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小事】武僧梦,善心行(散文)

精品 【晓荷·小事】武僧梦,善心行(散文)


作者:何叶 榜眼,24843.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8发表时间:2025-10-10 14:33:29

二姑老早的时候,就和奶奶吵吵说她想去和尚庙做和尚。
   “人家都男人做和尚,你一个女孩子当和尚简直是异想天开。”奶奶训斥二姑道。
   二姑喜欢舞枪弄棒,愿意当和尚也是因为后山寺庙的和尚武功好。他们平时会在寺庙庙里打坐练功。二姑经常逃学去看。尤其是学校放假,二姑会领着我和哥去看。与其说是“领”,不如说是“押解”。她走在前面,步子又大又快,我和哥哥垂着头,磨磨蹭蹭地跟在后面,像两只不情愿被赶赴集市的小羊羔。但不情愿又有啥办法呢,我俩稍有不满情绪,她会抬脚就踢。“快些走!磨蹭什么!”踢完之后,她会狠狠对我俩吼着。
   平时家里大人都忙,二姑放个寒暑假奶奶就安排二姑看我和哥。二姑脾气不好,属于很不好那种。在班级成绩属于末等生。刚开始班级里的同学对于末等生都排斥,二姑对于别人的排斥会狠狠甩出她的白眼仁。对于明目张胆的挑衅的,她会动粗。平时她书包装的书本也少,但少不了的会装上一块石头一块砖头,所以她经常惹祸,学校几次找家长,奶奶为此也是说尽了好话,损失了不少钱。二姑也没少挨奶奶的棍子抽,但也不会改,该咋地还咋地。
   二姑长得很漂亮,留着一头齐腰的长发。据奶奶说十来岁就留起来了。家里女孩子奶奶都主张留长发,不允许梳短发。二姑喜欢自己的长发,奶奶平时给的零花钱从不舍得花都攒下来,和几个同学去了城里买了城里人用的带有香味的洗发水,擦脸的雪花膏。还有扎头发的红绿皮筋,放在衣柜最下面一层。一点一点用,不许我和哥摸一下。
   寺庙就在我们村的附近一个山上,虽然山不高但也都是羊肠小道,石头杂草的带着斜坡。寺庙门外的一处斜坡有一块光滑的大青石,视野正好能越过院墙,能将里面的情形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那大青石便成了二姑的练功的地方。寺庙不大,里面连主持加上也就八个人。和尚们每天九点开始列队马步冲拳,她也扎着马步,和尚们练习扫堂腿,她也单腿立着,另一条腿笨拙却用力地扫出去,带起地上的尘土。寺庙里的和尚练功的时候人家在寺庙里“啊”“哈”练功,二姑在外面模仿着啊哈着,手舞足蹈地动作着。
   二姑的每个寒暑假,她都会领着我和哥寺庙外偷学武艺。我们来承德前的几个月,二姑正赶上放暑假,她一早领着有我们照例在庙外“偷师”。夏日午后,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阳光四射的大太阳天,转眼间就黑云密布了,大雨点铺天盖地般砸了下来,我和哥哥惊叫着不知道往哪躲才好。正在我们愣神功夫,二姑突然从青石上跳下来,就往寺庙里跑去,我和哥也紧随其后跑进寺庙。
   原来,寺庙的院子里,晒着许多寺僧们自己采摘、准备过冬的野菜和药材。和尚们练功正到紧要处,一时没反应过来。二姑跑进院子是帮忙收药材和野菜的。我和哥也跟在二姑身后,学着样子,把那些散发着清苦气味的枝叶拢到一起,抱到廊檐下。
   雨下得又急又猛,虽然大家动作很快,但还是有些药材被淋湿了。寺里的主持智能法师站在廊下,看到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都湿透了,急忙请我们进屋。并给我们拿来干布给我们煮了热姜茶。
   “女施主,看来是真喜欢武功呀。”智能法师微笑的对二姑说。其实二姑总在外面观看并跟着练,智能法师就注意二姑了。
   二姑听智能法师问,赶紧点头:“喜欢!法师,我……我能来庙里当和尚吗?”她又问出了那个被奶奶斥为“异想天开”的问题。
   智能法师没有笑,也没有训斥。他沉吟片刻,告诉二姑,寺庙有寺庙的规矩,女身确有不便。但智能法师也说了,当不当和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向善、向武、坚韧不拔的心,却是没有分别的。
   二姑听后,似乎听懂了什么,从那以后,二姑来后山的行为,悄然变了。每次来后山寺庙学艺,她会在书包里假模假样装几本书,她是敷衍奶奶的。她除了装一些书本外还会在书包里装上两把小铲子,然后她再拎上一把铁锹。每天她跟着寺庙的和尚练完功夫后,她开始领着我和哥清理寺庙外围小路上的杂草,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用土填平,把四周的路扩宽。然后她会领着我俩,挖一些野菜送给寺庙里的和尚。
   她有一天居然还私自做主把自己的长发剪了,把剪下来的头发卖了钱,用钱给庙里的和尚买了洗漱用品,买了油面送给寺庙里的和尚。奶奶看二姑的长发没了,彻底火了,她举起棍子,质问二姑为何要剪掉长发?二姑说是看寺庙的和尚困难,她想帮帮他们。因为那时候村里人家日子过的都不算富裕,寺庙和尚也很少来村里化缘,而是去别的村落。另外二姑还鼓动奶奶来寺庙看看,她知道奶奶善良,奶奶来寺庙后通过视察发现寺庙里的和尚生活很苦,而且年纪都不是很大。奶奶就问他们:“为啥出家当和尚呀?”
   他们回答说是因为家庭困难,不得而为之的行为。奶奶是个特别善良的老太太,她也属于热心肠的人。回家后,奶奶张罗着让父亲和母亲,拿了家里的一坛子咸鸡蛋和一袋子粘豆包还有两大捆粉条,给山上的和尚送了去。奶奶随后还挨家挨户做了动员,让村里的村民多去帮帮寺庙的和尚。在奶奶的动员下,村民们都拿了鸡蛋小米青菜去看望那些和尚。后来处得和一家人一样。
   庙里的和尚们,也开始教授二姑一些基本的武功,二姑的武功也有了见长。
   二姑的“善举”范围还在扩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孤寡的刘奶奶,儿子在外县当兵,家里缺少劳力。那时我们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吃水都去打井水,她家的缸经常是空的。二姑知道了,便隔三差五地拉着我和哥哥去给刘奶奶挑水。我和哥用一根木棍抬着一桶水,摇摇晃晃地走在田埂上。二姑则自己挑着满满两桶,步子稳健。她不是用“揍”威胁我们来的,我俩都是自愿的。因为哥听寺庙的和尚说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做善事,帮助别人也包括在内。特别是我和哥本来有时累了也想歇歇。但我俩看着二姑被扁担压得微微变形的肩膀,和那沉默却坚定的背影,不知怎的,也生不出偷懒的心思了。
   后来我们一家来到承德不久,二姑也来到承德。在我家等待去部队当兵期间,她还应聘到一个私立学校专门教一些孩子武功。虽然她没有正式拜过谁为师傅,但她自诩智能法师就是她的师傅。后来,二姑顺利参军,成了部队里军事素质拔尖的标兵。
   再后来,她退伍回乡,闲暇时,她把当年在后山“偷师”来的功夫,结合在部队所学的格斗,开创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健身体操”,带着一些妇女和乡亲们每天强身健体。然后每天领着她们自愿充当村里的志愿者,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村民。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一年后,二姑经过考试考上了区里武装部,当上了一名公务员。

共 25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以“做和尚”这一石破天惊的童言开篇,却写尽了一位乡村少女从“野丫头”到“兵姐姐”的破茧之路。二姑的形象跳脱了传统女性叙事:她逃学、打架、剪长发、卖秀发,只为换几瓶香油与面;她舞枪弄棒、偷师寺庙,却终以善念反哺桑梓。文章最动人处,在于“武”与“善”的双重成长——青石上的笨拙马步,化作军营里飒爽军姿;威胁踢人的“暴力”,沉淀为替孤寡挑水的沉默背影。智能法师一句“向善、向武、坚韧不拔的心没有分别”,点破主题:修行不在剃度,而在利他;功夫不在胜负,而在担当。作者以鲜活细节与方言口语,描摹了北方山村的粗砺与温情,更以二姑的“异想天开”照见时代缝隙里女性的自我突围——她终未成佛,却渡己渡人,把个人的“武侠梦”写进了乡村的“振兴篇”。读罢掩卷,那句“异想天开”不再可笑,而成了所有成长的先声。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51010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0 14:34:10
  “做和尚”起笔荒诞,收束温暖。二姑以武修仁,由叛逆到担当,完成女性自我塑形。文字质朴生猛,细节闪光,山村烟火与时代脉搏并置,尽显成长力量。好文,值得细细品读!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5-10-10 14:34:32
  为老师点赞、敬茶献花!祝老师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竹伞行客        2025-10-10 23:23:09
  品赏何老师精彩佳作,人物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别具一格,人间烟火,符合时代特色,其中有很多细节亮点,如“要当女和尚、武僧、偷师学艺、卖发善举、当兵”等等,均生动形象,引入入胜,善人善缘善行得善果。好文章,如看山宜曲不宜直,老师做到了;好人宜直不宜曲,二姑做到了。劲赏老师如此精品文章,真让人爱不释手!大赞,并学习之!
4 楼        文友:明镜亦非台        2025-10-11 17:44:56
  蝶变之路,蛮有趣味。
文学爱好者,工作之余,曾在许多文学网站发文交流,乐在其中。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