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 花香】种不上麦的天气(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 花香】种不上麦的天气(散文)


作者:闰土 进士,672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发表时间:2025-10-09 22:45:37

今年种麦是不是迟了,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着。
   农人站在湿碌碌的地头,抬头仰望天空,雨还下着。今天是阳历十月八日,农历八月十八,前天节气寒露刚过,如果按过去正常的天气,麦子种上都出苗了。到了现在麦还没有种上,即便天马上晴了,也要等两三天后地皮稍干了才能下种。
   过去种麦,我们这儿都赶在国庆节前全部种完,如今国庆节已过了八天了。
   近来天老下雨,屈指算来,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两个多月,尤其国庆节前后,几乎就没大晴过。
   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说:“这天把把晴都忘了,不知啥时候才能把麦种到地里。”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收种为大。”种麦子对农民来说,是一年里的头等大事。
   有句种麦谚语:“秋风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说明眼下正是种麦的好时候,可天不遂人愿,谁也没办法。
   前些年我一人在家,种了十八亩半麦。老伴在城里照看孙子,一点忙也帮不上。好在我有辆“蹦蹦车”,装上化肥,来回跟着机子旋地、播麦。现在大型旋耕机都带撒化肥设备,省事多了。麦种完后,还得给地两头没播到的地方撒种补种。
   虽说忙些,但我心里高兴。我常说:“农民就是种地的,就像工人上班一样,农民如果说不种地,那不等于失业了吗。”
   我就爱种地。那年十八亩半麦子丰收了,一亩最少打一千二三百斤。晒麦时到处都堆着麦,二万多斤,抵得上七十年代我们队一年的总产量,别提我多开心。收麦时老伴回来了,我俩忙不过来,又喊了两个人帮忙。
   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一年只种一茬麦,我总还要挤些顺路的地,种两三块玉米。村里人个别笑话我爱种庄稼不要命,我都一笑了之。
   去年村里调地,在老伴和儿女的强烈要求下,我把地还给了队里和我队的农户,现在种的地还没过去的零头多。
   地虽少了,我却更上心。这十几天的雨,下得我心都发霉了。我更像热锅上的蚂蚁。多少回我推开门,淅淅沥沥的雨还下着;晚上天阴沉沉的,翻看天气预报,不是小雨转中雨,就是中雨转小雨,连阴天都少见。
   老伴也埋怨这天气,村里的老农、国庆节回来的游子,没谁不念叨这雨的。可雨啥时候能停,谁也说不准。
   国庆节前一周,我就把买的麦种袋子拆开,查看种子里有没有燕麦、节节麦。拆开一看干干净净,真佩服现在人的科技,能把麦种处理得这么好。我用药拌好,晾晒后收起来,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雨还在下,麦种没下地,农人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琢磨、预估,没了往日的精气神,愁眉苦脸写满了心头的焦虑。
   村头一群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人,站在蒙蒙细雨里,丝毫没有回家的意思,仿佛雨下在别人身上。街上不知谁家的小狗跑出来,见了村头的人,也摇头摆尾凑过来。雨打在狗身上,它抖了抖身子,愣愣地望着这群老人,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我还没走近,就听见三哥大声说:“看它天能下到啥时候!常言道‘隔月种,同月收’,那年我苹果树挖得迟,种麦都过了霜降,不也照样收麦子?”大家都知道,这是给大伙儿说宽心的话,可农时不等人啊。
   “唉,天要折腾人,有啥法子?”三爸接过话茬。他一辈子吃过的苦,拿背娄都背不完,他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历过不少风浪。农业社时他是个“疯小伙”,打麦、扬场、扛麦袋都是把好手。现在身体还硬朗,能吃能干。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他和老伴还种着三亩多地。用他的话说:“种地是为了锻炼身体,也图吃着方便。”
   我记得有年他儿子没跟他商量,就把地承包给别人,想让他享清福。他知道后非要把地要回来,可对方拿了钱不愿退。三爸急了,把这事闹到街上让大伙儿评理,说“我的地,儿子没权转让、买卖”。没办法,对方只好把地还给他,三爸托人把钱送了过去,两家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三爸在电话里把儿子狠狠的骂了一顿,还说以后别回来了,别再给他惹事。
   上午十二点多,地头的老人们迈着沉重的脚步,在小雨中陆续回家,都沉默着,好像麦种不下地,一年就没饭吃似的。
   种麦,牵着每个农人的心思。
   我站在村口,看见一家种的几亩地已经出苗了,绿油油的一行一行真好看。听说那家人都不在家,国庆节前就叫机子种上了。
   回到家里,老伴刚做好午饭,香喷喷的面条上放着臊子和红红的油辣子,可我一点胃口也没有,满脑子都是麦子,想着咋能把麦种下去。
   老伴见我愁眉苦脸,安慰道:“又不是咱一家没种上,急也没用。咱后院一大包麦子,够你吃的,就算今年不种,也饿不着咱。”
   真是应了那句:“麦没种上,吃饭不香。”
   晚上,我在电脑上忙完,又推开房门看了看。细雨绵绵,像过了罗筛似的撒在院里。灯光下,院子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细细的流水声像音乐一样,细腻又真切,潺潺地流向下水池,再从下水池流向大门外的大水沟。
   雨多了就是灾,彻底搅乱了我的生活。前十几天我组织人采风,就下着中雨,二十多个人只好冒雨进行。
   雨没完没了地下着,晚上十点多,我打开大门。街道的路灯在淅淅沥沥的雨里,显得苍白无力。放眼望去,远处一片漆黑,只有雨点打在门前树叶上,时不时发出沙沙声。我厌烦这天气带来的麻烦,怪不得说人是“旱虫”,旱一两个月还行,雨下三天两天就受不了。
   回到屋里,我心里五味杂陈。地虽少,可也是一茬庄稼啊!
   思绪不由得飘到那个阴雨绵绵的秋天,那年又赶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灾难。那会儿农村土房多,今天这家房塌,明天那家墙倒。
   当时也下了两个月雨,按农民的话说,“水把老鼠窝都灌满了”。麦种不下地,人心惶惶。有些小片地,人们撒上麦种,用锄头埋好;大片地机子进不去,只能等天晴。
   那年的麦子过了霜降十多天才陆续种上了,种得迟了,麦子没能按时分蘖,除了多下种子,产量也直接受影响。但那年冬春两季风调雨顺,麦子最终还是丰收了,不比往年差。
   想到这儿,我暗暗安慰自己:说不定今年麦种迟了,明年还是个丰收年呢!
   想着想着,我不由得偷偷笑了。
   写完这篇文章,出门一看,天居然晴了。虽说没有太阳,但天色亮得像面镜子。我走出去,隐约看见地里冒着水蒸气,水泥路上干干的,只有路边的小草和野花顶着露水生长。
   只要天晴了,种麦也就是几天时间,我盼的是天晴太阳出,麦子尽快种上。
   (原创首发)

共 25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连绵两月的阴雨,打乱了农人的种麦节奏。寒露已过、国庆远去,本该“寒露种麦正当时”的时节,地头却只见农人焦灼的身影与未播的土地,“麦没种上,吃饭不香”成了他们最真切的心境。文中的“我”与乡邻们,是千万农人的缩影:有人守着几亩地“更上心”,拌好麦种盼天晴;有人用“隔月种,同月收”的老话彼此宽心;也有像三爸这样,为守护土地与子女争执的老把式——他们对土地的执着,早已刻进骨子里。从担忧“雨把老鼠窝都灌满”,到回忆往年迟种仍丰收的慰藉,再到文末忽见天晴的希冀,字里行间满是农人对土地的敬畏与依赖。这场与天气的“赛跑”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茬麦子的播种,更是一代代农人对生活最朴素的坚守。推荐阅读【编辑清风一缕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一缕情        2025-10-09 22:55:21
  以雨阻种麦为引,细腻勾勒农人焦灼与坚守,土地情怀真挚动人,文末天晴见希冀,平凡叙事藏着生活本真。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5-10-10 09:32:29
  秋种夏收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任务,也是农民口中的主粮,他关系民生生活、粮食安全,适时播种是民生大事,更是农民农作中的大事。文中真实反映了农人因天雨种不上麦的焦燥与不安,叙事清晰,举例得体,是农人农耕生活的现实写照。
3 楼        文友:蓝色光影        2025-10-10 11:53:35
  麦子(小麦)一亩能打一千二百斤,真是高产!足见闰土社长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反正我们成都平原的小麦产量不如文中写到的,上不了一千斤。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