老板是一位很朴实的中年人,他身材高大,穿着朴素,手里抱着一部精装的大书一边看书一边收钱,脖子上挂着一个收钱的布包,一会站在左边的门口,一会站在右边的门口。这位老板不像其他书店的售货员有那么强烈的防范意识,他并不过多地打量读者,而是站在门边看着自己手里抱着的书,一旦有人交钱或者搞价,他才抬起头来和人说话。他的目光既不锐利也不犀利,目光里有一种天生的坦然以及后天形成的淡然。我不知道这位老板曾经经历过什么,但看样子老板并不是一位书香门第或者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学者型知识分子,看上去老板也不像是一位精明的商人,猛然一见,这位老板更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在这位老板收钱的时候,有一位看上去有五六十岁的老妇人一边在书堆里扒拉,一边向老板提出,“这次你得送给我两本!”似乎是商量的语气,又好像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可置疑的内涵。老板并没有看这位妇人,而是回答“已经送给你好多次了,我只卖不送!”回答好像斩钉截铁,其实语气里含着无奈和不肯定。那位妇人并不妥协,一边继续挑选一边嘴里说着:“只给两本,只给两本。”我不清楚老板和这位妇人的关系,但从他们之间的对话里也能感觉到老板并不是那么严肃认真,妇人也是一位喜欢阅读又经济不宽裕的人。
在书店里拥挤的人,既有几位看上去像老学究的人,也有一位风韵犹存戴着眼镜的少妇,还有几位大学生模样的人,更多的是一些看上去似乎是工人或者农民实际上可能是一些书迷或者书痴的人。他们有的就站在书店里阅读,有的在书堆里翻找,还有两位女大学生模样的在一起一边交谈一边翻阅书籍,还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在给一位八九岁的男孩挑选几本课外读物。书店里虽然人来人往,但真正购买的人并不多,而且即使购买一两本,也要讨价还价,最后以很低的价钱买走。那些装帧豪华、价格昂贵的书,几乎没有人买。也许有人买吧,我相信一定会有人买,但我那天却没有看到。
我夹在人群里,不停地翻阅寻找。我既喜欢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喜欢稀奇古怪的传奇,既喜欢有些怀旧的早期作品,也喜欢当代初出茅庐崭露头角的新作。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略显不适应;但在与书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则是有一双发现美探索美的眼睛,我喜欢这种自由的氛围。我恰如一条游进海洋的鱼,满怀欣喜,寻找着海洋里各种神秘的洞,寻找着各种我所需要的精神食粮。虽然我知道这里都是精神食粮,但我知道,我只是一条小鱼,肚量有限,能力有限,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寻觅一些自己拿得起放得下的东西。我看到了一套非常精美的国学丛书,里面都是铜版纸印刷,大字本,有精致的插图,而且是十六开大本。盒装古色古香,里面不仅有老子庄子孔子,还有几套古圣先贤的名著,书盒上的定价是980元,我拿起来问老板多少钱,老板跑过来翻看了一下,说:“这个你给一百元,可以吗?”我真的觉得很便宜很划算,但又怕自己买回去也只是摆设,就把那套书放下,说:“我再看看”。最终我并没有买那套书,而是买了一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英国小说选》,只花了五元钱;买了一本精装的《马克•吐温小说选》十元钱,买了一本中青本《红岩》五元钱,又买了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上下两册只花了十元钱。
书店里还有很多旧杂志和旧挂历,还有一些印刷体名人字画,还有很多不成套的连环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东西。杂志里既有很多《读者》,也有《小说月报》,还有《收获》以及《大众电影》《连环画报》。但我知道,一个人精力有限,读书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阅读。
书的世界是一座海洋,每一个书店最多只能算作一个湖泊。有人说,如果世界上真有天堂,那么对于爱书人来说,书店就是人间的天堂。我走过的书店很多很多,但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松散式管理、价格便宜、自由选择却又书籍丰富的书店。
匆匆的我买了几本书,离开了这家古旧书店。但我却对这家书店非常喜爱。几次回首,依然恋恋不舍。
我一边往回走,一边默默祈祷,祝愿在古都西安,像这样的古旧书店能够长期永久地开下去,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