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金文·收获】粮食啊粮食(随笔)

编辑推荐 【金文·收获】粮食啊粮食(随笔)


作者:王金启 举人,4607.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发表时间:2025-10-18 09:22:40

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都懂得粮食的珍贵;凡是新中国上过学的人们,都记得唐代诗人李绅《悯农》里的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凡是长期在中国生存过的人们,都知道饥寒交迫的生活;凡是经历过上世纪“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们,都知道什么叫做“吃不饱穿不暖”,那个年代吃不上饭,而且因为没有粮食竟然阿死很多很多人。当你了解了粮食与生命的关系,你就会懂得粮食的价值。当你懂得粮食的价值的时候,你才会真正明白粮食的珍贵。
   今年的秋天,连日阴雨连绵,雨水特别多,因此造成了很多农村秋庄稼收不回来,不仅很多玉米和花生在地里发芽、霉烂,而且影响播种明年的小麦。经常看到很多河南、山东、陕西的农民泡在水里却收割玉米和花生的视频,我的心里不仅充满同情,而且有很多时候会悄然流泪。如果你没有种过地,你永远难以理解农民的艰辛;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眼看着庄稼成熟了却因为大雨而无法收割甚至烂在地里,你永远无法知道农民的汗水换不回劳动成果的忧愁与绝望。这些等待收割的庄稼,有可能是老人有病急需的医药费,也有可能是孩子上学的下一学期的学费,还有可能是给子女结婚准备的盖房子钱或者彩礼。没有了收成,不仅影响他们下一年的各项开支,最主要的是他们一年劳动的辛苦等于泡汤了。他们的汗水变成了眼泪,他们很多时候欲哭无泪。
   由于既需要打工,又要种地,很多农村人其实是老弱病残在耕种我们的大部分土地。这些老弱病残,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力的帮助,很多人都是在为了生存拼尽生命在努力劳作。当你真正了解种地的艰辛的时候,你才会懂得什么叫做苦,当你真正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累。记得有部电影叫做《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土地更不相信眼泪,无论你多苦多累,作为老弱病残的农民,在这片土地上你都必须艰辛地种地。真正的叫做活到老,艰辛到老。
   从耕耘到播种,从育苗到成长,从发芽到开花结果,从选种到浇水再到收割,农民们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多少汗流浃背才能盼到庄稼成熟。但是庄稼成熟了,因为自然原因,因为天气原因,或者因为人为的灾难,庄稼收不回去,烂在地里,他们的心都碎了。当我们看到玉米或者水稻大丰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悦的甚至是幸福的。当我们赶到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最应该感谢应该致敬的就是农民。
   小时候在农村,我深知农民的艰辛,更懂得粮食的珍贵。那时候,我们老家的大平原上不仅种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还种着大豆、芝麻、油菜、绿豆、棉花、黑豆、豇豆、红豆,庄稼多种多样,粮食丰富多彩,但是由于缺少科技支持产量很低,无数的农村都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过。直到2000年附近我国才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中国人所谓的富起来了,真正吃饱穿暖的日子也不过才二十几年。在地理位置上,我国出于地震地理灾害多发地带,粮食危机的问题,始终是悬在中国人头上的一把尖锐的利剑。因此珍惜粮食绝不能成为一句口号,必须深刻牢记在心,时时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让全人类对粮食引起足够的重视,设立了世界粮食日。据资料记载,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粮食危机,当时气候异常与粮食分配失衡加剧了饥饿问题。1979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将其成立日——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自1981年起正式开展纪念活动,旨在唤起全球对粮食短缺的重视,推动粮食生产与公平分配。如今,它已成为联合国日历上纪念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之一,覆盖150个国家、以50种语言传播理念。2025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既呼应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的纪念背景,也直指当前粮食系统的关键挑战。当前全球仍有大量人口面临饥饿与营养失衡,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持续威胁粮食安全,而主题中的“多样美食”强调保护粮食多样性与传统饮食文化,“聚合力”则呼吁国际社会、政府与公众协同行动。在我国,世界粮食日所在周同时为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2025年主题定为“粮食节约人人有责”,通过“光盘行动”、节粮宣讲等活动推动全民参与。中国也通过南南合作分享农业技术,为全球粮安贡献力量。
   如今,世界粮食日已经成为一个提醒我们珍惜粮食的重要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不仅要感谢土地的馈赠,感谢农民的劳作,更要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
   但是,就是我们这样一个国家,人均粮食储备数量倒数第几的国家,却存在着惊人的浪费。君不见,高档楼堂会馆里,很多大鱼大肉美食佳肴倒进了垃圾桶;君不见,很多大型庆贺聚会剩菜剩饭需要用农用车或者垃圾车进行清理;君不见,很多公共食堂或者干部食堂成湓成桶的将食物倒掉,还有作为个人,食堂里剩下的饭菜,餐桌上倒掉的食物,这些看似微小的浪费,累积起来却是巨大而且惊人的浪费。我们有可能不在意一个馒头或者半碗饭菜,也有可能不在乎几口粮食或者半份饮食,但是这些粮食点点滴滴都是农民的血汗啊!我们天天喊着尊重农民,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就是这些天天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却还有很多很多人在过着无比艰苦的日子,他们很多的老年人根本没有什么福利待遇,不仅七老八十还要继续在土地里刨食,他们的养老金也只有一二百块钱。面对这些艰苦的农民,面对这些农民的血汗,我们怎嗯忍心浪费,怎能不立即行动起来,节约粮食、珍惜粮食。
   “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千年的古语,道破了粮食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粮食不仅是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质基础,更是维系国家稳定、保障民生福祉、推动社会进步的战略基石,其重要性无论何时都不容轻视。​
   土地是农民的命,粮食是百姓的根。不仅如此,其实土地和粮食早已经成为国家的命脉和根基。一旦粮食发生危机,所有的行业和经济发展,都会遭到彻底的打击、甚至毁灭。
   我常常站在秋雨里,望着远处的土地。我祈祷着天气风调雨顺,我盼望着农民的丰收。我希望农民的庄稼颗粒归仓,旱涝保收,我希望他们或者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衣食无忧丰衣足食。
   粮食啊粮食,您是生命的保障,您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您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的根。
  

共 24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四个“凡是”排比句将农村经历、诗句记忆、饥饿体验、历史创伤串联,迅速建立起粮食与生命、民族记忆的深度关联,打破了 “珍惜粮食” 的口号化表达。作者既聚焦当下: 河南、山东农民雨中抢收的场景令人动容,老弱病残耕种的现状直击痛点;又回忆历史,从建国初期的饥饿到 2000 年后才解决温饱的历程,清晰勾勒出中国粮食安全的艰难进程。文章将个人体验(农村成长经历)、社会观察(餐饮浪费现象)与国际视野(世界粮食日背景)融合,既抒发对农民的悲悯、对土地的敬畏,又直指粮食浪费的现实问题,更上升到 “国家命脉” 的战略高度,立意从 “珍惜粮食” 延伸至对三农问题、粮食安全、社会公平的深层思考,兼具情感共鸣与思想高度。表达质朴有力,细节刻画触动人心。文中引用 “锄禾日当午”“民以食为天” 等经典语句,以及《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类比,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又让道理通俗易懂。结尾反复咏叹 “粮食啊粮食”,强化情感,将粮食的意义升华为 “生命保障”“经济命脉”“民族根基”,余韵悠长。精彩佳作,推荐共赏!【金文编辑:婉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婉影        2025-10-18 09:30:25
  在物质丰裕的当下,读者重新审视“粮食”这日常口粮背后的重量,唤起对农民、对土地、对粮食的敬畏之心,具有极强的现实警示意义!
2 楼        文友:婉影        2025-10-18 09:31:18
  精彩佳作,欢迎品读!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18 09:33:04
  感谢婉影老师细心认真的编辑,祝福老师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4 楼        文友:王金启        2025-10-18 09:33:58
  婉影老师工作敬业,编者按写得非常精准细致,特别致敬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