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土地庙记(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土地庙记(散文)


作者:周宜章 白丁,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发表时间:2025-10-15 03:19:50

【西风】土地庙记(散文)
   乡野之地,土地庙星罗棋布,乃一方水土之精神标识,亦乡民心灵之慰藉所系。建新村土地岭下之庙,形制虽简,然其承载之祈愿与烟火,却厚重如斯。
   庙宇依岭而筑,砖石为骨,窄屋矮檐,朴拙无华。四角飞檐如鸟翼轻扬,赭色琉璃瓦覆顶,攒尖如亭,聚拢天地灵气。门洞开敞,不设藩篱,迎八方乡邻。内中神台之上,土地公、土地婆泥塑金身,慈眉善目,端坐中央;两侧壁上,五方神祇彩绘庄严,拱卫左右,昭示着对四方水土、五谷丰登的虔诚守护。门侧嵌金漆黑底楹联一副,文曰:喜今岁五谷丰登;盼来年风调雨顺。此非仅为装饰,实乃千百年来农耕血脉里最本真、最深沉的祷词。庙门前,一尊生铁香炉稳踞,炉灰常满,香痕累累,是无数晨昏里袅袅升腾的希冀与敬畏。
   或因近日沉浸于蒲松龄先生《聊斋志异》之幽冥世界,每每途经此地,心头总悄然漫起几分肃然敬意。那并非全然源于鬼狐之思,更是对这片土地上绵延不绝的、对“社稷正神”的朴素信仰所生的悸动。欲驻足细观神祇眉宇间的慈威,又恐惊扰这方寸之地的宁静;每每匆匆一瞥间疾行而过,口中却总无意识地默祷几句平安顺遂之词,仿佛这已成为融入血脉的本能。
   此庙择址,实具慧心,暗合风水地脉之理。土地岭山形玲珑秀气,庙宇便坐落于山西北麓山嘴处,地名大凹口。此处地势微隆,视野开阔,恰如大地伸出的臂弯,环抱一方。其前双路交汇:一顺岭脚蜿蜒南去,隐入黄梨坪的村舍环抱、楼宇参差;一沿岭脚迤逦东行,直抵书声琅琅的小学与炊烟袅袅的奚家湾,土木大院依山而筑,错落有致。土地庙踞守于此,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目送乡人晨出暮归,见证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日常图景。
   土地岭,乃余家岭北延之余脉,其势如龙行至此,于庙前数里方止,气息沉潜。庙后小山岗,复向西、向北蜿蜒伸展,尽于幽深的小马槽沟。自岭北麓折向西南,有路通胡家沟;折向东南,则直抵王家湾。此径乃下河赶集之捷径,亦是土地神管辖的边界。庙宇于此,沟通岭脉,连接村落,聚拢人气,实为一方地理与精神的双重枢纽。
   庚子九月,借寻桂之机归乡。往返途经余家杠土地岭,每至庙前,恍若踏入一个被神性微光点亮的阈限空间,心头郁结与尘世喧嚣仿佛被无形之手轻轻拂去。必先举目四顾,期冀造化于平凡中乍现奇景。而天地亦不负人,常以奇幻光影或四时物候之美,悦我心目,抚慰羁旅。旅途劳顿,亦在此片刻的凝望与遐思中悄然消解。
   土地庙踞于土地岭尾脉与大凹口小山嘴衔接处,承光最足,尽得日月精华:朝暾初升,金辉即遍沐庙身,琉璃瓦上流光溢彩;夕日西坠,犹浸染于温煦的余晖之中,轮廓如镀暖金。若逢水汽氤氲,雾霭渐起,则山岭浮沉于轻霰薄绡,小庙亦笼于朦胧纱幕,惝恍迷离,如梦似幻。斯时也,闻村中晨鸡三唱,划破清寂;听林间鸦鹊惊啼,露珠滴沥于叶梢,其声清越。庙前或有早起的乡老,燃起一炷清香,青烟笔直,融入晨雾。此情此景,顿觉尘虑尽消,心神俱净。至若薄暮时分,又是另一番韵致:家家户户炊烟缭绕,如丝如带,缠绕于黛瓦白墙;山岚暮霭,环聚于半山腰际,似玉带缠腰。禽鸟投林,呼朋引伴;羊牛归巷,蹄声嘚嘚。远廓近村,灯火次第点亮,暖光晕染,野趣盎然中更添人间温情。俎豆馨香,千年不绝,难怪土地翁媪甘愿栖此,守护一方水土安宁。其情其景,着实令人沉醉,非仅为目之所及,更是心之所归。
   至于霜染层林,万山红遍,庙顶琉璃与秋叶争辉;或雪覆岭巅,四野空阔,琼楼玉宇,唯小庙一点赭红,于苍茫云水间卓然而立。此皆大自然之巨椽,以季候为墨,挥洒于土地岭这幅素宣之上,吾何其有幸,得以静观默察。近觑庙周,则冬日红日斜透疏林,光线为虬枝劲柯裁割,化作片片平行光板,斜插于清冷的空气与覆雪的庙阶之上,光影交错,奇绝异常。远眺西天,群山如黛,承托落日熔金,浮云流霞,瞬息万变,瑰丽绮幻,蔚为大观。若值新雨初霁,则诸山如洗,翠色欲流,仿佛能滴落下来;云絮舒卷自如,悠然游弋于碧空,清丽可人,涤荡肺腑。诸般天地大美,钟灵于此方寸庙宇之畔,言语难以尽述其万一。
   岭东散居十余户人家,土墙泥瓦,错落于蜿蜒道旁,与土地庙遥遥相望,共享山岚,共听鸡犬。最北一户,屋后老柿一株,枝桠虬劲如铁,深秋叶落尽,唯余红柿累累,高悬于澄澈的碧空,宛若朱砂点就的灯笼,望之令人垂涎,更牵动心肠。每见此景,便恍然悟得,那枝头所缀,非独是秋日甘美的果实,更是颗颗暖融之爱心、缕缕化不开之乡愁。它们无声地悬挂在土地庙的视野里,与庙中的香火、门前的祷词、岭上的风霜雨雪一道,共同编织成这片乡土最坚韧、最温暖的文化经纬。
   在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故乡的土地庙,那是根植于泥土的信仰,是安放灵魂的朴素殿堂,是无论漂泊多远,回望时总能点亮归途的一盏不灭的心灯。
  

共 190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此篇《土地庙记》,从当地建造土地庙的原因、历史说起,把这座土地庙周边的环境、构造布局、当地的民风习俗、信众参拜盛况和对民风的教化作用,都交待得清清楚楚,充分表达了民间的土地情节和作者的乡土情节。作者使用半文半白的语言来写作此文,精描细画,句式瑰丽,裁剪得当,结构合理,韵律感很强,尤其一些动词、形容词运用得精当,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拜读此文,犹如拜读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入心入肺,让读者不得不击节赞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古典文学素养的深厚。佳作,倾情推荐赏阅。【编辑:衢四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衢四海        2025-10-15 03:26:29
  从此文可以看出,作才具有很高的古典文学素养。感谢投稿,精彩继续。
2 楼        文友:啸竹        2025-10-15 08:56:05
  今观宜章兄之《土地庙记》,描述之细致,点墨之传韵,惊叹兄之才情,佩服兄之哲思。世事喧嚣,回首东篱,难得静谧,涤尽铅华,返璞归真,此乐何极!某也同感,因亦叹曰:唯斯人,吾谁与归?周兄聪敏,盼精彩不断,顺颂冬安!
( (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