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小事】文履商洛探“文”“字”(散文)
题目中“文”者,乃文学、文人贾平凹摹写出生地之谓也;“字”特指汉字、字圣仓颉之造字也。
八月十六至十七日,我跟随运城市作协“文履棣花”团队,驱车秦岭中的商洛地区采风。从团队旗号看,也许是单一游览文学大家贾平凹出生摹写的棣花小镇,而最近数年才附会出来的字圣仓颉小镇纯属凑巧偶游,正如当年红军开始长征一心向北,夺腊子口战直罗镇到延安纯属凑巧一般。同时也征兆着团队会象红军当年一样,要凭着一种信仰和毅力在两个小镇徒步、探访。
棣花小镇并不大。从地理上说,它已在秦岭南麓,有着南方小镇的某些特征,如古朴、袖珍、潮湿等,且有号称千亩的荷塘。若不是出生于此的平凹先生以一己之力凭文学创作的影响,且很多作品写到这个小镇及生活在此的亲人、友邻和乡亲,从而又有这些年的文旅热潮加持,这样的小镇江南有的是,棣花不会如此火的。有人说战国时变法力度和影响最大的商鞅也是此地人,可惜没有带火这个小镇。我上网一查,商鞅原名卫鞅,是卫国(今河南安阳市黄梁庄镇一带)人,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又称商鞅。可见如今的乡野府院,只要能附会点古人古事,断不会丢了争名获利的机会的。
棣花镇的名胜有大自然馈赠的,有历史遗留的,还有改开后为文旅而人为的,概括起来说有四处:两条窄长的石板古街——宋金街、清风街,以及与古街相连的二郎庙、宋金井、棣花驿等古迹,一座多有人为痕迹的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老宅,一片“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的千亩天然荷塘。最吸引人最有看头最耐人寻味的当然是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和老宅。走上石砌台阶,走进横斜的大门门槛的过程中,我不住地想,平凹先生出生的家果真是如今这个样子吗?若这样的话,与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或说在影视上看到的地主老财家的四合院没有区别呀?这些年来,我们读到路遥、莫言等前辈作家们的作品,哪一个不是经受了物质的极度匮乏和无尽磨难苦难而成就的呢!
进入半新不旧(也许是仿古)的砖木房间,当看到展示平凹先生出生成长和写作历程的照片视频、介绍作家成就的文字及其作品题字艺术绘画时,我不再纠结于那些浮面的、后来被人为的建筑了,而彻彻底底沉浸在对这位文学大家的作品介绍和艺术展示中了。最让我无比震撼的是,1985年一年里平凹先生竟写了十部中篇小说!其中的《天狗》《黑氏》《商州世事》等几部我读过,但读时根本没注意到也想不到它们是一年里写的,而且竟有十部!可见四十年前的平凹先生如果不是才思敏捷到喷涌,那一定是下死功夫立志成为一位作家了!这样的执着和结果令我无比震撼、感佩和“愿学焉”!
从小最先读到的是贾平凹学生作文般的《丑石》——如今在他老宅的大门前即附会着一块大丑石,其后的板面上显示着《丑石》原文。这大概是平凹先生最早的作品吧。不过从一个教师的视角来看,这样的“作文”写得很灵动、很具生活气息、很有亲情味,而最显特色的是文章表现的哲理意味:“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中学大学时代主要读了平凹先生的中长篇小说,除以上提到的写于1985年的几个中篇小说外,还有《腊月正月》《浮躁》《废都》《白夜》等,以及《棣花》《从棣花到西安》等散文,尤其是前几年读到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秦腔》,感觉非常好,不住感叹:原来小说竟可以写得这样“土气”而有味!我甚至认为《秦腔》是贾平凹最好的小说。小说中表现老村主任夏天义对土地的深情、坚守和付出,夏天智对秦腔艺术的痴迷而执着的热爱,白雪的美丽、善良、聪慧,传承表演秦腔但又无奈于它的衰落,以及她爱情婚姻的悲剧。尤其是有癫狂症行为有些极端的张引生,他对白雪有着纯真而深沉的爱,但这种爱却没有结果甚至被极度漠视和嘲笑。文履在棣花古镇,想象着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他们真的都在这里生存生活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吗?可如今他们都去了哪里呢?除了在平凹老宅墙上指示出“刘高兴的家”外,在清风街一个店铺前,以仿旧的古铜色展现出夏风和白雪古朴而喜庆的结婚场面,我再没找到书中其他的印迹。不过我想,为了吸引天下读者游客,贾平凹书中的场面在这里的古街上乃至在整个棣花古镇上会越来越多的,甚至按照中国式惯例,将来在进街的路口设置起售票处,也不是没有可能。若是那样,我想我不会再去了,不是几块钱门票的事。
前面已说,仓颉小镇的游览纯属偶然。不过在此之前,我从不知道还有这么个人造小镇——依此看来,这些年为了抢占文旅先机,是否每个地方早已把能挖掘的人文资源都象过筛子一样过了个遍。怪不得前几年有多个地方为西门庆和潘金莲争夺得不可开交!
仓颉小镇几乎都是人造景点。作为核心建筑的仓颉文博馆,是一个有着秦韵楚风的大四合院。大院出门的门眉上悬挂着篆体“字祖文宗”匾额,与坐北朝南的仓圣大殿正对。进院左首是中华汉字源流馆,首先展示出仓颉最初造出的“戊己甲乙”等二十八个汉字。史料记载,仓颉“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仓帝受之,遂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其后的一个个偏殿分别展示了汉字从最初的象形符号开始,经历了甲骨文到行书等字形演化,以及历朝历代有名的书法作品等。文博馆的正殿为“仓圣大殿”,其中端坐着巨型的字圣仓颉塑像,不少人都向这位文字先圣鞠躬,我也深深三鞠躬。
可以说,没有仓颉造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至今如此强大的凝聚力。看看如今与中国版图差不多而纷纷扰扰爱恨情仇的欧洲诸国,就会非常认同这一点。从这点来说,仓颉造字对中华民族居功至伟!“仓”字古写上面是“人”下面为“君”,“人”在“君”上,就是黄帝对仓颉最大最高的褒扬。
作为文字工作者、文学爱好者,文履过棣花小镇和仓颉小镇后,我想我会终己一生,永远敬畏文字,欣赏并创写文学作品。研读古籍将竭力地说文解字,赏析文学会努力去咬文嚼字,个性化创写能致力于斟文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