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韵·情】剑鞘(小小说)
“师父,人人都说江湖,你能告诉我什么是江湖吗?”
“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江湖是刀光剑影,更是侠骨柔情。”
师父并没有告诉颖儿,她的父母均死于仇家剑下。那年他受颖儿父母所托,带着颖儿来到菊花岛,从此隐姓埋名,传授颖儿毕生武学。
“不要报仇!”这是颖儿父母最重要的遗言。
师父很欣慰,颖儿有很高的武学天赋,尤其在剑术上的潜力更是让他惊喜。
十七岁生日那天,颖儿告诉师父,她一直想要一把好剑,她想带着剑去闯荡江湖,惩凶扬善。
“师父,颖儿很想您能赠我一把剑,我不求剑有多锋利,只想她能合我心意。”
“颖儿,这世上最好的剑,名为龙吟。江湖传言,铸剑大师欧阳治晚年封炉前铸了最后一把利剑,可无人得见真容,只传闻剑身藏于独特的剑鞘之中,那鞘身如水之波纹,触之如抚清溪流淌之音。”
颖儿两眼放光。
“其实,没有人知,那把剑就藏在师父的密室之中!”
颖儿露出惊讶的表情。她跟着师父,第一次在师父的密室见到龙吟真身。
走过一道又一道石门,在最后一间石室,师父点燃火把,手捧龙吟,示于颖儿。颖儿被龙吟的剑鞘之美所震撼,她轻触鞘身,仿佛身体与清澈欢畅的溪水相融,可当她指尖触及鞘身,整把剑突然发出一阵急鸣,震得她掌心发麻。
“师父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我就是欧阳治,只是之前我未以真面目示人。都说欧阳治临终以自己的生命献祭龙吟,而如今,颖儿你长大了,我告诉你这秘密后,就当欧阳治已死。”
颖儿点头,她问师父:“为什么龙吟拒我?”
“剑认主。”欧阳治白须微颤,“它认的还不是你。或许有一天它能认你,只要到了那天,师父就同意你闯荡江湖。”
颖儿不服。此后三年,她修炼剑法,每日以指尖抚摸鞘上纹路,可龙吟却始终拒她。
直到那日,月满中秋,菊花岛上,菊花正艳。
一伙仇家登临菊花岛,师父将颖儿关在石室内。
待仇家散去,欧阳治血染白袍时,颖儿手持龙吟,破门而出,此时剑鞘突然裂开蛛网细纹。
“颖儿,用心握剑!”师父临终带血的嘶吼声与剑鞘破碎声同时响起。
颖儿终于拔出了龙吟剑身。那剑身没有传说中凛冽的寒光,反倒温润如玉,剑背上天然生成的血纹如泪痕蜿蜒。颖儿握紧剑柄,整把剑突然化作暖流,穿透臂骨。
颖儿惊呼:“原来根本不是剑在鞘中……”此刻她听见剑有力的心跳,“原来,是鞘在剑外,魂在剑外。”
颖儿将欧阳治葬在石室内,以菊花覆体,以龙吟刻碑。颖儿没有流泪,她记得师父说过,颖儿笑的时候,才是她最美的样子。
她尽量挤出最美的微笑,可手中的龙吟在颤抖。
十六的月亮真的很圆,颖儿看了看天空,脑海中闪过过往的片段,而后走出了菊花岛。
颖儿离岛十载,龙吟鲜见其真身,因为见其刃者均死于剑下。可十年间,死于剑下的屈指可数,哪怕再恶的恶人,只要诚心悔于龙吟,不再行其恶,龙吟始终未出。
十年江湖漂泊,颖儿读懂了龙吟剑鞘的波纹,那是泪纹,是洗刷过去的泪纹。龙吟剑有了新的名字,虽没有“龙吟”动听,泪纹之剑却成了传奇。颖儿说,泪纹剑出鞘之时,唱无词之歌,作恶不改者闻之经脉尽断;泪纹剑饮恶人血后却华光流转,天地间,如闪电惊现,黑暗退避三舍。唯有颖儿能闻,泪纹剑在深夜常自发嗡鸣,震出鞘上流水纹路里的“水珠”——那是师父临终的嘱托。
“剑,非制造仇恨之剑!剑之魂,其实不在剑身,而在剑外。”
在漠北古寺,百岁高僧告诉颖儿:“龙吟剑本为天外陨铁,落地自成剑形。欧阳治不是铸剑,是以毕生功力为它铸鞘。”
老僧指尖轻触剑身,剑未有抗拒。“剑鞘非困剑之物,只是让剑记住人间的温度。”
颖儿没有想到,曾经父母的仇家,还是找到并认出了她。天罗地网下,颖儿在四面夹击下重伤倒地。当仇人剑锋第三次穿过她胸膛时,泪纹剑身突然射出白光,颖儿心中念起师父的锻剑诀:
“剑非剑,鞘非鞘
人剑相合即天道
泪非泪,纹非纹
血融铁骨见真魂”
她抽出泪纹剑,剑与人彻底融合。白光过处,仇家兵器尽数熔化,却始终未伤一人性命。剑收于鞘,颖儿高呼:“仇恨没有终点?你们走吧,泪纹剑出从未有过完躯,我这是破例了。如剑再出,你们都将化于无形。”
战后颖儿隐居山间偏僻之处。某日一稚童问剑:“它寂寞吗?”
她笑道:“剑在等下一个懂鞘的人。”
直到十年后的雪夜,一少年叩门求避风雪。当少年目光触及泪纹剑时,鞘身忽然传来流水潺潺之声。
少年下意识伸手:“我多次梦见它……”
颖儿读懂了少年的目光,解剑相赠:“剑本属于懂鞘之人。”
少年握剑刹那,鞘身如花瓣飞舞,天地间似响起万物应和的歌声。
“歌始是天,歌终是地。”颖儿望着少年远去的背影轻笑,“原来师父说的握剑,是放手。”
雪山之巅,泪纹剑有了新剑主,人称“花瓣舞”。剑主解去剑鞘,解下衣带,素布缠绕剑身时,流光自纹路溢出,将普通素布染成碧水青山。
江湖自此有了新传说:有剑无鞘亦无妨,人心自是千秋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