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花香】晁留村的太阳(散文)
太阳出来了。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月的连阴雨,终于雨过天晴——昨晚上星星布满天空,今早太阳便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柔和的光一点点铺向大地。
此时,不由得让我想起两首歌,《东方红》和《太阳出来照四方》。歌声里的暖意,竟和眼前的阳光这般契合。秋天的太阳,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张开双臂拥抱着万物;秋天的阳光,又如金色的纱幔,轻柔地披在大地上,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草木,都被这份温情细细包裹着。
晁留村也和周边的村子一样,被阳光一照,顿时变得格外清晰好看。连日阴雨中,房瓦上冒出的绿苔、院子一角滋生的绿霉、门前路边疯长的野草,此刻都安安静静地晒着太阳,像是刚洗过澡的孩子,带着湿漉漉的水汽,享受着秋雨洗礼后的惬意。就连墙角那几株被雨水压弯的狗尾草,也慢慢挺直了腰杆。
农人们乐了,一个个喜笑颜开地站在地头上,沐浴着阳光。瞅着大地在阳光下舒展,地里的水汽像农妇蒸馍时冒的热气,一缕缕向上蒸腾,村头那几棵老槐树上,几只麻雀也叽叽喳喳的晒着太阳,村旁不远处的苹果园里,不知谁家的果子,在雨后的阳光下红扑扑的,像少女羞红的脸庞。苹果的香味随着一丝丝微风飘上了天空,洒向村子的角角落落。
“照今天这太阳,一会儿就能种麦了!今年雨多,可再不敢等了。”农人们凑在一起,三句话不离本行,张口闭口都是种麦的事。
隔壁的三爸已经七十多岁了,花白的头发,却精神饱满,挤在人群里,眼睛盯着地里的水汽说:“麦种不到地里,我吃饭都不香,连胃口都没有。前天晚上,我做梦都在地里种麦呢!”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今年虽说地墒好,可总的来说还是迟了,麦子分孽肯定少。我看啊,每亩地得多种五六斤种子。”三爷捋着他那把心爱的长胡子,一板一眼的说得认真。三爷种了一辈子地,经验比谁都多。
太阳越升越高,村口那条水泥公路早就被晒得干干爽爽。路旁草丛里的野草,叶子上还顶着银珠似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几朵白里透红的小野花藏在草丛里。
我抬头望着天空,阳光洒在身上,暖烘烘的,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暖中有情,情中有意。再看远处一望无际的田块,大多还没来得及种。只有村头偶尔有两三户人家抢先种了,绿油油的麦苗一行行铺在地里,仿佛是心灵手巧的农妇织出的彩布,轻轻覆盖上。
其实,前半个月农人们就把种麦的东西准备好了:麦种拌了药,化肥装了袋。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再恰当不过。可谁能想到,一场连阴雨下了一个多月,把大家的计划全打乱了。现在太阳终于出来,总算能下地了。
只是,雨前拌好的麦种,被这一个月的阴雨闷得有些受潮。我心里清楚,受潮的麦种下地会播种不畅,还得重新晾晒。我更清楚,拌过药的麦种晒干后要赶紧播种。
说起来,从去年开始,我种的麦子就不多了,还没过去的一个零头。可就算少,这也是一份庄稼。“民以食为天”,人总得吃饭,再说了,农民就是种地的。
把麦种摊在水泥路上,让阳光好好晒着,我又忍不住抬头看着太阳。这阳光撒向大地,撒向晁留村,撒向村子周围的沟沟壑壑,也撒向远处的山川沟峁。
三哥从旁边走过,笑着说:“这雨把地彻底下透了,赶明年二三月不下雨都够了。现在种麦,刚好!”
上午的地头上,站满了人。能干活的、不能干活的都来了,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蹦蹦跳跳的孩子。他们不图别的,就是想站在地头,晒晒晁留村的太阳,看看自家的田地,闻闻泥土的味道。老话说:“谷黄糜黄,绣女下床”。
我看见门份里的大哥,快八十岁了,也拄着拐杖来地里凑热闹。他说:“在家里待久了,闷得慌,来太阳底下晒晒,把霉气赶走。”大哥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腿不太方便,可一说起过去种地的事,眼睛就亮了。
他望着地里轰鸣的大型拖拉机,感慨地说:“现在这世道真好啊!你看这拖拉机,跑得多快,一天能种几十亩地。我们那时候,全靠牛拉犁。生产队牛多了,就多套几头;牛少了,就少套几头。一年种麦,没有二十多天根本种不完。有时候,前面种的麦子都冒芽了,后面的还没种完呢!”
说着说着,大哥的眼圈红了。他接着说:“那年队里买了个牛犊,没人会教它犁地——就是咱们说的‘跳牛’。队长看我年轻,就让我去。还派了个学生娃帮忙,结果犁了没一会儿,那牛就不愿意了,挣脱缰绳就跑,把犁都拉成了两半截。我抱着坏犁,追了快一里路,最后还是路人帮忙,才把牛牵回来。我的腿,也被犁上的铧划了个大口子,鲜血直流,最后还缝了好几针呢!”
话音刚落,大哥就挽起裤腿。我凑过去一看,他的小腿上果然有一道长长的伤疤。
“现在多好啊,啥都不用愁。要是把今年这天气放在过去,早就得拿枣杆要饭吃了。”大哥一字一句地说,语气里充满着感慨。周围几位上了年纪的人,也都说大哥说的在理。
上午的太阳渐渐热了起来,晒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那些还没旋耕的地,地皮已经隐隐约约有些发白;旋过的地里,一群小麻雀蹦来蹦去,啄食着被翻到地面上的害虫。地里的土粒在阳光下也慢慢变干。已经播种过种的地块,平平整整的,像是一面镜子。
到了正午,太阳更烈了,晒得晁留村的人都冒出了汗。有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干脆脱掉了上衣,只穿个半截袖子,挽着裤腿在地里忙活。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滴在那泥土里。
大型拖拉机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轰鸣声在田埂上回荡。农人们围着司机,有的递烟,有的问播种的深浅,忙得不亦乐乎。司机师傅也笑着说:“现在啥都先进了,连撒化肥都用机子,撒得又匀又快。地旋完了,化肥也撒好了,一点不耽误事。”
今天算是正式种麦了,晁留村里几乎没人在家,都去地里帮忙了。偶尔能在村口碰见几位老人,他们搬个小板凳坐在阳光下,眯着眼睛闭目养神,脸上带着笑。
一台大型拖拉机在前面旋地,后面跟着两台播种机,在田间欢快的跑着,把之前因为阴雨憋在心里的烦恼,全都抛到了脑后。空气里,除了拖拉机的轰鸣声,就是农人们的笑声。
晁留村地大物博,土地面积广,又靠着北山畔,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适合种苹果、桃子这些果树。村里的苹果,个大、味甜,每年都能卖个好价钱。除了果树,小麦也是主要的。晁留村的小麦特别劲道,磨出的面粉又白又香,大部分都被各大面粉厂高价收走。还有些城里人,专门开车远道而来,找农户打些面粉拉回去。
现在的晁留村,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村里的人少了些,可土地一点没少,粮食也没少打。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鼓舞下,农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接到了院里,就连种地都有补贴。说实话,现在的农村,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村干部也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修水渠、建文化广场、帮农户卖农产品,领着村民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奔。
前几天,有个在外打工的小伙回村,看到村里的变化,又尝了尝家里的苹果,调皮地说:“咱晁留村真好,人好、水好、土地好。我发现啊,连晁留村的太阳,都好像比别的地方亮呢!”
我听了这话,忍不住笑了。抬头再看天上的太阳,确实觉得格外的亮、格外暖。它照着晁留村的土地,照着地里的麦苗,也照着农人们的笑脸。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