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秋夜细雨(诗歌两首)
摘要:无意中发现灯光下秋夜的细雨,美醉人。
秋夜细雨
一
夜,乌黑乌黑的
一片黑暗
一片寂静
没有一丝丝亮光
雨,细小细小的
一直在下
没有边界
没有一点点停滞
在白炽灯光中
如针头般大小的银珠
潇潇而落
没有风的黑夜
轻盈的雨
舞动着曼妙的身姿
在夜空中
飘飘洒洒
自由自在
落得个
悠哉,悠哉
那样随心所欲
那样率性而为
这灯光
尽力而为
漂白了力所能及的范围
吸引来调皮的小男孩
站在门灯下
细数着空中的雨点
一滴两滴三四滴……
细观灯光里的雨滴
恰似小珍珠
一颗两颗三四颗……
突然
手足舞动
与秋雨共振同频
夜已深沉
也有一两只
蛾儿
在秋雨的包围圈里
衔着一两滴秋雨
拍腾着翅膀
越拍越快
穿梭在秋雨中
朝着灯光扑来
扑腾扑腾
是蛾儿的心跳声
最终
盘旋而过
寻找下一站灯光
二
秋雨如丝潇潇落,
灯光奋力照夜空。
最是人间留不住,
春去秋来又一冬。
【编者按】东辉老师这首组诗,语言朴实无华,用白描手法娓娓道来,层层递进,是一组不错的作品。先来看《秋夜细雨》,作者以极简笔触勾勒出深邃的意境,在传统秋夜题材中开辟出新颖的审美维度。作品通过“黑暗-灯光”“寂静-雨声”的二元结构,构建起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的哲学对话。细雨在灯光下的舞动,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摹,更暗喻人类在存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超越的永恒命题。
诗人巧妙运用孩童数雨滴、飞蛾扑灯等场景,将微观叙事升华为宏观哲思。尤其“灯光漂白力所能及的范围”一句,既是对物理光学的精准捕捉,亦隐喻理性之光在未知领域的局限性。而飞蛾衔雨扑光的改写,突破“飞蛾扑火”的悲剧宿命,赋予追寻者以主动衔雨飞行的创造性姿态,体现对传统意象的现代性转化。
结尾绝句的突然转韵,将具象描写推向抽象思考,完成从景物到哲思的跃迁。全诗在克制中蕴藏激情,在细微处见证宏大,展现出当代诗歌在继承古典意境的同时进行语言创新与思想深挖的可能。点赞,推荐。【东篱编辑:吴炜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