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曾经】刘姥姥为什么姓刘(随笔)

编辑推荐 【柳岸·曾经】刘姥姥为什么姓刘(随笔)


作者:葡萄芽儿 秀才,1285.2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发表时间:2025-10-09 22:52:46

刘姥姥,作者不叫她赵姥姥钱姥姥孙姥姥李姥姥……等姓氏的姥姥,为什么偏要她姓刘呢?这跟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有关。
   刘禹锡在唐顺宗即位期间,受到王叔文器重,遂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与王叔文王伾素等形成一个政治圈子。他们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
   在八司马事件里的二王,并不是有血亲关系,被作者借用到《红楼梦》里,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和金陵王家王夫人的父亲连宗,王夫人的父亲是叔叔,王狗儿的爷爷是侄儿。
   有了这层关系,到了王狗儿的爷爷父亲都过世了,他家那年过不去冬了,刘姥姥才能想起金陵王家的二小姐也就是荣国府里的王夫人,才会厚着脸皮一进荣国府,通过周瑞家的帮衬,得到了凤姐赠予的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钱。
   有许多读者读《红楼梦》,不理解第六回,作者为什么要放下贾府里那么多人和事,单独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的王狗儿家讲起,要安排那个时间节点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了本人上面的介绍得出结论:原来刘姥姥家过不去冬,是对应刘禹锡的第一次被贬。
   历史上,被贬的官员诗人多了去,为什么要说刘姥姥的原型和刘禹锡有关呢?
   再看刘禹锡的一首诗就明白了。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改革案被贬十几年后回京都,看到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有感而写的。
   反应到《红楼梦》里,就是刘姥姥家里因凤姐二十两银子的救济,他家度过难关,并在秋天有了好收成,特意进荣国府送些新鲜的瓜果蔬菜来表示一下感谢的。
   刘禹锡说,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姥姥这次进荣国府也是,大观园里景不凡,尽是姥姥去后建。(指刘姥姥一进贾府之后修建大观园)
   玄都观赏桃花,和刘姥姥游大观园,都是游赏繁华之境的盛况。刘禹锡因这首诗表面看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实际上暗讽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这和大观园的建造为了新贵妃元春,游大观园的刘姥姥是为了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不惜装傻充愣洋相百出讨贾母开心,是如出一辙的。
   刘禹锡因《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得罪了新贵们再次因言获罪被贬出京。刘姥姥这次进大观园,也惹得一个人不高兴。这人就是新贵派代表王夫人。
   王夫人为什么不高兴?有一种观点就是说薛宝钗出钱给史湘云办螃蟹宴。贾母一开始不知道螃蟹宴的钱是薛姑娘出的,还以为真是自己的侄孙女花钱请客,来了才知道钱是薛宝钗出的。这等于埋汰了贾母的娘家史家差钱,贾母心里生气又不好发作,只尝了一口蟹子就回去了。
   螃蟹宴的同一天,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她送完了农产品,想回家,让周瑞家的去跟凤姐说一声。凤姐此时正在贾母屋里,周瑞家的跟凤姐说话,贾母就听到了有刘姥姥这么个人。仔细一问,知是王夫人家的亲戚,虽然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是王夫人那边的人啊!螃蟹宴你王家那支人里薛宝钗出钱,羞臊我史家后代孙女没钱请客,我这会儿总算抓到一个跟你王家有关的穷亲戚,我得好好耍耍。于是,贾母留刘姥姥住下,让他喝酒吃饭说酒令等出洋相闹笑话,贾府里丫鬟大观园里的姑娘们拿她当猴耍,就是贾母在报复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
   这个观点,有阴谋论嫌疑,但是符合人情世故。所以当刘姥姥要回家时,王夫人提前包了一百两银子,让平儿转交给刘姥姥,转告她回去买些地或者做生意,亲戚救急不救穷,别老来求人现眼了。谁说刘姥姥这次进大观园,满载而归,但也是受尽了屈辱出尽了洋相。所以,那以后,刘姥姥就真的按着王夫人的话,在家里好好忙营生了,不去给亲戚脸上抹灰了。
   刘禹锡是再次被贬十多年后,又一次被启用回京,他又写了一首七绝《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用这首诗,来旧事重提感慨人事变化。
   和刘禹锡的这首诗呼应的是后四十回里刘姥姥第三次第四次进荣国府。第三次来看凤姐儿,本人特别提示而不是看王夫人,因为王夫人是嫌弃刘姥姥的。
   凤姐的父亲是和王狗儿的爷爷一辈儿,王狗儿的父亲王成和王夫人一辈儿。刘姥姥和凤姐是一辈儿,为了巧姐好养活,凤姐让刘姥姥做了巧姐的干娘,这是刘姥姥和凤姐姐妹的格外亲戚关系,也由此看出凤姐是不嫌弃刘姥姥的。再有就是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凤姐给了二十两银子,又特意给了一吊零钱。不要小看这一吊零钱的作用——因为刘姥姥带着板儿一老一小,拿着一包银子路上要是被贼惦记上了可就麻烦大了。这一吊钱是让刘姥姥打车回家用的,可见凤姐在泼辣的外表下,还有细腻体贴人的一面。凤姐的这个举动,是让刘姥姥最感动和难忘的。
   所以,当刘姥姥第四次进贾府时,正赶上凤姐死了,贾琏不在家,凤姐的兄长王仁和贾芸贾环要把巧姐卖给外蕃王爷当小妾,这种小妾说的好听就是小老婆,实际上就是一个玩物男人新鲜劲过了,甚至还不如粗使丫鬟地位稳定。
   王夫人邢夫人李纨薛宝钗,都知道这是一个火坑,却没一个人出来反对亲事的。这个时候刘姥姥来了。不管是因为干娘也是娘的责任感,还是要报答凤姐救济过她家的恩情,刘姥姥让平儿和巧姐化了装从后门溜出去,她雇了一辆车,把她们救出了荣国府摆脱了王仁贾芸贾环的摆布。
   刘姥姥的人设不会背《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可是作者会,他让后四十回大观园里野草疯长野鸡乱飞野狗乱蹿,那些红粉佳人贵人公子不知何处去了,以前到院子里观光出洋相的那个乡下的老刘太太又来了。她这次来,不在是被讥讽嘲笑戏弄的对象了,而是一位知恩图报有有勇有谋的奇人,和刘禹锡第二次回京是有抱负是一样的。
   从上面的对应,可以得出刘姥姥被作者安排姓刘,跟刘禹锡的个人经历有关。《红楼梦》是清初的小说,不可能去来为刘禹锡鸣不平,我也不是索隐派的那块料,搞不好格物致知。之所以来探索刘姥姥姓氏来源,是想说明一件事儿,就是好的小说每个人物的原型不止是现实里的,也可以从历史人物里,来挖掘出符合自己作品里需要的角色。或者是按着某个历史人物的某些言词和经历来确定自己作品里角色的任务使命命运和姓氏。一个非主角的人物刘姥姥的姓氏都这么有讲究,难怪《红楼梦》能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2025-10-9

共 27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刘姥姥为何姓刘”这一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将《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生轨迹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经历、诗作进行对应分析,论证刘姥姥的姓氏选择与刘禹锡的经历密切相关,通过二者人生阶段与关键节点的呼应,揭示优秀小说可从历史人物中汲取灵感塑造角色,彰显《红楼梦》细节构思的精妙与文化底蕴的深厚。本文在论证中兼顾“严谨性”与“灵活性”,如引入“贾母借刘姥姥报复王夫人”的观点时,坦诚标注“有阴谋论嫌疑”,同时补充 “符合人情世故”的合理性分析,既不回避多元解读,也不盲从某一观点,展现了客观审慎的态度;此外,明确与“索隐派”划清界限,避免陷入过度解读的误区,保持了分析的分寸感。本文的语言介于学术考据与通俗随笔之间,既保留了分析的深度,又避免了晦涩难懂。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10-09 22:54:19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5-10-09 22:55:47
  文章开篇即抛出核心疑问——“作者不叫她赵姥姥钱姥姥…… 为什么偏要她姓刘呢?”,直接抓住读者好奇心,随后以“跟唐朝的诗人刘禹锡有关”给出明确论断,形成“设问 - 立论”的紧凑开局。全文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从历史背景、诗作解读到小说情节剖析,层层递进解答疑问,逻辑主线清晰,避免了泛泛而谈。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老百        2025-10-09 23:00:04
  详细梳理刘禹锡 “参与改革——首次被贬——回京作诗——再次被贬——复返京城”的人生轨迹,明确 八司马事件”与两首《玄都观》诗的关键意义,从文本层面上看,逐一对应刘姥姥 “一进求救济—— 二进游大观园—— 三进探凤姐——四进救巧姐”的情节,将小说细节(如 “一吊零钱”“大观园荒芜”)与刘禹锡的诗作(“刘郎去后栽”“前度刘郎今又来”)、经历(被贬与复返)直接挂钩,让 “姓氏源于刘禹锡”的论断有具体文本支撑,而非主观臆断。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老百        2025-10-10 08:30:52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