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曾经】溱洧水城、亳都新象与卫辉老街(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溱洧水城、亳都新象与卫辉老街(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89.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发表时间:2025-10-09 21:54:52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国庆佳节,表面上看是旅游旺季,历史、山水、自然景观的文化消费,深层次思考,全国轰轰烈烈的人口大流动,却是城市之间的大开放,相互之间的大推介、大融合,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不巧,今年秋雨连绵,但时雨时阴,我家在郑州,故乡在卫辉,见缝插针,居然游览了新密的溱洧水城、郑州的亳都新象,并且回了趟故乡,重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最美风景——卫辉老街。
   新密是隶属于郑州的县级市,溱河洧水交汇,《诗经.郑风》中有“溱与洧,方渙渙兮”的赞词,因此,“让生活像诗歌一样浪漫”成为了溱洧水城的美丽标签。实际上,溱洧水城是现代打造的一组仿古建筑群而已。
   远望,城墙巍峨,门楼高大;走进,殿宇庙堂,华丽宏伟;游览,街衢阁坊,金碧辉煌。我是上午去的,并无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盛况。据介绍,该景区的最佳时段,是下午5时以后,晚间古典文艺实景演出,与华灯璀璨,相映生辉,夜景最美,晚上人多,挤瓮不动。我恐下午有雨,走马观花,中午就匆匆返程了。尽管如此,环城而流的城中河,韵味悠长,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河道不宽,仅五六米,玲珑精致小桥,蜿蜒石径码头,咿呀橹声小舟,不亦乐乎游客,无须刻意剪裁,我信手一点,手机就录出了一帧江南水墨画。
   亳都.新象坐落于郑州老城区,东临商代城垣遗址,西接郑州文庙,9月28日落成开放,是片文化商旅街区。起初,许多郑州人都不明白,为什么叫这么个冷僻名字?现在长了知识,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的都城即现在的郑州,名曰:亳都,为的是承续历史文脉。不过我认为,是哗众取宠。因为浏览街区,发现街巷院铺,建筑风格皆像民国,连明清都说不上,与3600余年前格格不入,何以承续?我困惑。但琢磨,“新象”者,新风情新气象也,照此释义,命名亳都.新象,虽似是而非,牵强附会,也顺理成章。
   街区不大,仅40余亩,布局3条主街,数条巷道,纵横交错,逛来逛去,不厌其烦,不觉其小。而与街巷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是,15个主题各异的店铺院落或小吃酒肆,或古董古玩,或非遗制品,或什锦杂货等,以及4个文化娱乐广场。网上信息,国庆几天虽然遇雨,但日均客流量,也达10万人以上,照此数据,我的故乡人口50万,近似全卫辉人,国庆假期都逛了一回郑州。
   据宣传,亳都.新象旨在塑造郑州的城市文化名片,文旅融合推动老城区复兴,进而成为国际商都展示厅。我不信说的天花乱坠,个人评价,亳都.新象和溱洧水城,都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一种探索,过去,商场超市购物消费,人们司空见惯,日益厌倦,现在另辟蹊径,打造寓购于乐,古风盎然的新型消费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弘扬历史文化的意义虽有,但初衷仍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卫辉老街漫步,我从顺城关的西门桥开始,沿南北马市街,到卫河大桥旧址,伫立了一会儿返回,路程不长,却感慨万千,心绪难平。一路所见,行人稀疏,车辆无几,和前两天游览的溱洧水城、亳都新象的喧闹繁华来比,可谓霄壤之别。西眺仿古街歇山飞檐、红墙碧瓦、殿堂楼宇,鳞次栉比。我想,如果那年卫河不改道,仿古街和故道里的游船画舫,相相辅相成,绝对能与溱洧水城比翼齐飞。于是,失意和遗憾油然而生。
   卫辉老街洒满了我小时候欢快的足迹,如今,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礼堂、百货楼依旧,60年代建筑物上的水泥标语口号,保留完好。还有,斜的街民国风情的过街楼还在……半个多世纪未有变化的老街,厚重古朴,风雨沧桑,古色古香。
   今年国庆节之前,先后开园的溱洧水城和亳都.新象的景区街区,都是钢筋水泥建筑,论神韵,根本不望原汁原味的卫辉老街项背。卫河改道的失意和遗憾,让其随风飘去,我想,今后如果故乡老街能够建设改造,绝不会比郑州和新密逊色。
   但是,新密煤资源丰厚,工矿强县,财大气粗,据说溱洧水城投资了28个亿,那么卫辉老街投资别说28个亿,就是8个亿,有无底气?而郑州是全省城市的宠儿,亳都.新象得政策之扶持,得省会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卫辉老街建设,恐怕只能望洋兴叹,向往憧憬。
   返郑上高速,车过镇国塔,我看到,交通枢纽中心的卫辉标识,明代古塔已经焕然一新,下面周遭草坪,葳蕤葱郁。我想,没有政策偏爱,没有万贯家财,但故乡人勤劳智慧,不靠天,不信命,古城卫辉,唯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改变面貌呀!
  

共 17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国庆期间游览新密溱洧水城、郑州亳都新象及重访故乡卫辉老街的经历为线索,在“新造景观”与“原生老街”的对比中展开思考。通过对三处景观的实地观察与文化审视,既客观评析现代仿古建筑群“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市场属性,也抒发对故乡卫辉老街“原汁原味却面临发展困境”的珍视与怅惘,最终寄望故乡凭借自身力量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突破。本文以“实地观察 + 个人感悟”为基调,在结构、对比、语言与情感表达上兼具“理性评析”与“感性共鸣”,特点鲜明。好文赏阅,推荐共赏!【编辑:老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百        2025-10-09 21:55:49
  作者将个人经历(卫辉老街的童年足迹)作为情感切入点,让对“故乡发展”的思考不再是空洞的议论—— 正是因为老街承载着“自己魂牵梦绕的最美风景”,后续的“失意与遗憾”“向往憧憬”才更具感染力;同时,从个人游览体验延伸到“城市开放融合”“文旅经济”“地方发展差距”等公共话题,让散文既有“私人化的温度”,又有“公共性的深度”,易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的共鸣。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2 楼        文友:老百        2025-10-10 08:31:07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