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人生】大男人 小丈夫(小说)
大男人小丈夫
一
在坝上内蒙古与河北的交界地带,有一个小自然村子,隶属于内蒙古,叫做小西沟村。小西沟村中间有一条东西贯通的公路,公路北面有六十多户人家,公路南面东边是一个井房子,村里的人们都来这里挑水吃。井房子西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北边是一排房子,是小队还没包产到户时的饲养院、俱乐部、油坊,一共有十间房子。院子南面用石头垒了三个大圐圙,分别小队合作社时候养牛、养羊、养马的地方。圐圙里面靠外墙的地方盖着土房子,以前也是刮风下雨或者严冬时节住牲畜的地方,自从牲畜都分给每家每户,那些房子时间长不用了,房顶都塌陷了,但是墙体都还在。饲养院墙西面是一个更大的圐圙,南北有四百米,东西大约有五百米,那是合作社时期小队的场院,秋收的时候在这个大院子里面打场。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以后,场院也分开了,分成了六十多个小场院,分到各家各户,大致也是三百平方米见方,也够人们家自用了。
过去合作社时候的房子,早已没人去照看了,包产到户以后,饲养院彻底不存在了,油坊也没了,人们吃油都是用自家种的胡麻去五里以外的大队驻地的油坊换油。俱乐部也不存在了,小队队长办公也都在自己家里。现在的那十间房小队也卖给了个人家,一共住着两户人家,李长林家和孙继武家。
要说李长林和孙继武,都属于外来户。李长林和孙继武都是一九七九年从河北张家口蔚县来到这个村子里的,李长林是一个木匠,扛着工具出口外,在小西沟村干木匠活,手艺还不错,被当地王春相中了,经人说媒,李长林娶了王春的女儿王树梅,就在小西沟村安家落户了。而孙继武是到这里做了上门女婿,孙继武的远方哥哥在公社当党委秘书,在老家年龄有点大却娶不过媳妇,他那个党委秘书的远方哥哥就找到西沟大队书记,让他帮忙说一门媳妇,恰好小西沟村的梁凤梧老伴早早去世了,留下三个姑娘,两个姑娘都已经出嫁了,而且都嫁到了草地牧区,还剩一个小姑娘梁月琴也十九岁了,在闺中待嫁。西沟大队书记上门说和,孙继武就给梁凤梧家做了上门女婿,自此,李长林和孙继武的户口也就相继落到了小西沟村。
在村里盖房子,物力用不了多少,可以自己上山刨石头,可以自己拓泥坯,也可以和大队申请去村边的树林里砍椽子和檩子。可是盖房需要人力,这两个外来户没有什么关系基础,找人帮忙根本不可能,尤其刚刚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在经营自己的庄稼地,哪有时间给两个外来户帮忙!西沟大队书记可以不在乎李长林住在那里,可是梁凤梧那两间小茅屋根本不能做孙继武的新房,他最后和小西沟村的队长商量,就把小队的这十间房子卖给了李长林和孙继武,反正这几件房子也没用了,用不了几年没人管着,就剩塌了。
整个村民都住在公路北面,只有李长林和孙继武两家住在村子南面,好似与村子里的人格格不入,好在他们居住地距离井房子很近,吃水方便了许多,这也让靠村子北面的一些住户羡慕嫉妒。
一九八一年三月份,孙继武的妻子梁月琴生了一个儿子,同年七月,李长林的妻子王树梅生下一个女儿。都是蔚县人,两个人又有共同语言,说起老家来都是滔滔不绝,尤其是喝二两白酒,还争着抢着说呢,又都是被村里人有点排挤的外来户,所以李长林家和孙继武家相处的很好。两个女人生下孩子之后,都去公社上了节育环,两个孩子也经常在一起。
在村子里,孩子们童年的时候,大多数小女孩要比小男孩发育得快,一般情况小女孩都要比小男孩个子高一点,当然也不是普遍现象。只是孙继武家的孙晓鹏长得太快了,六岁的时候就比李长林的女儿李慧茹高出足足十公分。
两个孩子从小就在一起,穿开裆裤的时候也无芥蒂,稍大一点,更是形影不离。梁月琴喜欢女孩,可是她生的却是男孩,所以每天看到李慧茹,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疼爱,只要是家里有点啥好吃的,都会给李慧茹留一份。但是她家的家庭情况远不如王树梅家好,因为李长林是个木匠,耍手艺人,经常不断家里有活钱,生活水平自然就比孙继武家好一些。王树梅也不是看不开的人,家里做啥好饭也都会把孙晓鹏叫过去吃,两家孩子就像在一个家里,孙晓鹏个子高,也喜欢护着李慧茹,从小到大两个孩子几乎没打过架,偶尔争吵也会被梁月茹压下来,她告诉孙晓鹏,你比小茹妹妹大,是哥哥,要处处让着妹妹,所以孙晓鹏从小就把李慧茹当做自己亲妹妹一样看待。
孙晓鹏六岁那年春节,孙继武带着梁月琴回口里蔚县过年,过了年一家三口就回来了。可是回来不到半年,梁月茹带着孙晓鹏又去了草地牧区姐姐家了,这一走,又是半年多,等孙晓鹏七岁那年夏天,梁月琴才从姐姐家回来了,怀里又多了一个小孩,村里人这才知道梁月琴去年初回口里过年是为了取节育环,竟然偷偷又生了一个小孩。梁月茹太喜欢有一个女儿了,只是天不如人愿,她又生了一个男孩。没有准生证没法上户,孙继武去公社找了那位远方哥哥,搬门子托关系终于办下了准生证,也给孩子上了户,最后还是被计划生育办公室罚了八百块钱。原本刚刚缓过来的日子又开始紧巴巴的了。
梁月琴生了二胎,王树梅也坐不住了,她去大队找妇联主任,也想生二胎。跑了好几次,终于办下了准生证。生女孩的家庭在女孩六周岁以后可以生二胎,只是手续繁琐了些。就在梁月琴生了二胎的第二年,王树梅也生了二胎。终于生下儿子了,李长林每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走路时看着路边的石头都会发笑。
两家都生了二胎,并不影响孙晓鹏和李慧茹在一起玩,弟弟妹妹都还小,他俩在各自家里也都还帮不上什么忙,他们还是在一起,过着无忧无绿的童年。
二
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孙晓鹏和李慧茹同时上了小学。他们村的孩子少,一年级到四年级都在一个教室,到了五年级,小西沟村的孩子们才会去西沟大队小学上学,那时候村里小学没有六年级,从五年级直接考初一。
“两个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但是咱家慧茹长大了可不能嫁给晓鹏,那孩子,一年一个样,刚上一年级就赶上他妈个子高了,做衣服都费布。”饭桌上,王树梅笑着说道。
“可不是呢,继武每天就发愁了,那孩子还能吃,快赶上他的饭量了。”李长林也笑着说道。
“我长大了就给晓鹏哥哥当媳妇!”李慧茹嘴里嚼着饭,歪着头说道。
“小屁孩,你懂什么是媳妇不!”王树梅瞪了女儿一眼,依然笑着说道。自从怀孕以后,王树梅心情大好,看什么都顺眼,女儿童言无忌,她更不放在心上。
因为是一个班四个年级的孩子上课,所以教室里从前往后数安置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可是孙晓鹏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在教室里已经是鹤立鸡群了,他比四年级的孩子们个子都高,所以老师只好把他安排到最后一桌。一个年级上课,其他三个年级的孩子们就做作业,可是孙晓鹏贪玩,很多作业不会做,他就会去前排找李慧茹问作业。授课老师很是无奈,那么大个子在别人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总是不好,影响孩子们听课。这个消息很快就被孙继武听到了,他和李长林商量了一下,就让李长林做了一把小凳子,要比教室里的长条凳矮将近十公分,这样,老师又安排孙晓鹏和李慧茹坐在一张课桌上。当然,李慧茹坐的也不再是长条凳了,而是一把小凳子了,当然还和教室里的长条凳一样高。
“怎么村里传晓鹏有点傻?”就在孙晓鹏上了五年级之后,他和李慧茹都去西沟大队上课了。李长林回到家也是在吃饭的时候对王树梅说道。
“晓鹏哥哥才不傻,傻的是和他玩的那些人。晓鹏哥哥个子高,五年级的孩子也都不愿意和他玩,他在街上就只能和村里个子大的孩子玩,可是那些人都十七八岁了,就指挥着晓鹏哥哥干这干那的,现在晓鹏哥哥每天在家看他弟弟,都不出去玩了。”李慧茹鼓着气说道。
“小茹,你和晓鹏也不能走得太近了,那个孩子发育太早,保不齐会出什么事的。”李长林叮嘱李慧茹道。
“哼!”李慧茹也没多说,气乎乎地哼了一声。孙晓鹏和除了李慧茹以外的小女孩说句话都脸红,还有点结巴,本来就是个小孩,就是个子长得高了点,这也叫发育太早?李慧茹才不听爸爸的话呢。
一九九三年,孙晓鹏和李慧茹都上了初中,从西沟大队到乡中学已经有十五里路程,而孙晓鹏和李慧茹从小西沟村到西沟大队还要走五里路,所以孙晓鹏和李慧茹上中学每周末来回都要走四十里路。
周六上午上课,中午放学,孙晓鹏和李慧茹一道回家,周日下午,她们俩再一道去学校。李长林叮嘱李慧茹不要和孙晓鹏走得太近,李慧茹却没在意。她知道,在外人看,孙晓鹏已经长到了快一米八的大个子,已经像个成人了,可是实际上,孙晓鹏还只是一个孩子。
孙晓鹏个子高,长相帅气,刚上初中就有女孩给他写情书,他都是看也不看就给了李慧茹,他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李慧茹当然也不会看,悄悄地给他扔了。
周日回学校,学生们都要拿一书包干粮,生活条件好了,学校的饭就显得不好吃了。孙晓鹏每周带的干粮,到星期三就吃完了,剩下两天只能吃学校饭了,问题是学校的饭他吃不饱,所以每周三四李慧茹都会把自己的干粮分给孙晓鹏一部分。李慧茹家庭情况要比孙晓鹏家好很多了,这几年年轻人娶媳妇的多了,盖房需要木工,做门窗需要木工,做家具也需要木工,所以李长林的活很多,活钱更多了。李慧茹带干粮的时候也多带一些,但是她饭量小,每天就订一顿饭。李慧茹带的干粮多,会留一半给孙晓鹏,她也能省下不少饭票,也都给了孙晓鹏。
“我不需要饭票,我交的粮食也够订饭。”李慧茹第一次把自己省下的饭票给了孙晓鹏,孙晓鹏有些不好意思,他拒绝道。
“你长得快,吃得多。订饭用不着你就拿饭票去学校后面小卖部换麻饼,我看同学们有人去换,半斤饭票能换一个麻饼,你把饭票留着,饿的厉害就去换一个麻饼,别饿着自己。”李慧茹说着就把初一上学期省下来的三十多斤饭票给了孙晓鹏。
三年初中,李长林每学期都是正常给李慧茹往学校交粮食,每周还给她一定的零花钱,而李慧茹每天就订一顿饭,加上干粮,偶尔买一包方便面,三年下来,她就给了孙晓鹏二百多斤饭票。
孙晓峰吃得多,也有力气,每次和李慧茹周日去学校的时候,一出村口,就把李慧茹那一书包干粮背到了自己肩上。一路上,李慧茹就像一只小鸟蹦蹦跳跳,尤其是夏天,一会去采花,一会去追蝴蝶,孙晓鹏就是迈着大长腿跟在后面,时而还停下来等在田野里玩耍的李慧茹。
三年初中生活就在紧张又快乐中结束了,中考体检,孙晓鹏体检完跳着高来到李慧茹身边兴奋地说道,“小茹,这三年来,让你的饭票把哥们儿喂到了一米八九!”
“还用你说,每天课间操,返回头一看,就显你了,整个学校的学生数你最高。”李慧茹笑着说道。
中考结束,李慧茹考进了县高中,孙晓鹏落榜了,因为孙晓鹏根本就没报高中,他就报了初中中专,他也知道自己考不上。
“小茹,你去上高中吧,我不上学了!”知道李慧茹拿到了高中录取通知书,孙晓峰来到了李慧茹家,看着李慧茹高兴地说道。
“你为什么不报高中?”李慧茹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也挺高兴,只是想到孙晓峰从此再不能上学了,心里还是有几分失落。
“我的成绩不好,注定考不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回家务农,还能帮家里干点活。”孙晓鹏倒是乐观,脸上看不出一丝的失望,李慧茹能上高中要比他上高中更令他高兴。
最终,李慧茹收拾行李去县里上高中了,孙晓鹏放下书本回家务农了。个子是长成了,可是他父亲让人带他出去打工,当出去打工的人知道孙晓鹏只有十六岁,就都拒绝了,不到十八岁,去那里能打工?哪个老板也不敢雇佣童工,所以孙晓鹏只好和父母在家务农了。
三
一九九六年九月,李慧茹如愿来到了县高中,自从李慧茹上了高中,她和孙晓鹏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开始的时候,每当李慧茹回家,孙晓鹏也会找机会去看看李慧茹,可是后来,孙晓鹏就自动远离李慧茹了。高一寒假,孙晓鹏一次都没去看李慧茹,梁月琴带着孙晓鹏的弟弟到李慧茹家串门,总说晓鹏每天不知道和谁玩,早上一早出去,晚上很晚才回家,从来不在吃饭点回家。
其实孙晓鹏也没去哪里玩,和村里的年轻人也玩不到一块儿。孙晓鹏的表舅去年上山刨石头把腿砸断了,他没事的时候就去陪着表舅,有时候晚上就在表舅家吃饭了。他知道他和李慧茹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了,到后来,他们的地位也会逐渐拉开,开始的时候,他和李慧茹还说一些在学校的事情,可是后来,当他听到李慧茹讲她在高中的事情,孙晓鹏才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共同话题了。所以,李慧茹放了寒假,孙晓鹏基本上就是躲在表舅家里,每天和表舅下下棋,聊聊天,他有点怕见到李慧茹,他怕因为自己影响了李慧茹前进的脚步。这些李慧茹都懂,只是暗自笑笑,她有自己的主见,她也知道,不论她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孙晓鹏都会紧跟她的脚步,只要是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